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腸胃疾病的10大原因

廖叔叔健康屋

在國人癌症死亡原因中,跟腸胃道有關的是大腸直腸癌,佔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二名,僅次於肝癌,而胃癌排名第四。研究指出,腸胃疾病與飲食生活習慣有極大關聯,在此健康屋帶大家一同找出,台灣人容易罹患腸胃疾病的10大原因。

1. 缺乏運動

缺乏運動會使腸道蠕動不良,影響腸胃功能,使食物無法完全消化吸收,產生腐敗物反被人體吸收。

2. 使用不當的鍋具如鋁鍋、鐵鍋

鐵鍋會釋放無機鐵,無法為人體所吸收,反而會誘發腸內腐敗菌增生,影響微量元素的吸收,造成大便惡臭,尤其會誘發幽門螺旋桿菌大量增生,引起胃潰瘍。

而鋁鍋所溶解出來的無機鋁,會影響肉類鐵質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因此,應該要改用玻璃、不銹鋼、陶瓷容器來烹飪食物。

3. 攝取劣質蛋白質

不當烹調、加工製造的蛋白質食物如滷肉、滷蛋、肉鬆、香腸等,不容易消化吸收,會增加腸胃負擔。另外,牛、羊肉以及鮪魚等含有豐富的鐵質,若是過度烹調,則鐵離子與蛋白質結合產生膠質化,而無法吸收,會誘發大量腐敗菌增生。

醫學調查指出,吃紅肉的人罹患大腸癌的比例較不吃紅肉者高出數十倍以上,其原因不在紅肉本身,而是紅肉經不當烹調所引發的。一般人只要適可而止的攝取紅色肉類,注意烹調方法,就不會產生大腸病變。

4. 纖維質攝取量不足

研究顯示每天食用40公克纖維質,可使腸道順暢、排便正常。每天食用13毫克的燕麥麩纖維,可預防大腸癌。

纖維質分為可溶性纖維:如蒟弱、果凍、愛玉等膠狀食物含量豐富;不可溶性纖維:如一般的蔬菜、水果。蘋果、糙米兼具可溶跟不可溶性纖維,可多食用。其中糙米必須浸泡8小時以上再煮食,才不易引發腸胃炎。

5. 有經常性服用藥物的習慣

經常性服用藥物會殺死腸胃道腐敗菌,也會殺死有益菌,造成腸道菌叢不平衡,消化功能障礙。

6. 不當瘦身減肥

不當瘦身節食會使蛋白質不足,腸胃道提前老化,引發長期便秘、腹瀉、脹氣、消化不良等,促使營養素不足而影響其他器官機能的健康。

7. 肝臟功能不好

肝臟功能不好,造成膽囊、膽管發炎,也會影響膽汁分泌,如膽汁鹼度不夠或膽汁分泌量不夠,無法中和胃酸,而造成十二指潰瘍。

8. 喜愛爆香炒食蔬菜、使食物失去抗癌力

例如使用沙拉油或回鍋油高溫爆炒蔬菜,不僅營養素喪失,抗癌力也喪失。

9. 低血壓、低代謝、貧血

這類的人血液循環不良,經常感到手腳冰冷、畏寒。以上狀況容易導致消化吸收不良,甚至增加子宮病變、罹患癌症的機率。

10. 排便習慣不正常

沒有固定的排便時間,都是誘發腸道疾病的原因之一。最好的排便習慣是早上5:30~7:30,因為此時人體經絡運行到大腸經,正是排除體內廢物的最好時候。

 

(本文經作者授權使用,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複製)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夏山曉行
能讓我願意清晨即起的只有曼妙的風景,大自然的召喚所向披靡。 早晨6點一跨上腳踏車,西南風襲面的沁涼,令人瞬間感到說不出的舒暢!…
吉祥棉被行 堅持「一甲子手工的溫度」
繁華熱鬧的金山老街,曾經是金包里住民農產和漁獲集散地,早在清朝就是商業據點。開了超過一甲子的吉祥棉被行,就隱身在老街裡。…
黃素馨親聞土地芬芳 梭哈下半輩子「花滿蹊農場」
站在「花滿蹊農場」,抬頭就能望見大武山,而周遭一排排大樹是為了區隔慣行農法鄰田種植的隔離帶;農場中與人一般高的玫瑰,花瓣如紅絨般高貴迷人…
億萬富翁巴菲特的平民生活
人稱「股神」的美國86歲的投資家巴菲特(Warren Buffett),雖然富可敵國,但自己一直過著普通人的生活,並將大量財富捐給慈善事業…
新年快樂
在國家百歲的歡慶鼓舞聲中,我們度過百年。民國一百零一年,又是下一個百歲的開始,未來總是那樣值得期許。 歲末的最後一天,…
北京插手 香港自由黨陷分裂危機
今年9月7日,香港舉行立法會選舉,香港泛民陣營基本上守住版圖,激進意識上揚。正當人們關注新一屆立法會會有怎樣的新政治生態時,…
兩黨協商減赤有望 美市保守樂觀
雖說美國兩黨在11月的首回刪減赤字談判結果樂觀,但是並未維持太久。市場分析師認為,這是因為美國總統歐巴馬所處的政治環境尚未脫離跛腳階段,…
中國官員壟斷近五成美女
大陸國安部一位心戰專家最近透露,繼壟斷權力和金錢外,中共各級官員正在壟斷全國美女,各地美女已有超過45%被霸為二奶或性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