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信坊開創台灣米食文化傳奇

進入文化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日本風格的鳥居、櫻花道。
李唐峰
岳翔雲
手信坊和菓子以日本細膩的精神為基底,再融入台灣食材、人文及口味,讓台灣人與和菓子更「對味」。2010年開館至今,已吸引超過百萬人次參觀,總經理陳世洋希望將手信坊打造成具有台灣特色的米食文化代表。

雖然下著濛濛細雨,「手信坊創意和菓子文化館」週六一早依然擠滿了參訪人潮,除了學校團體、闔家親子遊外,還有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團體。

看來,手信坊不只在台灣「頂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還紅到國外去。

走進文化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日本風格的鳥居、櫻花道。最令人好奇的則是「手洗區」,許多小朋友跟著大姊姊示範:「拿起長把水瓢,第一杓淋左手代表淨身,第二杓淋右手代表淨心……」手信坊文化館副館長呂怡琳解釋說:「在日本,水是很神聖的元素,可以洗淨心靈上的罪惡,在很多廟宇前都有手洗區,所以『手洗』是日本文化禮俗的代表與象徵。」

接下來,老街上的庭園造景依舊是日本風,還有日本關東煮、章魚燒、小丸子等日式美食,一時間不由得心生錯覺:「這,是走在日本京都嗎?」兩旁看板的導覽介紹,從日本和菓子演進、台灣麻糬種類、選用材料到手信坊文化館的傳承、創業、經營理念及得獎作品等,則可讓喜歡知性之旅的參訪者,由日本氛圍中慢慢感受到台灣在地風味。

轉進室內展覽區,又來了一個引人注目的「櫻花落瓷杯」,背景故事訴說當年手信坊的總經理陳世洋前往日本,與和菓子大師勝田安一於櫻花下共飲清酒時,一片櫻花飄落瓷杯裡,勝田一句「殘念」(可惜),激起陳世洋把和菓子引進台灣的動機,進而以「手作為信,名食成坊」,成立「手信坊」菓子鋪的一段淵源。

有了這一層認識,對於手信坊帶有日本味也就不足為奇了,甚至對這段故事延伸出來的品牌意象,有著深深的感動。

文化館中還展出許多難得一見的日本禮俗文物蒐藏品,包括女兒節、男兒節、婚紗喜慶用品等,讓人瞭解「伴手禮」如何與「厚禮數」(重視禮數)的日本文化連結。另一旁則是台灣最受歡迎的蛋捲、鳳梨酥生產線,民眾透過櫥窗清楚看到生產過程,對食品安全衛生更有信心。

館中還有台灣早期和菓子、麻糬製作器具以及讓人親手體驗的「搗麻糬」,吸引了許多小朋友在此小試身手。至於人氣超夯的親手製作綠豆糕、桃小町,親子遊更是不可錯過,因為自己動手做、自己品嚐起來,怎麼說都是「喔伊細」(好吃)!

參觀至此,除了眼觀、耳聽、手動外,來客最喜歡的刺激嗅覺、挑動味蕾的免費試吃也上場了,經過這一站,口碑與掌聲不絕於耳。呂怡琳副館長表示,來手信坊就是要來個視、聽、味、觸、嗅、聲的「全感」體驗,才會不虛此行。

手信坊和菓子,以日本細膩的精神為基底,再融入台灣食材、人文及口味,讓台灣人與和菓子更「對味」。為了選用健康食材,手信坊還特別與花蓮農民合作,採用當地特有紅米來生產,別有一番風味。

(國中與國小常帶學童到手信坊親手DIY麻糬。)

「手信坊」於2010年開館至今,已吸引超過百萬人次參觀,目前仍不斷推出新產品來滿足民眾的味蕾。總經理陳世洋希望將手信坊打造成具有台灣特色的米食文化代表,讓外國旅客想到台灣就會想到「手信坊」,不僅能「到此一遊」,還能深刻體認「台灣和菓子文化的傳承」。

喜歡美食糕點的朋友,不妨來此體驗「日本風格、台灣品味」的和菓子文化之旅!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中紀委召見「紅二代」 頒布「六不准」
 香港《爭鳴》雜誌2月號披露,自2016年新年以後,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共中央組織部分批召見了約250名中共「紅二代」…
皓齒利牙
一張口就看到整排潔白牙齒,易讓人留下深刻印象。而蛀牙容易引起口臭,沒有牢固牙齒,山珍海味當前也無福消受。牙痛雖然不是什麼甚麼大病,…
尋找你心中燃燒的小宇宙
近日上映的紀錄片《不老騎士》,描述一群平均年齡81歲的爺爺奶奶,不畏體能限制,於十三天內騎機車環島的感人故事。其中不老騎士團長賴清炎一句「…
新經濟2.0:再談經濟租
這兩個星期,我應朋友之邀,去為大學生講些投資的東西。自然地,內容包括壟斷、競爭、經濟租等概念。雖說這些東西不是甚麼新觀念,…
習近平「正確的主張」哪裡有錯?
習近平主席常提出一些簡捷而和多數人主張相近的正確主張,不少人因此相信他或曾經相信他,但全世界有愈來愈多人不相信他和中國共產黨,…
死而復生是甚麼滋味?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可以透過學習或是實際體驗而瞭解,但是有一件事是很難「體驗一下」的,那就是「死亡」,因為人死了就「一了百了」了。不過,…
老爺機車
那是幾年前的事了,故事卻烙印腦海,未因時光的推移而消散,在關鍵時刻提醒我凡事要心存感恩。 我有一輛老爺機車,多年來陪著我上山下海、東奔西跑…
我們的類固醇經濟
類固醇俗稱美國仙丹,不論是肌肉痠痛、鼻子過敏、氣喘、免疫疾病、腎臟病或是原因不明的病痛,只要服用或施打類固醇,症狀馬上得到緩解,非常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