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光賣書,活得下去嗎?

Thinkstock
第154期
戴士杰

「如果一句話可以改變一間企業的命運,我願當說那一句話的人。」

不論您是企業老闆、中高階主管、團隊領導者,還是小小的基層工作者,在公司遇到的一切大小問題,都歡迎您來函提問!《看》雜誌特約企管顧問戴士杰將竭誠提供您創新的見解!

問:很多人都喜歡湯姆漢克和梅格萊恩主演的浪漫喜劇電影《電子情書》(You've Got Mail)。劇中,梅格萊恩的小型書店終究不敵湯姆漢克所開設的大型連鎖書店,以致慘澹熄燈,讓人不勝欷噓。尤其現今網路書店發達,傳統書店更是飽受威脅。一般書店的老闆,光賣書似乎很難維持營運,該如何做才能增加營收?

答: 首先,我們要想一想很難營運的原因,到底和賣書是不是有絕對的關係。

誠品是不是賣書起家的?博客來呢?亞馬遜呢?

嘿,他們一開始都是靠賣書維持營運的,而且做得有聲有色。所以書是無辜的,別再怪罪賣書是個不好的生意,或是抱著「現在大家都看網路,沒有人要買書了」的念頭,然後開始想說是不是開始改賣一點「好賣的東西」就會賺錢。

書不難賣,以我來說,一個月花百分之二十的收入投資在買書上。相信像我這樣的人還不少,但問題是,為甚麼像我這樣的愛書人不會去光顧您的書店?

問題一直都是價值

我們先假設您最懂的生意,也最有興趣、最專業的領域就是書(如果您說其實您比較喜歡園藝,那您趕快轉行好了,不要耽誤自己的生命)。

您要重新思考的是如何調整自己的商業模式。其實所有的生意本質都一樣,顧客不是傻子,他付出自己的收入,來您的店裡消費,想換取的一定是想要的東西,也就是所謂的「商業價值」。

商業價值簡單說就是兩類,得到想要的,與去除不想要的:

 

1. 讓顧客認為有收穫的:

例如節省時間(6小時到貨)、節省金錢(倉庫書店)、節省力氣(亞馬遜根據你的喜好推薦書本給你,節省你搜尋的力氣),或是有心理上的滿足(例如裝潢得很美、很有設計感),甚至社交上的滿足。像早期誠品要做出差異化,它不在價格上做競爭,而是把價值定在社交性上──逛誠品是很有品味、雅痞、時尚的,好像使用名牌一樣。

 

2. 讓客戶減少痛苦的:

例如顧客可能遭遇到甚麼挫折或煩惱?現有的其他競爭者哪裡惹惱了他們?或者是害怕丟臉、沒地位,或是遭遇到甚麼風險或麻煩?

所以,到底您的書店提供了甚麼價值?標準答案絕對不應該是「賣書」兩個字這麼簡單,因為太多地方可以買書了,為甚麼大家不上網訂購,還要到您的店裡消費呢?例如,社區的早餐店,賣的其實是方便;不好吃的速食店,其實賣的是空間和座位……

下次,您的顧客到貴店消費,您應該抓緊機會和他們聊天,問他們一些問題,會有助於思考貴店的「商業價值」到底是甚麼。

例如,哪一類顧客最喜歡去您的店裡消費?顧客買書的目的是甚麼?是為了解決哪些問題?他們覺得最困擾的事情是甚麼?在貴店買書幫助他們解決甚麼困擾?或有甚麼好處?

隨意舉個例,如果來買書的都是主婦,她可能想買食譜、買收納術、買家事相關的教學書籍。她可能想解決的任務是「成為一個好太太」,或許您可以整理一個「好太太」專櫃,裡面擺滿各式各樣的相關書籍,甚至還有婚姻經營、心理、育兒等等,旁邊還擺一些書裡提到的小道具,讓她可以一次購齊;甚至還可以把書店空間挪一塊舉辦下午茶講座,談育兒經、御夫術、兩性專家簽書會等等。

當您釐清您的顧客想要甚麼,而您又擅長提供甚麼價值之後,想要更改自己原有的經營模式,就不會那麼地亂槍打鳥,或是閉門造車了。

 

戴士杰簡介:

他,看多了企業內反覆發生的故事。 24歲,寫了第一本管理書,從此開展專欄作家生涯。 25歲,放棄念博士,創辦顧問公司,並在多家知名企業、大專院校授課。 33歲,看見自己的侷限,離開自己創辦的公司,現任軟體業策略長一職。 「當局者迷,說破了,其實問題就解決了一半。」 ※提問信箱:[email protected]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百歲不是夢 老人長壽的5大祕訣
百歲不是夢!要老得健康才好,纏綿病榻的老年生活,不但自己受苦,也造成照顧者的負擔。因此,老年人在生活中要學會照顧自己,…
蘇州電視台主管「翻牆」被撤職
中國當局箝制言論,目標從異議人士擴及到關心時政的普通民眾。近日,蘇州市廣播電視總台一名主管,因使用推特(Twitter)…
以舉辦台灣東尼獎為志 科技大老雷輝的音樂劇夢
音樂劇有歌有舞,輕鬆活潑,是吸引民眾走入劇場的最佳表演藝術形式。「綠光劇團」2018年推出台灣原創音樂劇《再會吧 北投》,…
一百個天使的真心大告白
北一女三十重聚:美國篇 打開YouTube北一女重聚「非廣告」,出現幾位熟女「小綠綠」。有人用鍋鏟表演儀隊槍法、…
自然吃、慢慢吃,身體就不老
這幾年常見到雜誌或者電視節目在探索或介紹養生的美食。大概是過去大魚大肉吃多了,年紀有一些了,發現「零件」開始有些故障,因此開始反省生活型態…
為公還是為私? 我們與惡的距離
公視3月底推出的社會寫實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造成很大迴響,我十分喜歡每集開始的鋪陳,片頭利用「品味新聞台」臉書(FB)專頁的特效鏡頭,…
四川地震帶來的挑戰
5月12日的四川大地震震驚了全世界,也引來澳洲媒體的持久關注。最大量的報導當然集中在災情和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傷害、特別是精神傷害上。…
培育生技人才 「偉喬生醫」勇闖試劑原料市場
2013年創業初期進駐於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南科育成中心的偉喬生醫,切入較少人進入的試劑原料市場,目前已經是台灣最大的CO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