陳冠樺回歸養蜂世家 將蜂蜜從產地直送餐桌

陳冠樺辭去年薪百萬的科技新貴工作,回家延續父親的養蜂事業。
葉俊宏
第166期
劉佩絨
科技新貴陳冠樺放棄百萬年薪,接手父親的養蜂事業。他堅持不用藥物,以天然草酸防治蟲害;蜂蜜從產地直送餐桌,避免不肖盤商以合成蜜以假亂真。未來他計畫與宜蘭大學產學合作,往生技方面發展更多元的產品……

70年次、目前才三十出頭的陳冠樺出身養蜂世家,但因從小經常被蜜蜂叮,長大後很排斥養蜂。大學機械系畢業後進入人人稱羨的科技公司擔任研發工程師。然而,人生的道路往往不是按照自己設想的劇本走,而是冥冥中自有安排。

2001年父親過世後,母親便一人承擔銷售蜂蜜的工作,終至積勞成疾,在醫院住了一星期。孝順的他心想,不能再讓母親這樣勞累下去。幾經考慮後,他毅然辭去年薪百萬的工作,回家延續父親的養蜂事業。
 


陳冠樺出身養蜂世家,圖為他的父親(右)早期抓虎頭蜂的裝備。陳冠樺提供

 

陳冠樺全家福,後排右為他的母親。陳冠樺提供

 

陳冠樺認為養蜂這個行業很特殊,如果做得起來,「那還蠻厲害的吧。」圖為天然的蜂巢。葉俊宏攝影

 

孝順+反骨》
辭去高薪工作繼承家業

與陳冠樺初次相見,見他留著稍長的頭髮、戴著髮箍,說話時臉上表情不多,果然就是典型的科技人模樣,外表上看起來完全不像養蜂人。

陳冠樺的妹妹陳孟孟說,因為父親走得早,作為兄長的人,自然會有一肩扛起家計的責任感。陳冠樺則自承,除了不忍母親辛勞外,其實自己從小就比較反骨,不喜歡跟別人走一樣的路。他笑著說:「我們家這個行業很特殊,如果我做得起來,那還蠻厲害的吧。」

家族從阿公開始,父親、伯父都從事養蜂事業,養蜂對陳冠樺而言是再熟悉不過的事。「我好像從小眼睛張開就知道蜜蜂這件事情。」尚在襁褓中時,母親就背著他去蜂場工作,等到5、6歲時,就開始幫忙父親了。

剛回來養蜂時,陳冠樺信心滿滿。一開始叔叔贊助他18箱蜜蜂,一開始他按照自己的想法,每週固定星期二才去看蜜蜂一次,結果18箱蜜蜂不幸得到傳染病全軍覆沒。他這才驚覺蜜蜂是生物,狀況千變萬化,要隨時觀察,不能用固定的方式對待。他也發現,小時候幫父親養蜂只是聽話照做,不懂得其中原因,如今等於是要從頭學起。

幸好家族中多的是養蜂專家,遇到問題可以隨時請教。隔年陳冠樺再向叔叔購買了14箱蜜蜂,重新來過。他用心照顧蜜蜂,並經常向長輩們求教,虛心學習下,逐漸掌握了蜜蜂的習性。

 

養蜂人檢視蜜蜂的情況。葉俊宏攝影

 

陳冠樺到台中頭汴坑採集蜂蜜。陳冠樺提供

 

不願隨波逐流》
堅持以天然草酸防治寄生蟲

個性耿直的陳冠樺,不願隨波逐流去做不符合他價值觀的事,因此吃了不少苦頭。例如蜂蟹蟎是常見的寄生蟲,對蜜蜂幼蟲傷害很大。初期養蜂時,經常為其所苦,長輩建議他用抗生藥物處理,可是一旦用了藥,就會有藥物殘留。他覺得這樣做不對,堅持不用卻又無計可施,只能眼睜睜看著蜜蜂一天天衰弱。

或許是天公疼憨人,因緣際會下,陳冠樺到宜蘭大學進修生物生技,竟意外找到了解決辦法。「念書之後我才發現,原來有天然的東西可以預防蜜蜂生病。」但那又是另一個辛苦的開始。因為用藥物很簡單,放進蜂箱後只要定期更換就好,但是他選擇用天然的草酸,就必須把蜂箱內的蜂片逐一拿出來噴灑。「那很費功夫,多數蜂農不願意用。」

