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選舉,宣告台灣新時代的開始

九合一選舉宣告台灣政治已來到新階段。
Getty Images
第151期
賴宛琳
2014歲末台灣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九合一地方選舉,從選戰開始到結束,情勢變化快速,過程高潮迭起,激烈程度超過2012年的總統大選。現在,推動社會改變的力量仍未停歇,台灣政治已經來到了新的階段……

2014年11月29日晚上,許多人睜大雙眼不敢相信眼前的開票結果。隨著開票時間逼近結束,整體社會氣氛波濤洶湧,揉雜著興奮、不解、沮喪,以及些許迷惘。大家沒想到,台灣政黨的地方執政版圖,竟如此迅速地轉換。

沒來得及喘息,隔天早上各大報頭條紛紛以「潰敗」、「崩盤」來形容國民黨在九合一選舉中的兵敗如山倒,各種分析和討論出爐,將選舉結果視為「公民的逆襲」。

在台灣,許多人對政治感到冷感,有許多人不關心政治議題,甚至本能地厭煩,只希望政府「把經濟搞好」。但事實上,政治和經濟、以至國家整體各層面息息相關。這次選舉,實質上也反映出人民對每下愈況生活環境極度不滿。 
那麼,這次選舉的翻轉,對台灣究竟有何影響?

 

太陽花運動激發許多青年公民意識。Getty Images


1.    青年出頭 改變傳統政治版圖

為深耕基層,國民黨與民進黨和其他部分政黨皆有招募新血並訓練參與選舉的規劃。例如2006年,民進黨就曾發起「新村里運動」,開設民主學院,鼓勵年輕人參選村里長;國民黨長期也在各大專院校設有「青年軍」、各地區設「青商會」,延攬優秀青年人才。

然而因為當時年輕世代普遍對政治活動敏感度低,因此參選率不高。例如2010年的村里長選舉,15,522位候選人中,只有119位35歲以下青年參選,占總人數的0.7%。反觀當時全台擁有投票資格的20至35歲青年就多達522.6萬人,占選舉總人數74%。比例上有明顯落差。

2008年,因為陳雲林來台風波而引發的野草莓運動,讓這群「解嚴後世代」首次親身參與政治議題。加上台灣社會階級與結構的不公,年輕人壓力大,以及社會觀念的轉變,越來越多年輕人不再迷信「讀書為功名」的傳統思維,開始走向「自我實現」道路。其中部分人選擇參與社會議題,或返鄉重拾與在地連結。

隨著洪仲丘案發起的「天下為公」25萬人上街頭,以及因反黑箱服貿而出現的太陽花運動,社會對於年輕人觀感轉變,民進黨與其他公民團體紛紛抓住這股趨勢,各自推出「民主小草」、「大家來選村里長」、「青年選里長」、「青年占領政治」等活動,號召年輕人投入基層。他們多半主打「改變」、「翻轉」等訴求,喚醒年輕人對於政治選擇的責任感,最後不僅成功吸引年輕人票源,也得到四、五年級生的認同,結果相當亮眼。例如民進黨的「民主小草」計畫共推派47名青年候選人參選基層公職,最後15人當選,當選率超過三成;小型政黨如綠黨、樹黨也破了長期以來的零當選紀錄,顯見這次九合一選舉的青年勢力,已略微撬開地方長期以藍綠或派系分野的政治版圖。

 

2013年陸軍下士洪仲丘疑在軍中遭虐死亡,喚起台灣人民對於國家機器的反思,也引發一連串抗議行動。Getty Images

 

2.    「鄉民」掘起 公民意識抬頭

另一個重點便是今年討論熱度來到最高點的網路公民力量。從前無論是BBS論壇或臉書,被稱為「鄉民」的網友普遍被社會認為只會打嘴砲、酸言酸語,卻沒有實際作為。直到2009年的莫拉克風災,鄉民在24小時內迅速集結網路資源,做到比政府還快還精準的救災與重建工作,大眾才開始注意到網路對社會能發揮的影響力潛力無窮。

隨著科技進展,軟硬體的進步,現代人分享資訊更為容易,只要擁有行動裝置,一個分享,一個按讚,自然就是「網軍」的一分子。網路世界沒有「首謀」,講究的是議題是否符合社群主流民意、是否引發網路使用者共鳴。在現階段網路使用者大部分為年輕人的情況下,反對執政黨的不當政策以及對社會結構不公正的抗爭,最容易吸引網路族群支持。

