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打造的未來生活

Fotolia
第148期
曾允盈

未來的某一日,從事媒體工作的小聰早上被智慧家庭機器人喚醒。分布在家裡各個角落的自動感測器,因為偵測到太陽高曬,自動稍許降下窗簾,啟動冷氣。

小聰梳洗後準備出門,先打開手機裡的Google導航確認交通狀況與天氣。Google正提示他避開壅塞路段,改走路程較長但暢通無阻的路線。

在未來,降低生活中的汙染成為每個人的自覺,兼具環保與運動功能的騎腳踏車,還是許多人代步的首選。踏上腳踏車之後,小聰發現踏板的螺絲生鏽耗損,腳踏車幾乎騎不動了。這時,家裡的3D列印機派上用場。這個3D列印機,印製速度越來越快,不多久就解決問題,沒有耽擱多少時間。

當然,操作3D列印等機器和寫程式,早已是從小培養的基本課程。在學校學習畫3D圖,學習coding的技能,就跟上國語課、數學課一樣。學生用自己的創意發明物件,發現世界,這是一個「自造者世代」。

 

我們對於未來的科技充滿無限想像,但還是不得不承認,人類總是無法清楚了解科技最大的風險在哪裡。

 

工作一天回到家,智慧型吸塵器因為偵測到灰塵,正安靜無聲地清理地板。小聰坐在沙發上想著,明天是週末,想請朋友來家裡聚餐。拿出手機選擇聚餐模式,輸入料理方式、菜色、人數,透過雲端系統的物聯網,馬上根據家裡庫存的食材,推估需要補充的數量,隨即向平時購物的商店訂購,隔日傍晚就會宅配至社區警衛室。

小聰轉向書房使用電腦,過了一陣子,「你已經在電腦前超過二小時,需要休息了,請站起來走一走吧。」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身上放著藍光的智慧家用機器人,搖頭晃腦地從客廳走到書房,「開口」警告。

小聰露出些許倦容說:「好,我起來休息喝水。」機器人馬上回應:「我先去冰箱把飲料拿出來。」

能溝通、能辨識,能與人聊天的機器人,早已家家必備……

以上宛如科幻電影的情節,在科技創新一日千里之下,似乎不再遙遠。一窺這些「夢幻的未來」背後的新科技──雲端、物聯網、3D列印等,就是本期封面故事的主題。

雖然我們對於未來的科技充滿無限想像,但還是不得不承認,人類總是無法清楚了解科技最大的風險在哪裡。人類一直有意識的、盡其所能滿足各個層面的需求,但是,讓現代人苦惱的源頭,或許也正是快速變動、日新月異的生活。對於新科技的反思,同樣需要人類的關注。

相關文章:

雲端 + 物聯網引領科技產業未來趨勢

自動化 + 機器人描繪人類未來新生活

3D列印啟動第三波工業革命

換個角度看科技發展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百歲不是夢 老人長壽的5大祕訣
百歲不是夢!要老得健康才好,纏綿病榻的老年生活,不但自己受苦,也造成照顧者的負擔。因此,老年人在生活中要學會照顧自己,…
蘇州電視台主管「翻牆」被撤職
中國當局箝制言論,目標從異議人士擴及到關心時政的普通民眾。近日,蘇州市廣播電視總台一名主管,因使用推特(Twitter)…
以舉辦台灣東尼獎為志 科技大老雷輝的音樂劇夢
音樂劇有歌有舞,輕鬆活潑,是吸引民眾走入劇場的最佳表演藝術形式。「綠光劇團」2018年推出台灣原創音樂劇《再會吧 北投》,…
一百個天使的真心大告白
北一女三十重聚:美國篇 打開YouTube北一女重聚「非廣告」,出現幾位熟女「小綠綠」。有人用鍋鏟表演儀隊槍法、…
自然吃、慢慢吃,身體就不老
這幾年常見到雜誌或者電視節目在探索或介紹養生的美食。大概是過去大魚大肉吃多了,年紀有一些了,發現「零件」開始有些故障,因此開始反省生活型態…
為公還是為私? 我們與惡的距離
公視3月底推出的社會寫實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造成很大迴響,我十分喜歡每集開始的鋪陳,片頭利用「品味新聞台」臉書(FB)專頁的特效鏡頭,…
四川地震帶來的挑戰
5月12日的四川大地震震驚了全世界,也引來澳洲媒體的持久關注。最大量的報導當然集中在災情和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傷害、特別是精神傷害上。…
培育生技人才 「偉喬生醫」勇闖試劑原料市場
2013年創業初期進駐於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南科育成中心的偉喬生醫,切入較少人進入的試劑原料市場,目前已經是台灣最大的CO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