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應從香港政改困境獲得的啟示

中共強推的香港「假普選」政改方案6月18日進行第二日審議,最終以8人贊成、28人反對及有一人無投票下,於當日中午獲大比數反對而被否決。
潘在殊
第157期
何清漣
作者為旅美中國經濟專家與評論家,美國《商業周刊》1999年評為「亞洲之星」。其著作《現代化的陷阱》一書被推選為「30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300本書」。

歷史機遇非常奇特,稍縱即逝,一步得生,一步得死,容不得半點貽誤。但是,弔詭的是,有時失誤還被看作「勝利」,比如這次香港立法會否決了北京的政改方案,香港泛民與中國的政治反對者都在歡呼「北京丟了大臉」之時,很少有人想到,一切都回到兩年前的原點:中共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損失,香港民主派仍然兩手空空,未取得任何實質性的進展。

與此相映成趣的是台灣的政治形勢看起來很有利於台灣人的民主保衛戰。但是,越是在這種時候,越是需要認清台灣到底需要甚麼。畢竟政治抗爭的目的是為了實質性的收穫,而不是為了撕破對方的臉皮。以下先權衡台灣相對於香港的優勢:
台灣的國際地位優於香港

台灣是民主保衛之戰,香港是爭取民主之戰,二者的戰鬥對象都是北京。台灣如果明白自己的優勢與弱點,吸取香港經驗,就會多幾分勝算。相比之下,台灣有幾大香港沒有的優勢:

在國際社會眼中,香港與台灣的地位並非同樣處境。台灣事實上有完整的國家體系,如行政系統、外交、軍隊等;1972年以前曾是聯合國成員國,有過國際公認的獨立國家地位;美國《台灣關係法》可視為對台灣的一種政治保障。

香港雖經英國百年殖民,從一個有數千居民的小島發展成國際大都市,但大英帝國這一昔日的宗主國在法律上不再有保護香港的責任,對香港的關心只是一種道義表示。去年香港占中運動轟轟烈烈,英國政府未曾表態支持。一直被中國指認為「境外勢力」代表的美國儘管被中國官媒點名批評介入了占中運動,但美國官方對此表示否定,因此,香港的前途除了香港人自己關心之外,在國際社會並無強力奧援。

 

香港爭民主只能憑民意

台灣捍衛民主有制度資源

香港與中國這位「祖國母親」的問題實際是:昔日被「養父母」英國抱養,有法治、有自由,經濟上搭上了國際產業大轉移這班經濟快車,成為國際自由港,被譽為「東方明珠」,只是不能選政府;如今被「祖國母親」認領回去,法治漸失,自由漸少,經濟優勢不再,日子過得遠不如「養父母」管下那般愜意與自由,因此希望「祖國母親」履行當年對「養父母」的承諾,並非想脫離「祖國母親」獨立,事實上也無獨立之條件。

台灣民主化雖然不夠成熟,這是台灣政爭有時無序化的根源。但現有的制度框架,已經足夠用來與北京支持的國民黨政權抗爭。我前年到台灣,曾聽台灣朋友談過,按國民黨的步伐,統一之日不遠,但可憑藉民間力量抗爭,盡可能延緩「被統一」的日期。台灣人民抓住了「反服貿」這一契機,民間抗爭的同時,還憑藉制度資源否決了這一協議,終於成功阻止了北京這一計劃的實施。

 

台灣反服貿過程中,學生領袖及民間社團展現出來的動員與組織能力相當成熟。圖為2014年3月30日50萬民眾穿黑衣上凱道表達反黑箱服貿訴求。白川攝影

 

香港2014年從占中到雨傘運動,顯示出無組織化的特點。圖為2014年9月香港當局出動防暴警察鎮壓占中,市民在政府總部旁無懼胡椒噴霧和催淚彈,誓爭真普選。潘在殊攝影

 

台灣民間富有爭民主經驗

香港相對缺乏

台灣反服貿過程中,學生領袖及民間社團展現出來的動員與組織能力,從反服貿的專業分析研究、以及相關訊息發布,再到參加者的接力、以及各種社會聲援,足以顯示台灣畢竟經受過民主化洗禮,無論是鬥爭策略還是行動步驟,都相當成熟。而香港則不一樣,更看重表面熱鬧,缺少實質性的組織功能。僅以訊息發布一事來說,台灣反服貿專題網站做得相當專業、漂亮,有核心訊息,讓人很方便地就能搜索到各種必要的訊息,短時間之內就在台灣民間普及了為甚麼需要反服貿的知識。

