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明月看蘇東坡的人生境界

Fotolia
第144期
雲中君

每當我置身於清風明月之中,內心便生出無限感慨:高山有靈,大海有靈,清風明月有靈,萬物皆有靈。大自然的靈氣無處不在,而清風明月之靈讓喜歡它的人留連忘返,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能讓人切身感覺到它的存在。古代的大文豪們都能與大自然進行心靈溝通,所以詩仙李白吟出了「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的名句;宋代大學士蘇東坡以清風明月為載體寫出了〈赤壁賦〉那樣的千古絕唱。

 

漫步清風明月 與古人對話

 

蘇東坡曾在他的詩中寫道:「清風明月乘扁舟,盪槳搖櫓江上游。直至中流風浪起,何時回棹泊沙洲。」詩中的意境清新明快:在清風之中、明月之下,乘一葉小舟搖盪於江水之上,無比愜意。在月白風清的夜晚,我也經常一個人漫步在山坡或湖畔,在沒有網路、沒有手機和任何電器的環境之中吟詩唱歌,仰望長空。那樣的時刻,彷彿自己的精神與靈魂融入天地之間,與老子和莊子坐而論道,與李白和杜甫把酒共舞,與陶潛和蘇軾品茗吟詩。內心深處沒有對紅塵人世的任何留戀,輕鬆自在,笑談人生。那樣的良辰美景猶如夢中仙境,讓我親身感受到身在紅塵、心在方外的喜悅與灑脫。

在清風明月中散步,我的腦海中出現次數最多的古人便是蘇軾。細思他的人生,少年得志,考得百年第一,一舉成名於科場,驚動朝廷。年輕時的蘇軾,事業幾乎一帆風順,然而中年之後,運氣逐漸不佳,仕途極端坎坷,先不容於新黨,後又得罪於舊黨。放逐貶謫坐監,堪稱蘇大學士後半生的職業。他屢貶屢赦,最後竟然去了地處天涯海角的儋州,即今天的海南。在當時,那裡是絕對的蠻荒之地。直到蘇軾生命的最後一年,他才從海南回歸中原,並得到平反昭雪。他的後半生,因為外任和貶謫放逐太多,所以有後人稱其為「歷典八州,行程萬里」。

每當我手捧〈赤壁賦〉,就會暗自感嘆蘇軾寬洪的心胸和豁達的性情。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管走到甚麼地方都能隨遇而安,心靈悠然自得。「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把他人生的淡定與安然寫進詩文中,也融進繪畫之內。即使只是觀賞他的書法,也能感受到他雄渾大方的氣度,既非顏真卿的端莊豪邁,亦非柳公權的斬釘截鐵,而是他特有的舒展自如、不拘小節的一派豪氣。在他的作品之中,藏巧於拙,刪繁就簡,遠看似有笨重,細觀却能見其空靈。猶如笑口常開的彌勒佛,只一笑,天地佛理盡在其中;只一拙,靈氣風骨盡含其內。他的作品豪氣干雲,可稱得上千古奇觀,使人百讀不厭。

 

蘇軾心中有佛 詩詞優美

 

小時候,我曾聽老文人們講過蘇軾與佛印和尚的對話,人們把他們各自將對方比喻為鮮花與牛糞的的故事引為笑談。末尾還有一句話:心中有佛,看人即佛。然而,我認為蘇軾的晚年,內心必定有佛;對於神佛的認識,必有自己的大徹大悟。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寫出清秀的文字、優美的詩詞和瀟灑的書法。

清風與明月是蘇軾詩詞的載體,清風明月雖不見其形,卻有其靈若隱若現。天遠地寬、心胸開朗和大徹大悟的精神境界,不僅成就了蘇軾雄渾豪放的千古之作,同時也成就了他豁達豪放的性格,以及在兩袖清風和一輪明月之間所鑄就的豪邁人生。

見賢思齊。我最為嚮往的人生境界就是身在塵世,心在方外。在夜深人靜之時,我的快樂就是與清風明月對話,把方外的遐思撰寫成一篇篇小文。又或在雨夜月暗之際,挑亮一盞孤燈,手捧一卷唐詩或宋詞,如品仙茗,忘卻所有紅塵俗世之中的煩惱與牽絆,使心靈沉浸在古典的文字之中,蕩漾在清風明月之間。

心在方外,就可以遠離世間的紛爭、遠離是非的漩渦、遠離人間的爾虞我詐、遠離束縛心靈的名韁利鎖,保持一顆非常純淨與正直的心。念在方外,就可以讓生命超脫塵世,為心靈打開一扇通向天國之門。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MR JAMIE林之晨 先做了再說
提起林之晨,不見得人人聽過,但若提到「MR JAMIE」這號人物,想必常接觸網路產業或行動軟體創新服務應用的人一定不陌生。…
中國股市:政府與國企的提款機
北京一直聲稱要大力推行金融改革,成為「市場經濟體制國家」,與國際接軌。但今年的中國股市讓國際社會大跌眼鏡:因為政府政策作用,…
美全球戰略布局 華為首當其衝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將正式對外宣布ISIS已被徹底擊敗,這表明美國超過17年的反恐戰爭即將落幕。但同時,…
來自天堂? 「木鱉果」大解密
聽過「木鱉果」嗎?光是名字便令人感到好奇。再看外觀,紅通通且滿布小刺,簡直像是外星來的;剖開後,蹦出的是橙黃色的果肉與大量紅色籽。…
雪掩半中國 如「明天過後」真實上演
電影《明天過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是一部災難影片,劇情演的是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暖化,引發地球空前災難。…
星空、稻浪、大坡池 遠離塵囂的池上漫遊(下)
▲一望無際的稻浪。楊櫻淑攝影   在大自然的包圍中一夜好眠,早起一走出客房,就被眼前驚人的美景所震懾──…
新銀髮市場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早年談到銀髮市場,我們總是聚焦在安養、醫療、照護、生活輔具等所謂「老有所終」的概念。在這個概念下,政府、企業、民間團體推出了養生村、…
日本震後供電不足 開啟省電新時代
日本大地震後3個月,面臨全國性的電力不足,致使日本經濟負擔沉重,關西電力公司也在6月要求省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