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英與大眾的對決

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家Duflo在摩洛哥設計了兩種補助貧困家庭的實驗,試驗對於孩童提高就學率的影響。圖為摩洛哥學童。
Getty Images
第139期
樊家忠

許多反對中國民主化的人認為,中國民眾教育程度低落,沒有能力選出「賢人」,不適合採用選舉制度,民眾需要黨政菁英來領導,來替他們做決定。這樣的想法不但在中國很有市場,而且許多民主國家(包括台灣)的知識菁英也持有同樣的看法,雖然對民主有信念的人會對這種想法嗤之以鼻。

一般民眾到底有沒有能力做出對自己最好的選擇?掌握資源與權利的人能否放心將資源與權利讓渡給一般民眾?這不但是政治制度上常有的爭議,其實也是許多經濟政策上的基本問題。

給錢要不要附帶條件?

許多政府與國際機構(例如世界銀行)都有針對低所得家庭的金錢援助計畫,例如墨西哥的Oportunidades,尼加拉瓜的Red de Protección Social,以及宏都拉斯的Programa de Asignación Familiar。這些計畫的共同特色之一是受援助的家庭必須遵守某些規定,例如必須讓小孩上學,定期接受健康檢查以及接種疫苗等等。因此,這些計畫被稱為「有條件現金移轉」(conditional cash transfers,簡稱CCTs)。

顯而易見,CCTs的目的不只是抒解現下的貧窮,同時也希望透過提高孩子的教育與改善孩子的健康來減少「未來的貧窮」。畢竟教育與健康是影響個人一生所得最重要的兩項因素,因此CCTs這些附帶條件應該屬於非常聰明而且有效的設計。同時,在過去十五年來,經濟學家已經針對CCTs的效果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許多研究與發現都證實了CCTs會增加受援助家庭對於孩子教育與健康的投資。

然而,有爭議的地方並不在於CCTs的效果,而是它的成本。由於必須監督受援助家庭是否確實遵守這些附帶條件,CCTs的執行成本往往非常驚人。以墨西哥的Oportunidades為例,其行政成本占了整個計畫預算的60%,真正被家庭領走的錢不到40%。對許多貧窮國家而言,這些行政成本使得CCTs非常昂貴。

不要附帶條件好不好?

CCTs背後的假設是:如果沒有附帶條件,這些援助金額中,有更多的部分會被父母拿去用作其他的消費。也就是說,或者出於自私,或者出於短視,父母看重子女教育與健康的程度,比CCTs的設計者所希望達到的程度低。如果這個假設是真的,那麼拿掉CCTs附帶條件的「無條件現金移轉」(unconditional cash transfers,簡稱UCTs),雖然可以省下很多行政費用,但將會降低子女的教育與健康程度。

然而,UCTs真的比CCTs的效果來得差嗎?近年來也有經濟學家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並且有了幾項非常有趣的發現。首先,拿到援助的父母,不論有沒有附帶條件,都會增加讓小孩就讀國小的比率;但是,只有CCTs能夠提高子女就讀中學的比率。另外,跟UCTs比較起來,CCTs更能增加女孩的就學比率,但兩種計畫對於男孩的就學效果則沒有顯著差異。這些結果似乎顯示了父母原本對於女孩的教育較不重視,而且也沒有太大的動機讓子女接受超過小學程度的教育,因此CCTs的強制條件在這些點上產生了效果。

成本與效果的兩難,讓許多政府與國際機構開始思考解決之道。

在非洲的實驗

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家Esther Duflo,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發展經濟學家。她近年在非洲進行了許多實驗,大多數都是跟教育制度有關。其中一項實驗就是在尋找CCTs與UCTs之外的「第三條道路」。

她與她的研究團隊在摩洛哥設計的實驗內容包含了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跟傳統的CCTs相同,隨機挑出一些低所得的村莊,發放小額的現金援助同時強制每個家庭內所有6至15歲的小孩都得入學,不遵守條件的家庭將會停止援助。

實驗的第二個部分屬於一種特別性質的援助計畫,叫做「標籤現金移轉」(labeled cash transfer,簡稱LCT),針對另一些隨機挑出的低所得村莊實施。這個計畫跟CCTs不同的地方在於,政府實施計畫的時候,只告訴各個家庭這個計畫的目的是要增加學齡孩童的就學率,但不具備強制性。也就是說,政府只是在援助金額上打了一個「子女教育援助」的標籤,金額發放後並沒有監控各個家庭的決策,而孩子未就學的父母也不會面臨任何懲罰。

實驗進行了兩年後,研究團隊發現CCT和LCT都大幅(70%)降低了學齡兒童的輟學率。對於已經輟學的孩童,兩種計畫也都鼓勵了重新入學,但LCT的效果竟然還比具有強制力的CCT還要顯著。

重點在認知,而不是金錢

Duflo等研究者認為,援助的「標籤效果」很顯著的原因在於,一般父母在領取援助的同時,「標籤」提醒了教育的重要性,改變了父母對於教育的認知。而這樣的提醒就足以產生很顯著的政策效果。

他們的研究成果讓許多研究者與政策制訂者反思「強制」的基本假設──貧窮的父母對於教育的關注不夠,於是需要透過強制手段來提高下一代的教育程度。這樣的假設是否過於簡化?是否只是菁英對於中低所得者的「歧視性想像」?

不論如何,這份研究結果確實指出了第三條道路──提供教育援助既能有效果,又能節省鉅額行政成本的可能性。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從留級生到傑出校友 「大樹教練」願為培訓界清流
吳大樹小檔案 現任 • 大樹教育顧問創辦人 • BNI大台南市區執行董事 • 海餅乾俱樂部創辦人 授課主題:人際關係、情緒管理、擁有自信、…
「飛天」的曼妙舞姿(之八)
這是阿丹「飛天」系列的第八張照片。本系列主要記錄台灣第一所公辦民營藝術學校──「雲林縣蔦松國中」(美國紐約飛天藝術學院台灣分校)…
大陸傳媒轉向「奧運豬」從有到無
2007年以來,中國大陸食品安全頻亮紅燈,加之豬群因藍耳病肆虐大量死亡,豬肉供應嚴重不足。8月份,官方新華網、…
有緣沒緣 大家來做伙!
走進座落於彰化縣大村鄉的美利達工廠,雖然沒有科技產業壯麗的外觀,但整潔的廠房透露出傳統產業堅韌的草根性。 來到辦公大樓,…
該拒絕就拒絕,才能有效管理時間
在職場中經常會聽到一句話,就是:「不要當濫好人」。也就是說,「不要別人要求的幫忙總是照單全收,而不知道有時需要加以拒絕」。…
中國房子夠34億人住 2億人租房
根據中國非官方數據顯示,中國目前約有14億人口,但中國已經建成的房屋可容納34億人居住,而目前中國樓市房屋租賃人數卻超過2億人,…
中國牛奶新標準 廣州官員稱「國恥」
中國最新的奶製品標準,引起國外關注。據歐洲《食品日報》(Food Production Daily)報導,中國一名地方奶製品高層官員稱:「…
台日簽約 北京有意見?
台灣與日本近日簽定了雙方研議多年的《台日投資協議》,這項定位於國際事務的協議,帶給台北當局許多經貿外交上的想像空間,但也引發了不少輿論譏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