當時陳冠樺養了一百多箱蜜蜂,一整天下來也只能處理三十多箱,且三天必須噴一次。他咬緊牙關堅持下去,三個月之後,努力終於得到回報,蜜蜂果真在傳染病頻發之際安然無恙。

 


擺放在開花植物附近的蜂箱。陳冠樺提供

 

隨蜜蜂逐花而居》
學會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

養蜂是個特殊的行業,為了提供蜜蜂有花可採的環境,每年3月到5月龍眼、荔枝花開時,蜂農就必須像遊牧民族一樣,載著蜜蜂逐花而居。為了照顧蜜蜂,蜂農經常只能就地搭帳棚休息。

而每到一處不同的地方,蜂農就得和地主協商,讓他們帶著蜜蜂暫住一陣子。陳冠樺原本認為,蜜蜂能幫助作物授粉,理所當然會受到歡迎。但是對地主而言,蜂農畢竟是外人,讓外人進入自己的土地自然有所顧忌。陳冠樺觀察到長輩們前去和地主商量時,總是先遞上一根菸,如此一來,之後的事情就好商量。

「有很多小動作是我們不懂的。以前我就是專心做事,不太管別人,但是我發現這樣沒辦法在社會上立足。」尤其養蜂這一行更是需要他人幫助,例如採蜜期間需要人手,蜂農之間就會換工,輪流幫彼此採蜜。這些經驗讓陳冠樺學到了在人際交往中需要注意的各種細節,也學習到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

 


收集蜜蜂採回來的花蜜。陳冠樺提供

 

雖然家族三代都在養蜂,但是直到陳冠樺接手後,才開始創立自己的品牌。葉俊宏攝影

 

不願真蜜蒙塵》
開設店面打開蜂蜜宅配之路

種種過程看在妹妹陳孟孟眼裡,讓她不由得佩服哥哥。因為養蜂不容易,除了會被蜜蜂叮以外,採蜜時非常辛苦,要搶時間把蜂箱裡裝滿花蜜的蜂片一片片拿出來,又重又沒辦法休息。採蜜那幾個月,陳冠樺的手臂幾乎都處於麻痺狀態。

採收回來的蜂蜜,一般蜂農多半全數賣給盤商,不需煩惱銷售問題。但是陳冠樺卻不這樣想,「我不願意被人家收購!」他堅決地說,目前市面上假蜜多過真蜜,就是有部分不肖盤商收購真蜜以後,加入大量果糖漿、人工香料與色素,製成合成蜜來以假亂真。

「我們辛苦養蜂採集的純蜜,反而成為假蜜商人的原料, 這一點讓我很不平衡。」陳冠樺對此耿耿於懷,希望從自己開始扭轉這樣的局面。

於是,他將自家生產的每一瓶蜂蜜都送交檢驗,達到國家標準之後,再想辦法銷售給消費者。雖然家族三代都在養蜂,但是直到陳冠樺接手後,才開始創立自己的品牌「蜂樺」。

有一年冬天,陳冠樺嘗試到市集擺攤。曾經有一天,他吹了一整天的冷風,卻只賣出一杯蜂蜜飲料。有時候甚至業績掛零,連擺攤費用都賺不回來。這讓他深受打擊。

陳冠樺只好設法另闢客源。他將三峽山上自家的房子改裝成店面,雖然地點偏遠,幸好在觀光路線上,假日時會有客人登門採買蜂蜜。由於貨真價實,他經常碰到滿意的客人詢問他台北有沒有店面?

雖然受到肯定,但也讓他頗感無奈。因為蜂蜜的利潤有限,而且還不算蜂農自身的薪資。如果要賣到台北,更不用說還得再多花一筆上架費用。

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陳冠樺想了一個辦法因應。他請客人留下聯絡方式,等新蜜產出時,便主動連繫,然後每週找一天自己開車將蜂蜜宅配給客人,完全不收運費。

「我真正的收入是從這樣開始的!」隨著客戶口耳相傳,陳冠樺的客源也逐漸穩定。

 

目前蜜蜂專賣店與咖啡廳合而為一。葉俊宏攝影

 

咖啡廳內所有的餐點、飲品,都加入自家蜂蜜。葉俊宏攝影

 

咖啡廳天花板上的設計,是以蜂巢為概念的巧思。葉俊宏攝影

 

