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今》唐宋元明清是誰的?

網路圖片
Readmoo老貓出版偵查課

影星陳妍希因為香港佔中事件,在臉書上喊了一句「香港加油」,不料卻引來大陸同胞翻牆來嗆聲。於是兩岸鄉民就在粉絲團裡面吵開了。

有個上海鄉民吵不過,就自以為聰明地放話:

「台灣國的島民們,來啊,大聲地告訴我你們書上的歷史是講中國的還是講台灣的。不能白讀了這麼多年歷史啊,蔣介石孫中山是哪裡人,唐宋元明清是台灣的嗎。李白杜甫蘇軾李清照他們都是哪裡的,大聲喊出來。」

吵不過就轉移焦點,這當然是耍賴。不過我也很我想看看粉絲團裡有沒有高手可以把他的話堵回去;不幸我們台灣的新生代,只有情緒而沒有戰力;沒有知識武裝,沒有文化打底,碰到稍微狡獪的挑釁,就只能乾瞪眼,一句有意義的回應都沒有。只剩罵街。

 ※ ※ ※

所以唐宋元明清到底是誰的呢?

 ※ ※ ※

當然是我們的嘛,這還用說嗎?但明明是我們自家的東西,為什麼被人一問就張口結舌,好像偷了人家的一樣呢?從粉絲團鄉民的表現看,我感覺這恐怕不是沒戰力,而是我們可能真的以為,那些傳統的、歷史的、文化的事物,好像真的不是我們的。

儘管很多人在口頭上會說文化和政權是兩回事,但在台灣主體意識的壟罩下,凡是中國來的,很多人心態上就帶著排斥,不喜歡,最好通通切斷關聯,不要跟台灣沾上邊。這是為什麼上海網友的挑釁,沒有人能夠(或願意)正面反駁的原因,因為那個耍嘴皮的挑釁,不幸就是戳中了我們的心事。

陸生不應該開放,陸客不應該歡迎,大陸新娘應該戒備,兩岸之間任何經貿協議都要盡可能阻擋,文言文根本不應該學,唐宋元明清是外國史。這些都是都是相同心事的反應。

但你若問起正體中文算不算台灣的,大家可又起勁了,當然算啊,不但算,那還是鄉民界經常跟中國吵嘴的主戰場之一。這是怎麼回事?同樣是中國來的,漢字就可以毫不遲疑地擁抱並且為他辯護,其他歷史就應該拋棄,為什麼?

理由就在原因裡,因為正體字足以彰顯台灣跟中國顯然不同的主體性。所以漢字雖然來自中國,但無妨,它是我們的。

那媽祖呢?媽祖信仰又怎麼說?台灣每年都會有進香團浩浩蕩蕩地包租漁船跨海到湄洲祖廟進香謁祖。媽祖來自中國,信仰來自中國,祖廟在中國,到現在每年還去謁祖,這麼「大中國」的信仰,為什麼又變成台灣的驕傲,守護台灣的聖母,三月瘋媽祖的繞境儀式成為台灣的本土指標?

想必有人會說宗教信仰是跨越國族藩籬的,媽祖無國界。

這是正解。我真心認同這個答案。不只媽祖,不只宗教,所有歷史、文化,非物質的文化遺產,皆可以做如是觀。文化是保育、傳承、生活在其中的族群才能擁有,才配擁有。不是國族所能壟斷,疆域所能界限。它跟政權分屬不同的管轄範疇。政權並不能決定文化的歸屬,最多,政權可以佔有有形的疆域。

那些用文革摧毀,用簡字損壞,用階級鬥爭、馬列思想清洗,貶抑文化傳統為封建餘毒的地方,他們確實擁有古蹟,也擁有那些歷史名人的故居,但那只是能賣票的觀光財,沒有靈魂的空殼罷了。他們沒有資格宣稱擁有唐宋元明,他們應該為自己糟蹋得太多而懺悔。

文化屬於能傳承彰顯它的族群。

前兩年我有公事到首爾,回程在仁川機場候機,忽然看見一隊身著傳統韓服的儀仗隊巍巍然走過眼前,我跟著巡繞機場,來到一間小作坊,上面招牌(漢字喔)寫著韓國文化遺產體驗館。進去一看,滿屋熱鬧,賣藝品的,試韓服拍照的,寫毛筆的(!),拿著木匾黏上宣紙用墨拓拓印拓本的(!)。一屋子金髮碧眼的洋人,興致勃勃地體驗「韓國文化」。

起先我很不屑,後來我很感嘆。文化屬於能傳承彰顯它的族群,甚至即使那是祖先從外地帶來的也一樣。現在我們只能在日本體驗盛唐以前的席榻生活,在京都重見盛唐威嚴的古建築,而舉世公認那是日本的文化遺產。

文化跨越有形的疆界,如果在創造它的地方毀棄了,而在他鄉流傳保有了它,創造的並不擁有,流傳的才是那文化的守護者。

所以如果要回應前面陳妍希粉絲團的上海網友的提問,我應該會這樣說:

唐宋元明清到底屬於誰呢?它屬於那些擁抱它、傳承它、帶著它生活、守著它發揚,看著它的碑帖讀得出漢字,念著古詩可以讀得出押韻的人。至於那些霸站著空間,收著門票,看不懂古字,念不出古音,用簡字摧殘,用馬列清算,生活裡沒有溫良恭儉,思考裡沒有人文美學的人,他們並不是漢唐的擁有者,他們只是殖民其上的精神上的外邦人。

(本文經作者授權使用,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複製)

(更多老貓文章請看老貓出版偵查課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最豪華的同學會──仁班帝寶
這一屆北一女三十重聚,擔任總召的ING證券董事長兼總經理陳怡芬,當年就是仁班的「超級管家婆」。畢業後,熱心的她一直扮演仁班「訊息中心」角色…
孫忠傑堅持30年「以陶會友」
走進鶯歌「陶瓷老街」,好一副百家爭鳴的場景!各式豐富多彩的店面雖然滿足了藝術愛好者精挑細選的期待,…
成人社會求生記
陽光如一赤裸的孩子,只知在綠葉之間嬉戲,多幸福啊,卻不知人間的虛偽狡詐。──泰戈爾《漂鳥集》(The light that plays…
瑞銀祕帳:100名中國人存款合計7.8兆
中共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科所原所長、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教授,8月3日轉發了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令人咋舌,…
開拓無糖優格藍海市場 「馬修嚴選」創造三贏共好社會
一杯無糖優格,搭配散發天然香甜的果漿,加上一些酥脆的堅果烤燕麥,可以成為美味與健康兼具的輕食早餐,伴隨著不少人開啟美好的一天;…
台灣應重視多元平衡 發展中小企業
《誰把台灣經濟搞砸了》作者王伯達,認為台灣經濟停滯的主因就是政府透過水、電、油、匯率、利率、土地等方式,大量補貼電子製造業,…
錯過可惜!2014優質電視戲劇推薦
電視收視率的結果常常讓人又愛又恨,因為它代表的是一種成績。受到時段、頻道、戲劇本身、宣傳手法等因素影響,…
美資大回流:美中友好的橋梁將斷
種種跡象顯示,中美婚床正在迅速裂開:夏威夷亞太峰會(APEC)中,美國、新加坡、紐西蘭、智利、汶萊、澳洲等九國簽訂TPP協議(Tr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