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棒球電影《KANO》 傳達一個時代的夢

《KANO》劇照。
果子電影提供
第142期
艾艾子

我們叫棒球,日本人叫野球。我們叫電影,日本人叫映畫。嘉義農校呢?我們叫他嘉農,日本人也叫他嘉農。當1931年嘉農在甲子園冠軍戰敗北時,全場喊出了「天下嘉農」。

很多朋友應該與我一樣,看過許多日本的棒球漫畫,如《巨人之星》、《TOUCH》等等。他販賣的要素無他,就是青春、熱血,或許還有「我要帶你去甲子園」的愛情故事。內容如:揮汗如雨地練習、魔鬼教練的溫柔、敵我的惺惺相惜、敗戰後的淚水等等,都是讓我非常懷念的橋段。

魏德聖編劇的《KANO》,把那些青春熱血的元素翻了一番,並且加入了其他元素,呈現不同於日本漫畫的青春棒球夢。而且,這個造夢者是我們台灣人,他用本土的題材拍出了一部高質感的電影。我們的棒球夢與電影夢相結合,魏德聖創造了屬於台灣人自己的感動。

《KANO》成功創造了話題、票房與感動。感動人心的要素來自於奮戰不懈的意志。這個故事有一個天真的設定:「三族共和」。也許在生活的場域中,日本人是統治者,不過,電影中的球隊,可是無分族群的。導演透過日本教練的發言,道出了運動場上是不分族群的。我想,這是魏導想訴求的一個主軸。試想:一支從未贏過的高校棒球隊,脫胎換骨成為甲子園的勁旅;而且,他是真的故事,這本身就是傳奇。電影雖然加了許多非戲劇中必須要的元素,但大抵上,嘉義農校在1930年代的傳奇應該被記憶、被傳頌、被賦予新的意義。這部電影中,我們看見了製作團隊的努力。

電影中的核心人物之一是教練近藤兵太郎(永瀨正敏飾)。電影介紹中說他採用斯巴達式的魔鬼訓練,可是電影內容對於「魔鬼」的部分著墨並不多,充其量只是跑步,或者在泥濘中冒雨練球。

永瀨正敏演得比較溫柔,話並不多,而且有不動如山的特質。譬如,他一邊和妻子下盲棋,一邊寫毛筆字,面對妻子的抱怨,他卻如如不動。說是如如不動嗎?倒也未必,他曾經當過野球的逃兵,內心有揮之不去的陰影。戲中拍了一幕他醉倒在田間的戲,形象化地比喻了近藤教練的處境。

看多了日本的小說與電影,其實近藤教練傳達的信念非常「日式」,並沒有甚麼新奇之處。台灣老一輩口中所說的「日本精神」也就是如此:練球到天黑,抱病還是練習,永不放棄,燃燒最後的力量投出最後一球。這「熱血」、「鬥魂」是該劇的賣點之一。

單從商業電影的角度來說,觀眾喜歡看、票房佳,其實已經達成目標了。不管你是搞笑還是灑狗血,任何一部片子,尤其是國片,上檔十天賣座超過一億,那真的是成功。

不過,《KANO》引起的討論,除了片子本身,還有「史觀」的問題。它上映後不久,網路上也出現了一些非關電影的討論。大抵上,我也感到滿奇怪的,為甚麼2014年台灣年輕人拍的電影,會呈現出這樣的歷史視野。如果是日本人拍出這種視野的電影,我毫不訝異,因為這是非常好的素材。日本統治台灣期間,一個來自愛媛縣松山市的棒球教練,在台灣找到了第二春,重拾球棒,訓練台灣的選手,重返甲子園,其實是非常好的日劇。如果是日本導演拍出這麼一部日劇,我想我還是會去欣賞。

問題點不在於「電影」,也不在於「棒球」。問題在於《KANO》牽涉到的第三個面向:「史觀」。做為電影,導演有百分之百的創作自由,全部取決於視聽大眾的喜好。但是牽涉的歷史觀點,我覺得,這片子實在十分天真。我認為,製片者非常天真地呈現了一個時代的美好,非常緬懷那個時代的樂天、向上與「和諧」。不過,那的確是台灣被殖民的一段慘史。日本殖民台灣的那段歷史難道那麼值得我們緬懷嗎?或許,該片應該加強一些部分,強化那是一段被殖民的台灣苦史。誠然,八田與一對台灣是有貢獻,但是該劇不必然得帶入這個角色。我個人認為,就電影的結構本身,那也許是太累贅的部分。

嚴肅說來,任何對公眾有影響力的作品都該謹慎檢視作品在文化上的嚴肅性。政治與族群的敏感帶不是不能碰,而是得碰得非常智慧、圓容與技巧。那就是藝術工作者的功力所在。如果只是天真地碰了碰,激起一些浪花,浮泛地感動了一下下,並未提供給民眾更多的省思與成長,那就是很遺憾的事。

魏德聖是台灣年輕一代的新銳導演,他的視野動見觀瞻,影響甚鉅。從《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到這部他編劇與監製的《KANO》,無處不呈現出他的勇敢、天真與創意。他是一個能感動台灣人的導演。筆者不才,希望魏導能再上層樓,走向國際。關鍵點或許就在感動之外,需要成熟的視野。

期望觀眾與我一樣,給魏導掌聲,畢竟他為台灣做了該做的。然而,台灣棒球選手早已走出甲子園,走向大聯盟了。《KANO》傳達一個時代的夢,魏導讓夢呈現在我們眼前。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坐「龍椅」留念 美女服務員遭開除
在21世紀的現代社會,除了獨裁國家外,已經沒有所謂手操全民生殺大權的「皇帝」。即使在中國,也早已「改革開放」,批評國家領導人有可能因「…
恐龍法官?司法改革?局內人的看法
一次法院開庭到一半時,法官突然宣布休庭,因為剛好有件重大政治事件的案子進入法院。法官說:「我要去抽籤。」並帶著微笑、自信滿滿地補充道:「…
《人民日報》旗下主任逃離中國
中共建政60周年慶典前夕,中央喉舌《人民日報》旗下《人民論壇》時政專題部副主任邱明偉遭構陷迫害被迫外逃,此事件震驚中南海高層。…
甚麼是好工作?職涯顧問告訴你
時機歹歹,面對22K的青年低薪就業環境,年輕人該如何選擇工作?而怎樣的工作才是好工作?好的機會又在哪裡?…
橘之鄉蜜餞形象館 行銷幸福滋味
一輛休旅車行駛過「橘之鄉蜜餞形象館」後,突然煞車迴轉回來。此時車上走下一對情侶,原來他們無意中路過此處,驚鴻一瞥,…
一個投資AI股的萬用策略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概念股風靡全球,我有好幾位友人也熱衷於此,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楊儒門用「人情味」打造農民市集
楊儒門表示,市集做到一個程度要穩定需要工作人員、農友、消費者三種人,同時取得之間的平衡關係。「工作人員,有理念和規格去尋找好的農友;…
電視劇《蝸居》熱與中國的世態
2009年下半年,一部講述都市白領家庭買房過程的電視連續劇《蝸居》在中國各地播出之後,因其內容觸到「房價」這根當今中國社會最為敏感的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