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服藝術家朴術女 巧手展現韓服之美

來源/《看》雜誌
來源/《看》雜誌

一位用心經營韓服領域27年的女子——名揚四海的「名品韓服」設計師朴術女。

海內外知名人士所穿的韓服,由朴術女設計製作的已經多得數不勝數。韓流明星張瑞希、金南珠、金喜愛、張東健、Rain,還有世界流行歌手小甜甜布蘭妮(Britney Spears)、鋼琴演奏家喬治•溫斯頓(George Winston)、參加G20峰會的國家首腦等政治人士、演藝名人與體育人士等,都曾經穿著朴術女設計製作的韓服,一展雍容高雅的姿態。

2011年於首爾南山Hyatt酒店所舉辦的「韓服─環境愛的故事」,許多演藝人員特地前往參加。Kara、Rainbow等韓國偶像女子團體及眾多明星穿著傳統韓服、改良韓服、連衣裙和婚紗等絢麗繽紛的韓服登場,深深吸引現場觀眾的目光。其中最讓人關注的話題是,朴術女舉辦的是慈善韓服時裝秀,因此演藝人員都是無償進行時裝表演。這令朴術女再次聲名鵲起。

事實上,韓國有很多韓服研究專家,其中獨樹一幟、脫穎而出的朴術女到底有甚麼特殊的成功祕訣呢?

透過以下專訪,我們將一窺朴術女的耕耘故事。

 

Q您27年來努力經營韓服這一領域,現在以名品韓服聞名世界,讓您一生熱衷於韓服製作的原動力是甚麼呢?

A:我從小就特別喜歡綢緞和韓服。母親影響我很深,雖然她在我身邊的時間很短暫,但她一直告誡我:「只要韓國存在,就一定會有尋找韓服的人。不要想賺錢的事情,妳只需製作蘊含民族魂的韓服就可以了。」如果我沒有家人的幫助,就不會有今日的成功。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和他們給我的安慰,給了我無窮的力量,因為有家人的犧牲和付出,才能讓我安心地將精力專注在韓服上,家人的愛和支持是我巨大的力量源泉。

 

Q您認為國內外演藝界人士們特別喜愛朴術女韓服的理由是甚麼?

A:我認為款式新穎美觀、色彩鮮豔是韓服最大的魅力。演藝界人士對時裝很敏感,因此要製作出美麗的韓服,就需要付出很多心血。此外還要以製作名品的自豪感,精心製作和檢查,這樣才能製作出手工精細的美麗韓服。這樣付出心血製作的韓服與短時間內大量生產的服裝,用肉眼就可以看出它們的不同。雖然需要耗費許多時間,但是裡面蘊含著製作者的耐心和誠意。我非常珍惜與每一位顧客的緣分,就像珍惜每一件韓服一樣。或許穿韓服的人,也感受到了我對他們的真誠之心和韓服的價值。

 

Q您認為韓服有甚麼特點?

A:韓服色彩美麗,比任何服裝都高雅端莊,與現代服裝相比,線條優美、穿著舒適,是能令人感受到美麗的服裝。特別是在追求幸福的時代,突顯其價值的服裝其實就是韓服。

 

Q要想將韓服推向世界,首先韓國人自己應該以傳統韓服而感到自豪。對增強韓服自豪意識,您有甚麼建議?

A:我認為總統和國會議員等著名人士,在公開場所應該多穿民族服裝韓服,這對提高人民的韓服意識有很大的幫助。大部分人認為只有在節日等特殊日子才需要穿韓服,這豈不是太枉費了韓服的價值和性能?如果名人經常穿著韓服,人們的認識也會發生變化。在2010年的G20峰會和國宮節上,應邀的G20會員國大使夫人們都曾經穿著我製作的韓服參加會議和慶典。

此外,首爾舉辦國際經濟諮問團總會(SIBAC)時,世界CEO們也穿著我製作的韓服出席會議。在這樣的公開場合,海外人士身著韓服是非常醒目的。我認為我們自己應該清楚韓服的價值,並以韓服感到自豪是最重要的。

(前首爾副市長吳世勳與朴術女合影。)

 

Q在沒有宣傳組和顧問的情況下,您都親自接電話並舉辦對外時裝秀等等,在幾年前還獲得了經營管理革新型中小企業的認證,是韓服界第一位。請問您在經營管理方面有何祕訣?

A:我認為韓服製作者需要以完成一件精美藝術品的心態來製作韓服,也因此從作家金洪信(曾任國會議員的著名作家)開始,把我稱作韓服藝術家。我認為做任何事情,真誠是最重要的,製作韓服也需要有這種傾注精誠之心的真誠。另外,莫忘初衷,時時刻刻銘記自己最初步入這項事業時的心態,並珍惜人與人之間的每一段緣分,無論是誰的韓服,我都告誡自己一定要精心把它做好。幸好,我一直努力堅守這些原則,最終也獲得了好結果。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百歲不是夢 老人長壽的5大祕訣
百歲不是夢!要老得健康才好,纏綿病榻的老年生活,不但自己受苦,也造成照顧者的負擔。因此,老年人在生活中要學會照顧自己,…
蘇州電視台主管「翻牆」被撤職
中國當局箝制言論,目標從異議人士擴及到關心時政的普通民眾。近日,蘇州市廣播電視總台一名主管,因使用推特(Twitter)…
以舉辦台灣東尼獎為志 科技大老雷輝的音樂劇夢
音樂劇有歌有舞,輕鬆活潑,是吸引民眾走入劇場的最佳表演藝術形式。「綠光劇團」2018年推出台灣原創音樂劇《再會吧 北投》,…
一百個天使的真心大告白
北一女三十重聚:美國篇 打開YouTube北一女重聚「非廣告」,出現幾位熟女「小綠綠」。有人用鍋鏟表演儀隊槍法、…
自然吃、慢慢吃,身體就不老
這幾年常見到雜誌或者電視節目在探索或介紹養生的美食。大概是過去大魚大肉吃多了,年紀有一些了,發現「零件」開始有些故障,因此開始反省生活型態…
為公還是為私? 我們與惡的距離
公視3月底推出的社會寫實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造成很大迴響,我十分喜歡每集開始的鋪陳,片頭利用「品味新聞台」臉書(FB)專頁的特效鏡頭,…
四川地震帶來的挑戰
5月12日的四川大地震震驚了全世界,也引來澳洲媒體的持久關注。最大量的報導當然集中在災情和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傷害、特別是精神傷害上。…
培育生技人才 「偉喬生醫」勇闖試劑原料市場
2013年創業初期進駐於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南科育成中心的偉喬生醫,切入較少人進入的試劑原料市場,目前已經是台灣最大的CO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