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復興 台灣青年農夫準備好了嗎?

台灣大環境正面臨農業轉型期,青年農民準備好了嗎?
李唐峰
第157期
賴宛琳
未來20年內,台灣的農業人口將只剩下1.1萬人。在人才嚴重斷層的情況下,所幸有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農業,願意投入青春。然而政府的配套措施、整體產業結構,準備好迎接這群熱血的青年農夫了嗎?

2015年在米蘭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以「餵養地球,滋養生命」為主題,回歸「吃」的本質探討糧食生產。Getty Images

 

國際投資大亨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曾說過,假如他現在20歲,肯定放棄金融,去學習農業。2015年在米蘭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也以「餵養地球,滋養生命」(Feeding the planet, energy for life)為主題,從義大利人最得意的「吃」的文化出發,探討食物安全、農業技術、農產供應鏈調整和飲食教育。

近年這股「農業復興」之勢也延燒到台灣,翻轉農村、改革農業等議題輪番上陣,加上年年爆發的食安問題,促使國人開始重視糧食供應鏈這一連串的環境變化,讓我們不得不重新調整觀看農業的方式,思考與大自然的和解之道。

 

觀察1:

農業大環境正在式微?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所發布的《農業統計要覽》年報資料顯示(參見表一),台灣農業生產產值的增加率(第2行)大致和台灣經濟成長率(第1行)呈現相同的變動趨勢,只是情勢更形嚴峻(成長率較低甚至是負成長)。而農業生產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第3行),近十多年來都在2%以下,但2010到2011年罕見地出現增加的趨勢。而農業就業人口占總就業人口比率(第4行),一直在遞減當中,目前已經跌破5%,到2013年只占全部就業人口的4.96%。

然而,農產品出口占總出口比率(第5行)以及農產品進口占總進口比率(第6行),從2010年開始都呈現成長的趨勢。以農業生產結構來看(第7行及以下),則可發現,林產、漁產、畜產都大致呈現遞減趨勢,唯有農作物的產值,從2010年起卻開始逐步成長。

綜合上述資料可知,農業在台灣的經濟成長中,雖然並未扮演關鍵性角色,但近年來在出口和產值上卻頗有重啟成長之勢,後效值得觀察。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任內積極推動青年農民政策。賴宛琳攝影

 

觀察2:

人才斷層嚴重 政府急開解藥

 

 

雖然農業再度受到關注,然而台灣農業現階段最大問題仍是人力的極度缺乏。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以台灣三級產業的就業人口分配來看(參見表二),目前從事農、林、漁、牧業的人口有54.4萬人,只占全國就業人口數的5%。2013年公布的「主力農家經營概況調查」更明確顯示,以台灣農業人口年齡分配來看(參見表三),台灣主要農業工作者平均年齡57.48歲,其中以45至64歲的年齡層人數最多,占56.6%;15至24歲的農業工作者只有不到2%的比例。這意味著20年後,台灣45歲以上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可能將只有1.1萬人。如何吸引更多年輕人願意投入農業,成為當前社會最重要的課題。

許多人對於農業的想像是──只要有土地就可以當農夫,但事實上農業的進入門檻相當高,土地、機具、設施、專業技術等,都需要大量心力和資金背景支撐。對此,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表示,目前已規劃許多政策,供有志從農的創業青年選擇。土地問題可透過農地銀行媒合,或是參加「小地主大佃農」計畫,同時向多名地主租佃。資金部分的服務相當豐富,有青年從農創業貸款、農機貸款等,貸款門檻較低,且無須過多擔保品,還有利率的補貼。台中市農會總幹事蔡政郎認為,資金方面應是目前青年農民最不需要擔心的部分。

技術部分則有農民學院針對不同產業別開班,並提供實習機會,課程完成後也會頒發證書,對於日後申請貸款、補助都有幫助。各縣市也會根據當地產業別開設農民課程,即便是沒有任何專業背景的人,都可以透過課堂學習進入農業。2013年,農委會也推出「百大青農:青年農民專案輔導計畫」,遴選一百位青年農民,給予兩年全方位的輔導。
 

各縣市農會輔導的青年農民交流平台,透過組織的力量喚醒年輕人對農業的熱情。圖為台中青年農民聯誼會與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合影。賴宛琳攝影

 

農村陣線發言人蔡培慧表示青農人際關係應持續擴散,發揮影響力。曾允盈攝影

 

觀察3:

組織青年農民聯誼會 擴散青農網路

「青年農民聯誼會」的出現,也是農委會積極推動的成果。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蔡培慧表示,很多人都非常樂見這樣的現象,因為這代表青年農民們之間互相形成社會網絡。她認為小農生產最重要的是社會基礎,「因為今天不只是把東西種出來而已,你要怎麼賣、通路怎麼走、土地哪裡取得、收割要找哪位機具業者,這些都需要社會基礎去支持。」

培養人際關係,是蔡培慧認為青年回鄉最重要的一環,她希望青年農民聯誼會可以持續擴散,將人際網路拓展開來。不過她也建議,政府應該多花時間在沒有農業背景、沒有家庭支撐的最外圍青年農民,「因為他們才是最需要幫助的人。」例如可規定聯誼會或輔助案需有多少比例是此類型的青農,而不是只針對有一定基礎的農民輔導協助。

