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紙媒末路?新媒體勇開路

1980年代,五、六百萬人口的香港卻可以養活四百份報章雜誌,可謂世界奇蹟。
Getty Images
第159期
林保華
作者為資深評論家、專欄作家、中共黨史學者。曾擔任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院長張五常教授助理研究員,研究中國政經改革。

7月中旬的一個星期內,多家香港報章雜誌或停刊或預告停刊,似乎為香港的紙媒敲起喪鐘。

《新報》、《成報》,不新、不成

7月11日,創刊56年的《新報》宣布停刊。《新報》創辦人羅斌是1949年逃避中共來香港的上海人,先創立環球出版社,復刊他在上海創辦的《藍皮書》及創辦《武俠世界》、《新電視》及《環球電影》等雜誌,並於1959年創辦《新報》,走通俗路線,1980年代銷量曾經達到10萬份。1980與1990年代我兩度在那裡用不同筆名寫有專欄。九七前業績下降,轉手給英皇集團的楊受成至今,但是報業競爭激烈,無法突破困境,終於出現今日的命運。

7月17日,因未能清繳印刷費,《成報》被迫停刊。《成報》比《新報》更老,創辦於1939年。1980年代,它在香港銷量第二,但卻是最賺錢的報章,因為所有買賣汽車的廣告,都在它那裡刊登,所以廣告收入不菲,當時甚至在中環黃金地段建造大廈。但是1995年《蘋果日報》創刊後,《成報》銷量下降,2000年,創辦人何文法年邁而轉手。其後經營也沒有起色而多次轉手,多與中資有關,甚至是忠實地走梁振英路線。其後其母公司成報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由高院開庭聆訊,由於畢馬威會計事務所及債權人對清盤呈請均表明中立,聆案官遂正式頒下清盤令。但畢馬威強調清盤不會影響成報出版業務的經營,包括《成報》和雜誌的出版。因此後續發展還待觀察。

1980年代,香港這個五、六百萬人口的城市,卻可以養活四百份報章雜誌,真是世界奇蹟。這當然拜新聞自由之賜而百花齊放,並且不斷創新。但是也因此競爭十分激烈,稍微保守一些的,就不得不倒閉或易手。例如香港最老牌的三家報紙中,《工商日報》與《華僑日報》先後在1980年代與1990年代倒閉,胡文虎家族星島集團的《星島日報》也在九七後的2003年易手。其他小型報章開開關關,數不勝數。

「壹傳媒」後還有「端傳媒」

雖然老報章逐漸「不支」,但是後起之秀的壹傳媒集團,情況也不樂觀。那一週,也傳出《壹週刊》將會裁員及三個月後停刊,但是執行總編輯黃麗裳澄清未有決定是否停刊,但證實7月份內編採部會有裁員計畫。可見,1980年代末期創刊、曾經領風氣之先的《壹週刊》是否停刊也已經提到日程上來。雖然《壹週刊》尚不停刊,壹傳媒的《忽然一週》卻決定在8月上旬停刊。《忽然一週》在2008年每期銷量接近20萬份。後來雖然銷量下降,但是今年剛開始出現虧損,老闆黎智英就立即拿出大刀做出停刊的決定,顯然他有他的想法。

黎智英是高瞻遠矚的商人,經常走在時代的尖端,雖然有時也有判斷錯誤的時候。《蘋果日報》很早進軍網路、進軍動畫,都領先其他報章。顯然他也已經看到媒體的趨勢而逐漸收縮紙媒了。如果不是前年台灣的反對媒體壟斷運動,台灣的壹傳媒早就易手,然後可能就是香港的壹傳媒了。紙媒賣不成,黎智英專心經營網路,現在香港的《蘋果日報》網路版收益已經超過紙媒。去年占中運動,還引發最強大的中國駭客瘋狂攻擊,可見其影響力。

但是壹傳媒的問題又不是一般媒體所遇到的問題,因為其反共立場,所以在中國壓力下,廣告收益大為縮減。這也會影響黎智英是否繼續經營媒體的決心。 這三、四十年來在香港獨占鰲頭的是《東方日報》。但是它的「東網」台灣分部也在7月中旬大幅縮水,只留下5名政治記者。

雖然紙媒大吹淡風,但是「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同時已經出現了一個「端傳媒」,定位面對全球華人。執行主編張潔平說,印刷版純屬「過渡產品」,只是香港市場保守,最初計畫只出電子版,但政府記者會、立法會會議都不能出席,加上印刷版有助建立credibility(可信性)。它的投資者是海歸派,出手寬綽。鑑於張潔平曾經在《陽光時務》任職,而這份雜誌的老闆陳平很代表中國改革派的思路,後來被迫關閉,因此端傳媒的動向很值得注意,是否與《陽光時務》有某種精神上的傳承關係?從目前的觀察,例如報導台灣的反黑箱課綱,比任何香港媒體還詳細,應可見其開明立場。

另外一直熱衷傳媒,有意成為「東方梅鐸」的前《明報》與傳訊電視老闆于品海,在投資多維新聞網後,再度籌辦新媒體《香港01》,是週刊性質,預計年底出版,班底來自《明報》與《明報週刊》。雖然以網為本,稍後也不排除發展收費紙媒。 因此雖然有傳媒的新興勢力出現,但是也還是以網路為主,紙媒只是輔助性質。新媒體的出現,無論如何對日益萎縮的香港言論自由,有一個刺激作用;尤其當功利的香港人日益被中國極左勢力收編的時候,能夠有敢言的海歸派來替補,是值得歡迎的,尤其張潔平否認那是「紅色資本」。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嚇世界一跳 中國龍年郵票驚人
每逢黃曆新年,兩岸郵局都會發行十二生肖郵票以示慶祝。尤其2012年適逢龍年,連西方媒體都很關注。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六福村 上山下海描繪異國風情
大怒神、火山歷險、大峽谷急流泛舟等,這些設施台灣許多人都如數家珍。如果要提到全台灣最熱門的遊樂園,「六福村主題遊樂園」自1994年開幕以來…
占領華爾街 美國金融秩序或將重整
在臉書與推特的推波下,美國紐約曼哈頓的「占領華爾街」運動持續向全美七十座大城與六百多個社區蔓延,甚至向世界各地擴散。分析認為,…
蔦松國中飛上古典藝術殿堂
「孩子終於走進門裡,真正領略到藝術的天地,我為他感到開心。」學生家長、本身也是國小校長的楊秋南言談間盡是感動。站在啟用不久的舞蹈大樓前,…
農村歸曲
黃昏時分,太陽已下山,天色猶未暗。此時,雲林縣蔦松鄉一處農村聚落的庭院裡,正輕輕唱著歸曲──老爺爺緩緩走向屋內,後面跟著辛勞一天後,…
華為5G隱藏後門 英國或陷紅資漩渦
日前,英國政府內部決定讓華為有限參與5G建設的消息外洩,國防大臣被開除。同時,彭博社爆出猛料,全球第二大移動運營商英國沃達豐集團(…
如何運用自媒體(之九):FB直播可用來強力行銷!
上期我們提到影片行銷的操作技巧,這一期我們來看看2016年開始火紅的直播工具吧!2016年開始,…
第33集:「腦」型人的特質 專注磨練,臻至完美
「林先生,我都不知道您的吉他彈得這麼好?」 「沒有,我覺得還不夠好。」 「您彈了幾年了?」 「我已經練20年了,只學會一種指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