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台灣》都是房地產惹的禍

畢恆達

1 高房價是民怨之首,其實已經很久了。趙藤雄、葉世文的醜聞爆發之後,報紙總算開始想要深入報導台灣房市的醜陋面目。由於房地產廣告是報章雜誌最重要的金主,以致於報紙通常只對房地產業歌功頌德,製造一片欣欣向榮的假象,偶而穿插幾則年輕人因為從事房地產買賣而致富的故事,卻從不揭露房地產業的醜陋面目。就像有雜誌一手拿縣政府的標案,一手又在做縣市施政的評比。

2 房屋本來不該是商品,而是要滿足居住人權。臺灣的房地產當然無關乎居住正義,但也不是自由市場裡的商品。最近連串揭露的事件,可以清楚看出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從土地徵收、變更地目、賤賣國有地、容積獎勵/移轉、快速道路/捷運路線的選擇,到地價/房屋稅、增值稅、遺產稅制的不合理,政府其實不只是房價不合理的幫凶,甚至是主謀之一。

3 建商準備一筆錢,買地蓋房子,抬高房價後,可以向銀行申請一定比例的貸款,然後再投資房地產。也就是以屋養屋的循環。建商的貸款愈多,銀行就欲怕建商倒(建商債多不愁),而政府又怕銀行倒(但政府又放任銀行不當貸款),卻以「房地產是國家經濟/建設的龍頭」、「有房產者(有選票)懼怕房價下跌」的理由,恐嚇民眾一旦房地產下跌會帶來社會動亂。

4 根據臺北市房價走勢圖,房價這十年來幾乎是漲到了三倍,有什麼行業的獲利可以這麼高的?以致於有些製造業紛紛放棄生產,轉進房地產投資。小時候,買房子心中是會預期房子住久了自然折舊。(當然,房子會毀損,土地卻可以持續利用,加上土地的不可移動/交換性,讓土地的價值難以與其他貨品相比。)但是,為何房價只能漲,不能跌呢?執政者為了選票,用盡各種政策,不讓房價下跌。然而臺灣的空屋率已經幾近20%,臺北市13.4%,新北市22%。房屋供過於求,但是因為持有成本過低(不是一般低,是超級低),只要放在那,就等著房價逐年抬高。國外有許多「佔屋」運動,他們認為一個社會中,有的人擁有房子卻空著不居住(只等著增值),而有的人流落街頭無家可歸,這種現象是可恥的。因此經由民間團體協助,讓遊民暫住空屋。

5 由於房地產是背後有政府支撐的最容易獲利的行業,造成諸多畸形的怪現象。除了本來從事生產的製造業,放棄生產,轉進房地產之外,有些私校設校的目的也是為了房地產。最近因為少子化而引發的私立大學退場危機,有些私校就希望退場之後,政府能夠將一定比例的房地產退還給董事(會)。這恐怕就是他們辦學真正的目的之一吧。我也聽說,有學校明明學生人數已經減少,仍然大興土木。因為校方可以找自家人的營造廠來蓋房子,而建築物動輒上億,其實是最容易污錢的方法。(假設,建築成本是兩億,卻可以核銷四億的發票。)而最近的大埔、航空城、新市鎮等事件,也看到為了政府與財團攜手的開發計畫,讓多少人流離失所,多少歷史建物與生態受到破壞。

6 高房價造成年輕人望屋興嘆,也連帶影響他們結婚與生孩子的意願。房價不停上漲之後,都市也會變得更無趣。個人工作室、餐飲等,將無法負擔逐年增高的房租,最後由銀行、房屋仲介、連鎖餐飲、服飾店等取代,這樣的都市有何趣味可言?

7 臺灣數量極其有限的國宅(合宜住宅),一方面已經淪為「樂透」國宅,一方面真正底層的居民還是負擔不起。抽到就賺到,不見得是自己真的需要,而是可以轉賣。國宅仍然成為商品。除了地產稅制的改革、實價登錄等措施之外,政府是否真的願意在都市(交通便利、鄰近工作機會)中興建大量的出租住宅(營運管理當然不容易),像德國/瑞士這樣,讓租客的權益受到保障。當居住(賺錢買屋、租屋)不再是壓垮年輕人的重擔(例如將一半以上的薪水拿去付房貸、不會被房東任意漲租/驅趕),年輕人也才能將自己的精力與生命,用來創造、想像與奉獻。

(本文僅代表作者之意見與立場)

出處:畢恆達facebook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創業者的三個盲點
創業日記角色 我:椪皮仔,椪一下的創辦人。 釋滄:大老闆,我的老爸,椪牌麻辣醬的創辦人。 珮綾:大老闆的頂頭上司,我的老媽…
六四與李旺陽離奇死亡 拷問良知
香港泛民與建制派的對立,往往出現在對六四的看法,尤其選舉期間,泛民政治人物拿六四來拷問建制派,幾乎無往而不利。…
通貨膨脹三度光顧大陸
1989年第一次通貨膨脹  千項建設停擺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北京當局在實行改革開放、推行「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急功近利,…
獨裁者的友誼值多少?
獨裁者這個名稱雖然有個「獨」字,但他們通常一點也不孤獨。正好相反,跟電影裡的黑幫一樣,獨裁者的生活往往熱鬧非凡、門庭若市。…
如何賺陸客財?發展特色才是王道
陸客來台的數量越來越多,旅遊的方式卻值得深思。「一條龍」的行程,不僅台灣店家沒有受惠,旅客也看不到台灣真正的美。讓人不禁思考,…
「紅色滲透」發酵 澳洲祭出最嚴入籍法
澳洲國家公共廣播機構ABC電視台6月初在其具影響力的「四角」(Four Corners)節目中製播了《Power and…
康熙心中的「世界大同」:避暑山莊的地位
清朝「康乾盛世」是指康熙、雍正及乾隆皇帝在位的近一百二十年間,外侮難犯、經濟富庶、戲曲文藝活動繁盛,與西人交流頻仍,其中,…
梅克爾上任兩年 德七成民眾讚賞
德國首任女總理梅克爾上任近兩年,在國際上大力呼籲尊重及維護人權,甚至直言批評中共的對人權的迫害,贏得國際間的普遍關注及尊重。所謂「德不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