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大陸「統一」前瞻

2013年「雙十」國慶大典上,馬英九總統在致詞中對兩岸關係下了定義,稱「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
第138期
何清漣
作者為旅美中國經濟專家與評論家,美國《商業周刊》1999年評為「亞洲之星」。其著作《現代化的陷阱》一書被推選為「30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300本書」。

2013年10月10號,在台灣「雙十」國慶大典上,位列中華民國總統的馬英九在致詞中,對兩岸關係下了定義,稱「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

此語一出,台灣、北京與美國立即從各自的立場表達了看法。

中國官員:不消極等待統一

全世界都知道,所謂「台海關係」,事實上不只是台灣與北京的關係,而是美、中、台三角關係。直到21世紀前十年,決定這三角關係形態的是居於頂端的美國的態度。自從歐巴馬任美國總統以來,由於台海互動頻密,實現了海空運直航、大陸客訪台、經濟合作等各方面的密切交流,加之北京對台灣上層的統戰工作非常成功,中國大陸對台灣的紅色滲透日益加強,美國已經採取一種無為、不加干涉的消極立場,北京也很清楚美國的《對台灣關係法》行將結束其歷史使命。

果然,馬英九此言一出,美國在台協會前台北處長司徒文(William A. Stanton)立即表示,馬英九所說「兩岸不是國際關係」的說法,表示馬認為台灣將與中國統一。司徒文也認為,兩岸不可能維持現狀,而兩岸統一最大的障礙,就在於中國並不是民主法治的國家,政治不透明。如果台灣被中國統一,美國將不會再對台灣提供援助。

這番話,是司徒文在「小英教育基金會」舉辦的「台灣戰略地位的重要性」研討會上說的。司徒文雖然認為,中國如果能夠在台灣部署潛艦,就可掌控整個太平洋海域,進一步威脅美國。但從美國歐巴馬政府的外交政策趨勢來看,如果下屆仍然是民主黨政府,太平洋戰略的改變只是時間問題。

幾乎同時,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張志軍強調,兩岸關係某些政治爭議可以暫時擱置,但「只經不政」的做法無法持續。他說,北京對於推進兩岸關係,最終實現國家完全統一,有堅定的決心與耐心,但這並不代表是消極等待,無所作為。這番話的言下之意是:只要北京認為時機成熟,完成兩岸統一大業指日可待。

我相信,所謂「統一大業」,應該是習近平期待在其任內完成的「千秋功業」。目前,習登上總書記寶座只有一年不到,一直忙於清理平息薄熙來事件背後的黨內高層政治矛盾,樹立個人權威。等一切就緒之後,台灣與大陸統一就將列上習近平的日程表。

由誰來完成「統一大業」?

比較有意思的是,台灣國防部也在最近發布報告,稱中國大陸2020年全面具備攻台能力。既然無論是中國大陸、台灣還是美國,不管哪一方看來,統一都已成為必然之勢,那麼由誰來統一這個問題就不可迴避。

馬英九關於「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之言引發了爭議,台灣朝野立委對此也發表了不同看法,民進黨立委基本持反對意見。不過,無論是民進黨還是國民黨,大概都不會認為在目前情勢下談統一,是弱小的民主台灣去統一強大的中國大陸。

司徒文對此分析說,在馬英九的思維當中,認為整個中國大陸都屬於中華民國,而中華民國將會統一整個中國。司徒文這一說法,如果出自他認為馬英九有此雄心壯志,那是糊塗透頂。但更大的可能是司徒文希望給馬英九一個台階,讓他就坡下驢,免得在島內多生事端。

至於北京方面,無論是哪一屆中共領導人,幾乎都堅信將由北京主導完成「統一大業」,台灣將成為中國的一部分。目前未能確定的事情只有一項:台灣與大陸的關係將按照香港模式,還是另外變通出一種新模式?畢竟,台灣已經民主化,台灣人民早就能夠選舉總統及立法委員等,不像香港人民,還需要為爭取普選權而苦苦奮鬥。

越南的前車之鑑

近40年之內,曾有兩個民族國家因共產主義意識形態而人為分割成兩半,最後重新歸於統一。其中之一是兩德拆除柏林牆,由民主自由的西德統一了東德;比兩德統一更早的是越南的,發生於1975年,這是由中共操縱的社會主義小兄弟北越統一南越,是落後統一先進。德國經歷過統一後的摩擦期,已經將東德融入民主自由體制之中,經濟上,東德也搭上西德的便車。但由政治上專制、經濟上落後的北越統一的南越,就沒有東德那麼幸運了。

南越被統一之日,外逃的難民不知凡幾,這些人的苦難記憶至今還影響他們對中共的態度。僅從經濟上而言,南越被拉回到更落後的狀態。以西貢(Saigon)為例,在20世紀40年代前,西貢被稱為「東方的巴黎」,《西貢小姐》和《情人》等經典影劇,是對西貢曾經歷過的繁華的一種回憶。1975年以後,越南共產黨將經濟上相對要發達得多的南越疆土納入其統治範圍,成為這個孤立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國家的一部分,西貢改稱胡志明市,從此西貢失去了它原有的繁華,但深深迷戀於她舊日繁華與風情的人士仍然喜歡稱其為「西貢」。

1994年美國解除對越南的經濟禁運後,越南期望自己能躋身於「亞洲虎」之列。為實現該期望,越南開放市場,實行了大規模的貿易自由化,此後又相繼進行了政治改革,但觀其路徑,算是繞了一個非常大的彎,又想回到當年西貢淪為共產黨屬地之前的發展水平。

越南的今天就是用落後統一先進的實例。台灣目前唯一可以憑藉的就是本島那不太成熟的公民社會。人民如果宥於藍綠之爭,不能善用選舉權,選出能夠代表台灣民意的政治領導人,台灣的政治前途岌岌可危。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復古前衛的衝撞美感 紅點文旅
近年來,台灣飯店業也興起「文創風」。位於台中市的「紅點文旅飯店」,將飯店定調為「在地」、「文創」的風格,集結台灣知名建築師、藝術家、…
你跑步我騎車 鐘少佑、簡婕環島愛相隨
堅持MIT的台灣運動品牌「拓荒者」第二代董事長簡婕,2012年曾接受《看》雜誌採訪,如今已接班六年且頗有心得的她,依然給人嬌小甜美、…
安妮公主花園 分享美好生活
久聞「安妮公主花園」景致幽雅,週休假期門庭若市,特意避開熱鬧的假日造訪。園區位於有台中市後花園之稱的新社,車子從東勢轉接前往谷關的台八線,…
香港回憶錄之「任職港大」
(續前期)1980年代初期,香港大學經濟金融系主任張五常在《信報》的「論衡」專欄,以他的經濟學理論縱談中國、香港與世界的經濟問題,…
傾聽的藝術
在職場中,相信你一定有這樣的經驗。雖然你數次的去拜訪客戶,但很遺憾的,對方似乎對你所提的企畫不感興趣。於是,雙方逐漸地疏遠,…
笨拙,也是一種能力
有一些職場人,只要你把二件以上的事情交給他,他一定會出錯。不是忘東忘西,就是錯帳一堆,不然就是經常稿不清楚狀況。還真是個麻煩小子。…
富而有德 蓋茲與巴菲特的慈善宣言
8月4日,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和投資家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宣布,…
真知灼見 智慧之光 趙曉慧用寫作賦能職場人士
大學時代就讀建築系、城鄉研究所,畢業後轉戰媒體,再成為國會助理,趙曉慧形容自己一路都在「跨領域」。2019年,她將十多年的職場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