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英與大眾的對決

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家Duflo在摩洛哥設計了兩種補助貧困家庭的實驗,試驗對於孩童提高就學率的影響。圖為摩洛哥學童。
Getty Images
第139期
樊家忠

許多反對中國民主化的人認為,中國民眾教育程度低落,沒有能力選出「賢人」,不適合採用選舉制度,民眾需要黨政菁英來領導,來替他們做決定。這樣的想法不但在中國很有市場,而且許多民主國家(包括台灣)的知識菁英也持有同樣的看法,雖然對民主有信念的人會對這種想法嗤之以鼻。

一般民眾到底有沒有能力做出對自己最好的選擇?掌握資源與權利的人能否放心將資源與權利讓渡給一般民眾?這不但是政治制度上常有的爭議,其實也是許多經濟政策上的基本問題。

給錢要不要附帶條件?

許多政府與國際機構(例如世界銀行)都有針對低所得家庭的金錢援助計畫,例如墨西哥的Oportunidades,尼加拉瓜的Red de Protección Social,以及宏都拉斯的Programa de Asignación Familiar。這些計畫的共同特色之一是受援助的家庭必須遵守某些規定,例如必須讓小孩上學,定期接受健康檢查以及接種疫苗等等。因此,這些計畫被稱為「有條件現金移轉」(conditional cash transfers,簡稱CCTs)。

顯而易見,CCTs的目的不只是抒解現下的貧窮,同時也希望透過提高孩子的教育與改善孩子的健康來減少「未來的貧窮」。畢竟教育與健康是影響個人一生所得最重要的兩項因素,因此CCTs這些附帶條件應該屬於非常聰明而且有效的設計。同時,在過去十五年來,經濟學家已經針對CCTs的效果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許多研究與發現都證實了CCTs會增加受援助家庭對於孩子教育與健康的投資。

然而,有爭議的地方並不在於CCTs的效果,而是它的成本。由於必須監督受援助家庭是否確實遵守這些附帶條件,CCTs的執行成本往往非常驚人。以墨西哥的Oportunidades為例,其行政成本占了整個計畫預算的60%,真正被家庭領走的錢不到40%。對許多貧窮國家而言,這些行政成本使得CCTs非常昂貴。

不要附帶條件好不好?

CCTs背後的假設是:如果沒有附帶條件,這些援助金額中,有更多的部分會被父母拿去用作其他的消費。也就是說,或者出於自私,或者出於短視,父母看重子女教育與健康的程度,比CCTs的設計者所希望達到的程度低。如果這個假設是真的,那麼拿掉CCTs附帶條件的「無條件現金移轉」(unconditional cash transfers,簡稱UCTs),雖然可以省下很多行政費用,但將會降低子女的教育與健康程度。

然而,UCTs真的比CCTs的效果來得差嗎?近年來也有經濟學家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並且有了幾項非常有趣的發現。首先,拿到援助的父母,不論有沒有附帶條件,都會增加讓小孩就讀國小的比率;但是,只有CCTs能夠提高子女就讀中學的比率。另外,跟UCTs比較起來,CCTs更能增加女孩的就學比率,但兩種計畫對於男孩的就學效果則沒有顯著差異。這些結果似乎顯示了父母原本對於女孩的教育較不重視,而且也沒有太大的動機讓子女接受超過小學程度的教育,因此CCTs的強制條件在這些點上產生了效果。

成本與效果的兩難,讓許多政府與國際機構開始思考解決之道。

在非洲的實驗

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家Esther Duflo,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發展經濟學家。她近年在非洲進行了許多實驗,大多數都是跟教育制度有關。其中一項實驗就是在尋找CCTs與UCTs之外的「第三條道路」。

她與她的研究團隊在摩洛哥設計的實驗內容包含了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跟傳統的CCTs相同,隨機挑出一些低所得的村莊,發放小額的現金援助同時強制每個家庭內所有6至15歲的小孩都得入學,不遵守條件的家庭將會停止援助。

實驗的第二個部分屬於一種特別性質的援助計畫,叫做「標籤現金移轉」(labeled cash transfer,簡稱LCT),針對另一些隨機挑出的低所得村莊實施。這個計畫跟CCTs不同的地方在於,政府實施計畫的時候,只告訴各個家庭這個計畫的目的是要增加學齡孩童的就學率,但不具備強制性。也就是說,政府只是在援助金額上打了一個「子女教育援助」的標籤,金額發放後並沒有監控各個家庭的決策,而孩子未就學的父母也不會面臨任何懲罰。

實驗進行了兩年後,研究團隊發現CCT和LCT都大幅(70%)降低了學齡兒童的輟學率。對於已經輟學的孩童,兩種計畫也都鼓勵了重新入學,但LCT的效果竟然還比具有強制力的CCT還要顯著。

重點在認知,而不是金錢

Duflo等研究者認為,援助的「標籤效果」很顯著的原因在於,一般父母在領取援助的同時,「標籤」提醒了教育的重要性,改變了父母對於教育的認知。而這樣的提醒就足以產生很顯著的政策效果。

他們的研究成果讓許多研究者與政策制訂者反思「強制」的基本假設──貧窮的父母對於教育的關注不夠,於是需要透過強制手段來提高下一代的教育程度。這樣的假設是否過於簡化?是否只是菁英對於中低所得者的「歧視性想像」?

不論如何,這份研究結果確實指出了第三條道路──提供教育援助既能有效果,又能節省鉅額行政成本的可能性。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101之鷹
「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中文不太流利的阿丹,用心拍出一張張照片,不用言語就可以讓人感受到畫面的意涵。幾乎跑遍台灣大大小小山區與美景,…
神奇小夫妻新聞的出現究竟為了甚麼
中國有句成語:「無巧不成書」。下面就給大家講一個「無巧不成書」的故事。 在中國,因為人口眾多,人們又喜歡取單名,導致同名同姓的人很多。但「…
「盛世中國」報導的背後
「這將會危及台灣的民主自由!」10月24日,在NCC大樓中舉行旺中寬頻併購中嘉網路的NCC聽證會,與會學者罕見地幾乎一面倒,大力反對併購案…
走進花蓮 親賞太魯閣國家公園奇景
一到花蓮,開始期待簡單的生活方式,與蟲鳴不缺席的自然環境。彷彿土地寬闊了,空氣清新了,沒甚麼事值得放在心上了。…
「愛」是答案 《富都青年》無國籍邊緣人綿延的悲歌
《富都青年》,2023年末台灣電影大黑馬。由馬來西亞籍、電影監製出身的王禮霖首次導演、編劇,李心潔監製,吳慷仁、陳澤耀領銜主演。…
法大選塵埃落定 歐洲或掀民粹左風
法國的總統大選在4月22日進行首輪投票,現任總統沙柯吉(Nicolas Sarkozy)以1.45%的微小差距敗給社會黨的歐蘭德(…
蘇清標嚴謹傳承傳統武術
「楊家老架」太極拳掌門人蘇清標老師,年近60,所習「楊家老架」共108式。擁有碩士學歷的蘇清標很健談,雙眼炯炯有神,步伐穩健,一副「練家子…
建立在不平等基礎上的美國「平權行動」
1961年3月6日,美國甘迺迪總統簽署了一項重要的行政命令,第一次使用「平權行動」(affirmative action,或稱「優待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