從這幾年的例子來看,一般議題會先由特定少數團體提出爭議點,隨後進行倡議和大量討論,在這過程中,抗議團體和網友都在累積議題論述能力。隨著網路上的討論越來越熱烈,話題性增高,大眾媒體和輿論逐漸被影響,網路上的氣勢益顯高漲,無形中強化了抗議團體的抗爭正當性,帶給政府單位巨大壓力,最後甚至改變了政策結局。這樣的過程,讓從前習慣待在網路世界的年輕人對自己更有自信,也更願意走上街頭,試圖實現自己的社會理想。

2012年的反媒體壟斷、2013年的萬人送仲丘、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都是在這樣的氛圍下逐漸成形。集結著對目前社會的許多不滿,這些網路公民最後已成為一股推動社會的巨大變革力量。到了九合一選舉,從台北市長兩位候選人,主打網路票與青年票的素人柯文哲,對上擁有權貴形象、作風充滿保守氛圍的連勝文,誰能吸引網路使用者的偏好,其實結果已經昭然若揭。

 

藍綠和解在台灣已是眾望所歸,執意激化藍綠對立、挑撥族群仇恨,只會帶來社會更大的反彈。Getty Images

 

3.    超越藍綠 台灣邁開下一步

九合一選舉還有一個很特殊的現象,那就是選戰期間,有為數不少的政治人物選擇跳脫傳統藍綠意識型態操作,紛紛標榜自己「超越藍綠」,並有意無意地和原生政黨做切割。那是因為這群候選人嗅到了這群世代的年輕人已經厭倦長年的藍綠惡鬥,看不慣長輩多年來的意識形態鬥爭,他們自認要「對事不對人」、討厭被貼標籤。

尤其這次柯文哲以「白色的力量」參選,更是將民眾對於終結藍綠惡鬥的訴求大張旗鼓宣揚出來,藍綠和解是眾望所歸,執意激化藍綠對立、挑撥族群仇恨,只會帶來社會更大的反彈。國民黨在這次選戰中大量使用傳統激化對立的手法,結果證明了不僅沒有幫助,反而成了被選民遺棄的最後一根稻草。

回顧這場繼2005年民進黨慘敗後,最讓人震撼、印象深刻的選舉,選舉結果代表的不只是國民黨的潰敗,而是宣告台灣政治已踏入了新時代。當從前的藍綠之爭消失,年輕人聲音普遍被聽見與認可,國民黨、民進黨以及其他傳統政黨未來該如何在社會上自處?而這場選舉對於兩岸互動的發展,以及未來台灣政治生態,將產生甚麼效應?

當年輕人開始出頭,網路成為主流,台灣,會更好嗎?且看接下來本期的封面故事報導。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你工作 我觀光 - 觀光工廠看見希望
趨勢大師約翰奈思比(John Naisbitt)曾經大膽預測觀光業將是21世紀的產業金礦,而傳統製造產業走向觀光化,…
布希赴沙為哪廂 軟釘伺候空手歸
面對日益高漲的油價,一向高姿態的布希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向友美的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請求增加產能,但這項請求卻遭到拒絕,…
你所不知道的土地改革效果
「土地改革的影響」聽起來是老掉牙的議題了,學校教科書裡都有介紹台灣戰後「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與「耕者有其田」這三個政策,…
林繁男 誤闖商場的藝術家
稱林志玲是台灣最受好評、最受關注的女明星之一,應該一點也不為過。而她近乎完美的氣質與風度,更為人所津津樂道。這讓人不由得好奇,這位「…
談美食節目
對於不少人而言,最大的樂趣莫過於遍嘗美食,此大抵是受了眾多日本跟台灣美食節目的影響。當聽見節目旁白妙語如珠、活靈活現的介紹,美食的大特寫,…
2013年4月全球大事
波士頓馬拉松賽爆炸 全美加強警戒 4月15日下午,波士頓馬拉松賽終點線附近,突然發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183人受傷。事件引起美國大眾恐慌…
盲族、啞巴族部落為何如此奇特?
曾經聽過一個西方的歷史故事,據說有一位出名的預言家,也就是我們東方所說的有「宿命通」功能的奇人,可以準確地說出過去、現在和將來發生的事,…
阿麟師樂當「瘋子」 用善念推廣安心蝦
位於高雄市西北邊的湖內區鄰近台南市,早期為濱海沙洲之地帶,土地鬆軟富鹽質,利於開墾為養殖魚塭。演變至今,湖內區已有將近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