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信坊開創台灣米食文化傳奇

進入文化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日本風格的鳥居、櫻花道。
李唐峰
岳翔雲
手信坊和菓子以日本細膩的精神為基底,再融入台灣食材、人文及口味,讓台灣人與和菓子更「對味」。2010年開館至今,已吸引超過百萬人次參觀,總經理陳世洋希望將手信坊打造成具有台灣特色的米食文化代表。

雖然下著濛濛細雨,「手信坊創意和菓子文化館」週六一早依然擠滿了參訪人潮,除了學校團體、闔家親子遊外,還有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團體。

看來,手信坊不只在台灣「頂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還紅到國外去。

走進文化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日本風格的鳥居、櫻花道。最令人好奇的則是「手洗區」,許多小朋友跟著大姊姊示範:「拿起長把水瓢,第一杓淋左手代表淨身,第二杓淋右手代表淨心……」手信坊文化館副館長呂怡琳解釋說:「在日本,水是很神聖的元素,可以洗淨心靈上的罪惡,在很多廟宇前都有手洗區,所以『手洗』是日本文化禮俗的代表與象徵。」

接下來,老街上的庭園造景依舊是日本風,還有日本關東煮、章魚燒、小丸子等日式美食,一時間不由得心生錯覺:「這,是走在日本京都嗎?」兩旁看板的導覽介紹,從日本和菓子演進、台灣麻糬種類、選用材料到手信坊文化館的傳承、創業、經營理念及得獎作品等,則可讓喜歡知性之旅的參訪者,由日本氛圍中慢慢感受到台灣在地風味。

轉進室內展覽區,又來了一個引人注目的「櫻花落瓷杯」,背景故事訴說當年手信坊的總經理陳世洋前往日本,與和菓子大師勝田安一於櫻花下共飲清酒時,一片櫻花飄落瓷杯裡,勝田一句「殘念」(可惜),激起陳世洋把和菓子引進台灣的動機,進而以「手作為信,名食成坊」,成立「手信坊」菓子鋪的一段淵源。

有了這一層認識,對於手信坊帶有日本味也就不足為奇了,甚至對這段故事延伸出來的品牌意象,有著深深的感動。

文化館中還展出許多難得一見的日本禮俗文物蒐藏品,包括女兒節、男兒節、婚紗喜慶用品等,讓人瞭解「伴手禮」如何與「厚禮數」(重視禮數)的日本文化連結。另一旁則是台灣最受歡迎的蛋捲、鳳梨酥生產線,民眾透過櫥窗清楚看到生產過程,對食品安全衛生更有信心。

館中還有台灣早期和菓子、麻糬製作器具以及讓人親手體驗的「搗麻糬」,吸引了許多小朋友在此小試身手。至於人氣超夯的親手製作綠豆糕、桃小町,親子遊更是不可錯過,因為自己動手做、自己品嚐起來,怎麼說都是「喔伊細」(好吃)!

參觀至此,除了眼觀、耳聽、手動外,來客最喜歡的刺激嗅覺、挑動味蕾的免費試吃也上場了,經過這一站,口碑與掌聲不絕於耳。呂怡琳副館長表示,來手信坊就是要來個視、聽、味、觸、嗅、聲的「全感」體驗,才會不虛此行。

手信坊和菓子,以日本細膩的精神為基底,再融入台灣食材、人文及口味,讓台灣人與和菓子更「對味」。為了選用健康食材,手信坊還特別與花蓮農民合作,採用當地特有紅米來生產,別有一番風味。

(國中與國小常帶學童到手信坊親手DIY麻糬。)

「手信坊」於2010年開館至今,已吸引超過百萬人次參觀,目前仍不斷推出新產品來滿足民眾的味蕾。總經理陳世洋希望將手信坊打造成具有台灣特色的米食文化代表,讓外國旅客想到台灣就會想到「手信坊」,不僅能「到此一遊」,還能深刻體認「台灣和菓子文化的傳承」。

喜歡美食糕點的朋友,不妨來此體驗「日本風格、台灣品味」的和菓子文化之旅!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龍鳳烏龜與狀元 餅模師鄭永斌擁一手好雕藝
隨著傳統糕餅市場榮景不在,餅模師也越來越少。在台中開業的鄭永斌是全台碩果僅存的少數餅模師傅,在他手上刻出的廣式月餅、結婚大餅到敬神糕餅餅模…
中國高通貨膨脹 誰是黑手?
據《第一財經日報》近期報導,中國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再次把國內的持續高通貨膨脹率,歸咎於外資流入和美元貶值。 易綱去年便提出,…
誰還記得天津大爆炸?
暑假,正是度假出遊的旺季。年輕人最喜歡造訪的台中逢甲商圈,7月18日驚傳瓦斯氣爆,造成1死25傷的悲劇。有網友拍到爆炸瞬間的熊熊火勢,…
療癒風青草茶吧 「老濟安」以創意推廣青草文化
說到「青草店」,許多人可能會有老氣橫秋的刻板印象,然而走進位於萬華西昌街的「老濟安」,明亮時髦的氛圍洋溢文青風,…
《看》雜誌FB讚文分享
《看》雜誌的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watchinese)提供網路讀者一方和紙本雜誌不一樣的閱讀空間。…
春天吃菜最養生
3月的春風乍暖還寒,還有一波波的寒流讓大家大衣收不起來,反聖嬰加東北季風已經威力驚人,又逢冰冷春雨,這般三溫暖下,…
清水地熱溫暖行
接連的寒流,侵襲年節的熱鬧氛圍,似乎也冷卻了旅行的熱情。難得的團圓相聚之日,我期待寫下回憶,並在記憶裏尋找往昔的跫音。於是,不畏寒冷氣候,…
來到屏東泰武 走近排灣族的生活世界
來到屏東享受自然風光之美,有一條不塞車又美麗的路線,值得跟隨它親近國境之南的風情。這條沿著中央山脈開闢的屏185縣道邊,有座吾拉魯滋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