蜂蜜照燒松阪豬與冰熱的蜂蜜拿鐵,都可以品嚐到純蜂蜜的好味道。葉俊宏攝影

 

 

 

家人齊心努力》
蜂蜜從產地躍上咖啡廳與餐桌

2013年,妹妹陳孟孟與妹夫動念想開咖啡廳。與家人討論之後,兩人一起回家將房子改裝,咖啡廳天花板上的設計,是以蜂巢為概念的巧思,左邊牆面的櫃子上擺設各式蜂蜜販售,右邊則設為咖啡廳櫃檯。咖啡廳裡所有的飲品與餐點,全部用自產的純正蜂蜜取代糖品,成為他們的獨家特色。

籌備期間,光是尋找最適合搭配蜂蜜的咖啡豆,從各種烘焙程度到不同產地,陳孟孟夫婦就花了兩個月的時間。開幕後,兩人精心研發出的「蜂蜜拿鐵」,成為店內最熱門的飲品;曾經做日式料理的妹夫也專職負責研發適合以蜂蜜入菜的餐點,打造特色。

目前蜜蜂專賣店與咖啡廳合而為一,也許是客人感受到他們的用心,雖然地處偏遠山區,在非假日的午後,出乎意料的,咖啡廳有一半以上的位子都坐滿了客人。

「我們很喜歡養蜂這個行業,也很感謝我爸留給我們養蜂的基礎,不但可以養家,也讓我們全家人能夠重新聚在一起,為同一件事而努力。」陳孟孟感性地說。

對於未來,還有許多理想的陳冠樺,計畫與宜蘭大學產學合作,往生技方面發展更多元的產品,「蜜蜂生產出來的原料是好東西,為甚麼不把它極大化,讓生產者可以得到合理的利潤?」雖然才剛起步,但是在家人齊心努力下,相信陳冠樺距離實現夢想的日子,不會太遠。

 

對於未來,還有許多理想的陳冠樺,計畫與宜蘭大學產學合作,往生技方面發展更多元的產品。葉俊宏攝影

 

陳冠樺小檔案

現職:
蜂樺蜂蜜專賣店負責人蜂
蜜專賣店&咖啡店負責人
銷售產品:
蜂蜜、蜂王乳、蜂花粉、蜂蜜醋、蜂蜜禮盒、蜂蜜抹醬等
學歷:
龍華科技大學機械系畢業
宜蘭大學生物資源學院碩士畢業
經歷:
2005~2009年:尖點科技擔任研發工程師
2009年:返回新北市三峽老家養蜂至今
2013年:成立蜂樺咖啡店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經濟轉弱油價低 車市奈何慘兮兮
最近一年的國際油價讓消費者猶如洗「三溫暖」,在眾人的不可置信中,今年年中一路大漲到每桶將近150美元之後,受到國際金融風暴、…
玉碎與瓦全
「莫因寂寞而糊塗」,是我在日記本封面內側寫給自己的話。如果打從大學開始,在愛情上我就明白且實踐這句話,不知會少做多少荒唐事,省下多少麻煩。…
幽默大師東方朔 遊戲朝廷間
中國古人有許多機智故事,從這些詼諧有趣的故事中,不但能感受到中國人特有的幽默感,還能看到古人的處事精神與智慧。歷史上有名的幽默大師東方朔,…
先試這個──在電腦上閱讀的電子書:Zinio
目前Kindle和iPad都還未在台灣上市,對台灣大多數人來說,不論產品多麼有吸引力,這些國外的電子書閱讀器都僅止於「可望而不可得」的階段…
藍之青守護環境 相信行動會帶來改變
「自然的景象有時太過神聖,你忍不住會用最虔誠和謙卑的心,去祈禱世界可以一直這樣運轉下去。」這是藍之青在〈2011守護太平洋之旅〉…
阿滴兄妹以朋友身分 開創線上英語學習新方式
「哈囉!我是阿滴,我是滴妹,歡迎來到我們的頻道!」輕快的音樂,活潑的語調,「阿滴英文」是目前YouTube上最火紅的英語教學頻道,…
盜賣兒童「瘟疫」 北京諱莫如深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08年7月14日上映的美國家庭影院頻道(HBO)紀錄片《被偷走的中國小孩》(China's Stolen…
遠離肥胖?當健康生活成為奢侈品
美國是全世界肥胖問題最嚴重的國家,成人的肥胖率這幾十年來一路攀升,從1960年代約15%左右,到2000年的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