另外,蔡培慧認為青年回鄉不一定只能務農,產銷的連結也相當重要,如果能成立平台廣納各方專業人士,就能刺激農業環境的成長。台中市農會蔡政郎對此十分認同,他表示早期農業輔導農民基本上是以生產技術面為主,所以農會的推廣工作,當時都限定要農業學校畢業的。但是現在的推廣需要各種人才,從農產到加工、銷售,每個面向都需要專業,如果政府能針對各個面向繼續培育人才,農業環境的改革速度才夠快。

 

台中市農業局長王俊雄認為政府建置完善的專業農民培訓機制。李唐峰攝影
 

觀察4:

建置完整訓練制度 補足人才斷層

縱使近幾年農委會積極培育新世代農業從業人員,但一個產業生態牽涉的範圍廣大,在現實耕作環境不友善的情況下,許多農民坦言政策立意良好,但「看得到吃不到」,加上政府處理個案效率過慢,常讓許多熱血青農在創業之初就屢遭磨難。

台中市農業局局長王俊雄認為,現階段台灣欠缺較為全面性的農業人才培訓輔導機制,僅透過資金補助和土地轉介,對青農的幫助有限。他以德國和日本為例,德國對於「職業農民」資格的養成與認證相當紮實,需先上課三年,在政府認定的農場實習,成績達到標準後才能參加職業資格考試,再經過五年實作生產後通過國家考試合格,才能正式成為職業農民並享有各種補貼政策。日本農民培訓則由國家統籌規劃,政府農業部門與相關部門分工協作,成立多所「農業者大學校」,系統地培訓教育農民。反觀台灣目前只有農民學院可以報名選修,且上完課後也沒有後續的追蹤輔導。

蔡培慧對此也持相同看法:「1990年代45歲的農民,到了2010年代變成65歲以上,但他們仍然是多數人,這表示這30年來沒有新的一批人投入農民,所以應該是斷層化。這樣的情況應該透過教育體系來拓展,讓更多農民進來。」只可惜社會長期對農業有負面觀感,家長不鼓勵孩子走入農業,台灣的農業教育體漸轉型為餐飲管理、休閒觀光或生物研究,缺乏實際務農訓練。蔡培慧認為台灣的農業技術可說是領先世界,體系也非常完整,如果就這樣忽略、流失掉了,非常可惜。

此外,蔡培慧呼籲政府的輔導協助應該考慮「最適化」範圍,而非讓農民無上限地發展。她以「小地主大佃農」計畫為例,雖是一個好的政策,但如果沒有針對大佃農作出限制和規範,有可能會造成佃農的耕作規模越來越大,因而排擠到其他農民,形成農作的M型社會。「農民成為資本家」會是個危險的現象。

「農委會應該要思考,甚麼是最適規模,而不是一直擴大、擴大就是好。」蔡培慧舉歐盟為例,歐盟針對家庭農場的最適規模有做出定義,而台灣長期仿效美國走規模化路線,但台灣耕地零碎,不見得每個地方都適合大規模經營。蔡培慧強調,合理的最適規模,也會讓農民注意作物種植過程與消費者需求,確保農民和民眾間健康的連結。

隨著環境改變,農業成為熱門話題,但對於許多年輕人而言,從農仍是個要承擔高風險的決定。但蔡培慧仍覺得前景十分樂觀:「我覺得只要你想走入農村,就不用擔心,因為只要你踩進土地,你就會開始認識農耕;只要你走入農村跟農民溝通,就會開始建立你的社會關係。」

蔡培慧相信,大自然是人類最好的老師,「當你踩到田裡,用心感受陽光、空氣跟水,你自然就會找到自己的生計方式。」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兩岸共同打擊犯罪欠缺宣導?
《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以下簡稱《協議》)於2009年6月26日未經立法院追認即「自動生效」。…
教授的禮物
停好車子,一隻黑色的中型箱子小心翼翼地從車後座被提了出來。遠遠地,在二樓我看不清楚兩人臉上的表情,…
如何有效找到工作 教你小撇步
對大多數人來說,工作收入是最穩定可靠的生活來源。另外,換工作也是加薪的一個好辦法。但是,找工作不是容易的事,…
六四20周年前夕 趙紫陽祕錄問世
「6月3日夜,我正同家人在院裡乘凉,聽到街上有密集的槍聲。一場舉世震驚的悲劇終於未能避免地發生了。」帶著濃濃的河南口音,…
2013年6月全球大事
史諾登爆料美國監聽 疑為間諜 《衛報》與《華盛頓郵報》6月初接獲現年29歲、藏身於香港的前美國中情局(CIA)技術助理愛德華‧史諾登(…
張樸與他的「藏族女孩阿塔」
聖潔純淨的雪域高原,景觀雄偉壯闊、藏人單純虔誠,這兒也被稱為「最接近天堂的地方」。然而,這裡卻也是暗潮洶湧,隨時會掀起驚濤駭浪的地方。…
中國2016:銀行壞帳、國企關停與失業潮
3月16日前後,四川閬中召開公審大會,八位向老闆追討欠薪的農民工被宣判入獄6至8個月;黑龍江雙鴨山煤礦幾十名參加追討欠薪的礦工也被逮捕。…
假結婚真移民日增 加拿大加緊把關
5月21日,加拿大保守黨政府承認在加境外有調查利用假結婚騙取移民身分的團體。據一個未經證實的政府消息來源告訴《環球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