在這裡,我必須提到,台灣知識界比香港知識界在參與社運方面做得要好,台大教授鄭秀玲、張錦華等其實是藍營人物,但在事關台灣民主前途的大事上,她們能夠超越黨派利益,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針對服貿協議做了深入研究,為反服貿運動提供了行動的理由與前提。

機會不會給無準備之人,相比之下,香港知識界的參與熱情低於台灣。在反對北京的政改方案時,香港各派連政改方案都是各說各的(有三種之多),不能互相溝通,針對北京拿出一個香港民主派公認的政改方案並提交北京。

與台灣學生相比,香港學生的熱情可能相當,但卻顯露出無組織化的特點,即使在網站營建上也比台灣要差得多,整個占中運動中,無中心網站,各團體網站並出,主要是各種感想與動態消息刷屏,缺乏中心點。

只要對共產主義運動歷史有所了解,就會知道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按照列寧主義原則組織起來的政黨,集政治、經濟、輿論各種資源於一體,它所建立的政府也是這樣一個高組織化的政權且富有鬥爭經驗。與這樣的政權對抗,本身必須高度組織化。香港占中運動將網路時代運動的「去組織化、去中心化、去權威化」引為驕傲,這種一盤散沙的特點最後成為占中運動的致命弱點。相比之下,台灣太陽花運動不以網路時代的「三去」為看點,反而更成功。

 

 

台美關係的敏感點:台獨

台中關係,實際上是台美中三角關係。目前對台灣比較有利的是:美國對與蔡英文接觸持開放積極姿態。5月份蔡英文訪美,美國對她的官方禮遇是以往台灣領導人未曾有過的。但這種友好溝通是建立在蔡英文女士非常機智地滿足了美國的期望,抓住了幾個要點,比如「民主已是台灣的常態、和平是亞洲唯一選項」,表示兩岸關係維持現狀「符合各方最佳利益」;並承諾在當選總統後,她「將在憲政體制下,依循普遍民意,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因為其出色表現,蔡英文成為美國最新一期《時代》雜誌的封面人物。

但是,可預見的是,除了國民黨的各種挑戰之外,民進黨內的台獨勢力,也將會成為蔡英文在選戰中以及當選後的難題。在這方面,台灣各界應該想清楚自身的最大利益乃是保護台灣的民主制,而不是空喊無法實現的「台獨」。與其說那是給北京出難題,不如說是讓美國夾在中間為難,台灣朝野必須認清的大勢是:美國不可能因為台灣而與北京撕破臉皮。如果對此心存僥倖,請看第七屆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S&ED)和第六屆人民與人民間交流磋商(CPE)的主題,這一主題被極為簡潔地闡釋成:「美中未來注定要綁在一起」。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歐洲絕美小鎮:瑞士格林德瓦
瑞士格林德瓦(Grindelwald)矗立在歐洲中心,飽覽阿爾卑斯山上高聳的群峰與綠意盎然的微笑山谷,有著恢弘的壯麗,又有小巧細膩的可愛,…
全球野生動物 40年來減少一半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9月30日公布了《地球生命力報告2014》。報告顯示在過去40年來,全球人口將近增長了一倍,…
不景氣,搶進高科技人才
台灣高科技產業包含了半導體、光電、網通、電子、電腦等相關產業,在過去十多年來,吸納了很大一部分台灣高學歷優秀理工人才。科技業所提供的待遇、…
楊儒門用「人情味」打造農民市集
楊儒門表示,市集做到一個程度要穩定需要工作人員、農友、消費者三種人,同時取得之間的平衡關係。「工作人員,有理念和規格去尋找好的農友;…
VuVu野菜農園 原汁原味最健康
這是一個需要有熟門熟路的村民帶領才知道怎麼去的農園。達仁鄉森永村是台東縣最南端的排灣族部落,台九線從村外路過,沒有帶入川流不息的車潮,…
領導騎自行車體察民情 警車開道
近日,一張「浙江溫嶺大小領導騎自行車體察民情」的照片在中國網路上熱傳。有網友1月8日在微博發帖稱,浙江溫嶺政府領導「騎自行車上班,…
谷歌不作惡?員工辭職明志
美國新聞網站「攔截」(The Intercept)9月報導,一名谷歌(Google)的高級科學家以辭職的形式,…
黑色星期五 美國店家出新招搶客
美國消費者的年終節日「黑色星期五」登場了。想要成功買到理想的折扣商品,通常需要瞭解商家的銷售策略,充分策劃並和朋友協同「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