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要活在別人的期待裡

(photo via shopornot)
Wondero

我想很多人也「知道」這個道理,卻不明白「為什麼」我們不要活在別人的期待裡。先於開頭提醒一下,瞭解別人的期待,便容易得到別人的支持,這也是我們生命裡很重要的一環,但「瞭解別人的期待」,跟「不要活在別人的期待」是兩件可以同時並行的事,今天主要跟大家聊聊為什麼不要活在別人的期待裡。

難以避免的,身為人,你就得跟別人打交道,尤其是養育你長大的人,你不只要跟他們打很多交道,他們多半對你寄予厚望,好比爸爸媽媽會跟你說「這社會很現實,聽我的,你現在就去準備那個那個,唸這個這個,考那個這個…」

瞭解他們的期待是很重要的,但千萬別活在外人的期待裡。

會動筆敘述這件事情,是因為一早在複習行銷課的講義的時候,突然明白的道理。我們的行銷教授畢業於華頓商學院的MBA,教的行銷是很美國大公司的那套,很多內容不適合應用在一般的團隊跟個人生活層面,不過有一些內容仍然非常值得思考,好比下列這張我翻譯成中文的表格:

這個章節的名稱叫「購買行為」,這個圖表是在探討一個上市公司的產品,如何在不同TA(Target Audience,目標群眾)的期待之下,引起消費者的反應,並進一步引起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大公司都是很聰明的,他一切行動的終點,從來不是為了爭取你的期待,而是爭取你的荷包,甚至會刻意扮豬吃老虎,或是反面宣傳,反正只要能影響你的行為就好。

我發覺,這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一個消費者的「期待」,會影響到上市公司的決策,我便進一步去想,這樣互動的過程能不能夠透用到我們「個人」的生活當中?

我發現,完完全全的通用。尤其我們個人的生活,受到的影響更大。我們多半沒有那麼會想,會跟上市公司一樣明白「我瞭解你的期待,只為了讓你買我的東西,管你是喊一聲讚、叫一聲哇!、罵一聲Fuck,或哭一聲唉。我的目標是爭取你的支持(購買)。」

我們多半,都在追求著別人的「讚」跟「哇」,而且不知道為什麼要去追求,不知道意義在哪。

我們不懂,於是忙著滿足大家的期待,卻不一定爭取到大家的支持。

於是,我們戴上面具,埋藏在所謂的「現實世界」裡,只有跟自己最真誠的好朋友,或跟自己的另一半(不少人對另一半也是要戴上面具)相處的時候,才會把面具卸下來,有的人甚至獨處的時候,都戴著那張面具,久而久之,冷酷而保守,虛假而殘忍的面具替代了底下那張流著溫暖的血液的臉龐。

我們如此努力汲汲營營一生,多半是因為背後有「成就感」推動我們,而這分成就感又是如何取得?就是去爭取別人的那一聲「讚」跟「哇」!

小時候,為什麼要唸書?為了老師跟爸媽的誇獎。

長大了,為什麼要跟朋友一起抽煙?因為不想聽到朋友那聲Fxxk。

後來,為什麼要交男女朋友,儘管不喜歡對方?因為想聽到同儕那聲「哇」。

出社會了,為什麼要去考公務員,而不是從事自己想做的工作?因為不想聽到爸媽的那聲「唉」。

哈囉,你有多少事情,是為了自己而做,為了讓自己變更好而做,為了改善社會而做,為了改變世界而做?

也不須要用太超脫俗世的比喻,就能讓你更明白這件事的可怕。有許多人甚至不知道為什麼要賺錢、為什麼要買車、為什麼要借錢去買昂貴的衣物,用貸款硬是去買超出自己需求的大房子?這裡並不去評論賺錢、買車、買名牌、買大房子的「好壞」,這很因人而異,有人買了大房子、賺了錢很開心,但更多人買了房子、賺了錢卻不開心,為什麼?到底多少人知道「做這些是為了什麼?」多少人知道自己的需求?多少人知道他所做的決定的意義?難道生命的意義只存在於這四聲「讚」、「哇」、「Fxxk」、「唉」裡面嗎?

這並不罕見,但卻很十分的荒謬,想想,我們多少成就感建立在別人的褒、貶上?

而這是很可怕的,因為我們做一件事情的動機,往往由「成就感」驅使,而一生的累積,來自每一件小的事情,如果成就感,只來自這四聲「讚」、「哇」、「Fxxk」、「唉」,那就可怕了!

首先,無數的「讚」、「哇」、「Fxxk」、「唉」創造了我們的成就感,而成就感決定了我們每一個決定,而每一個決定構成了我們的人生,所以——-難道我們要放著我們的人生由無數「讚」、「哇」、「Fxxk」、「唉」所決定?

所以,請謹慎的面對別人的期待,並去瞭解這些期待背後的意義。

這不是要叫你「做自己,爽就好」,只懂得做自己的人,往往會流於不懂得傾聽也不懂得溝通的人,反而難以爭取身邊的人的支持,那就更背道而馳,更難做自己了。還記得這表格來自於華頓商學院的行銷教材嗎?為什麼大公司要去探討這議題?因為一間只懂得「做自己」,不懂得「瞭解消費者期待的意義」、「與消費者溝通」的公司,東西恐怕很難賣出去。

那些真正懂得「做自己好自在」的人,會去Hack身邊重要的人的想法,並讓他們支持這樣的自己,就跟那些深明這道理的「上市公司」一樣,瞭解別人的想法,就懂得別人的心理,再做出獨一無二的產品,並設法讓別人買單。

不過,這中間的尺寸請拿捏清楚,不要戴面具,而是去學會溝通,不是要你為了別人而活,而是讓我們去學習在群體當中,找到能發揮自己價值、又能讓重要的人支持你的方法。

但請記得,不要一味的聽從它們,你的生命,不該由一連串的「讚」、「哇」、「Fxxk」、「唉」,你就是你,不是別人眼中的你。

 

出處/Wondero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古代心理醫學 著重情緒治療
生活節奏快速的現代人,容易累積壓力,以致憂鬱症、燥鬱症等精神疾病層出不窮,心理醫療成了熱門的醫學項目。不過,精神醫學並非現代才有的產物,…
中秋月圓夜 露營野炊 親近自然
炎炎夏日,全家大小進行水上活動、清涼一下是最好不過的暑期活動了。隨著時序漸漸進入8月份,許多人已經開始計畫中秋節連續四天的假期。那麼,…
大陸漢人為何支持中共對西藏的鎮壓?
3月10日以來,吸引全世界眼球的大事件莫過於中國當局對西藏騷亂的鎮壓。國際人權組織與媒體對中國一片譴責聲,…
溫情滿人間
1.    文武兼備,寫信給單親媽媽打氣 桃園市龜山區大坑派出所警員陳俊傑執勤時,得知轄區44歲的里民張女家中有七旬老父、…
解析我國經濟成長的困境(一)
經濟成長是指全國總生產的成長,而總生產增加的來源可粗分成三類:第一、要素質量,即人力、土地、…
從日劇看人生 英雄也難違天意
世人都想當勝利組,不想成為失敗的魯蛇一族。可是,很多英雄雖然失敗,卻不是魯蛇。失敗只是給其英雄的本質上了悲壯的釉色,然後他們成為傳奇,…
過節還是過劫?如何平安度寒冬
每當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前,救護車在穿街走巷中呼嘯而過,白帖子和紅帖子齊飛,喜事、喪事同一天吉日,花店和葬儀社在「大日子」…
陪你走走
先生平常喜歡帶著小兒子傑一同出去騎腳踏車、爬山。年初二的下午,傑正興致勃勃、目不轉睛地看著卡通影片;因此當爸爸邀約他前去爬山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