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台灣應重視多元平衡 發展中小企業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六所所長楊家彥,不認為經濟完全不需政府干預,而且適當的補貼是有幫助的。李唐峰攝影
第133期
李唐峰

《誰把台灣經濟搞砸了》作者王伯達,認為台灣經濟停滯的主因就是政府透過水、電、油、匯率、利率、土地等方式,大量補貼電子製造業,造成低毛利的業者充斥,擷取了社會中多數的資源,導致台灣其他的新興產業無法出現,而電子製造業者也無法升級或轉型。

王伯達更認為貶值救經濟、降息救經濟的作法,導致新台幣資金浮濫。在實體產業投資報酬率不高的情況下,資金全面轉往房地產,導致台灣房市泡沫化。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六所所長楊家彥認為,王伯達在複雜的問題中,能抓到關鍵因素,並用簡單明瞭、出色的論述能力引發市場熱烈討論,是很難得的貢獻,他因而願意撰文推薦這一本書。不過,楊家彥說:「伯達兄的許多觀點我並不認同。」

那麼,楊家彥是怎麼看待「誰把台灣經濟搞砸了」呢?

診斷1》 兩岸產業分工 輕易丟棄傳產價值

楊家彥認為一直到1980年代後期之前,台灣經濟都沒有太大問題。但1980年代後期,台幣跟著日幣大幅升值,自此產生重大變化,台灣傳統產業的下游開始大量移往中國大陸生產。

當時許多學者稱呼這個現象叫「兩岸產業分工」。楊家彥解釋,那時候在中國生產很便宜,訂單增加,可是當時在中國,「要甚麼料沒甚麼料,所以只好回台採購。所以雖然當時下游跑掉,可是在1990年代那十年,台灣的中、上游產業快速地發展起來,包括機械、化學材料製造、電子業等。」

但這樣的黃金蜜月期,卻意外地短暫,幾乎沒有人料到短短十年間,中國大陸在1990年代末期已經成為世界工廠。「這時候到中國大陸去,你會發現在那邊投資要甚麼有甚麼,已經不太需要回台灣來採購了。因此台灣當初靠海外投資帶動貿易的效果就一直在弱化。」

楊家彥分析,因為當時台灣還是以中、上游產業為主,所以民進黨執政的時候,才會提倡發展知識經濟,發展中、上游關鍵零組件,「2002年時的兩兆雙星就是這麼來的,希望把面板、半導體當作重點產業在扶植。」

而在台灣內需市場的部分,「1990年代我們蓋了超過一百萬的空屋,當時金錢遊戲泛濫、股市上萬點的紀錄到現在都沒破,導致1998年台灣本土的金融風暴。」楊家彥描述,從1990年代末期開始、到2000年科技泡沫、一直到2003年SARS為止,不管從外貿或內需,台灣經濟都很孱弱。

「我認為當情況很惡劣的時候,為了讓企業的經營壓力不要那麼大,以至於造成太多的裁員,央行總裁彭淮南的寬鬆貨幣政策是沒有問題。到2008年之後又面臨金融海嘯,這時的寬鬆我也認為適當。」

所以,楊家彥覺得央行匯率政策背負了過度的罵名,他認為「發展中上游製造,捨棄傳統產業」這樣的結構是1980年代末期到1990年代初期就慢慢建立的,要改變都得花上十幾年。因此,「台幣有條件走強的時間只有2004年到2007年間,這短短幾年,不可能單靠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就轉變這樣的基礎。」

楊家彥認為真正的問題出在最開始的時候,「台灣太輕易地就讓傳統產業流失。」他舉法國、義大利為例,這些國家的時尚名牌都是所謂的傳統產業,像是包包、衣服、皮鞋。

「我們在美國訂單的餵養之中,重新發展出了新產業──資訊業、電子業,雖然表現也不錯,但那是沒有根基的產業,那個根基在國外,是移植過來的。我們自己的傳統產業反而養了三、四十年以上,為甚麼輕易丟掉了呢?」

診斷2》 太過忽略中小企業與服務業

為甚麼輕易丟掉傳統產業?回首歷史,楊家彥認為並沒有誰可以責怪,「沒有人能夠事先預見這些,也沒人料想到中國靠低成本勞動力、刻意壓低人民幣匯率所營造的世界工廠崛起得這麼快。當初日本Number 1、東協通通沒料到。」

時至今日,在這樣的結構下,台灣經濟要怎麼走?

楊家彥認為政府過去的一些優惠或補貼的確有所傾斜。以租稅優惠來講,大部分都是針對「研發」或「投資」,獲益的都是製造業,太過忽略了中小企業與服務業,因為這些產業的創新不是靠研發或投資、不是靠實驗室或設備,而是靠內部的腦力激盪,重要的是人力資源與管理制度。而以房價高漲來講,楊家彥也認為台灣不動產的課稅過低,導致不動產的預期報酬超高。

「其實台灣在2000年時,創投還滿發達的,那時候就是有租稅優惠,後來取消後,創投一路一直往下走。為甚麼?因為我不如去炒房地產,躺在家裡賺,尤其2008年後遺贈稅大幅降低,很多以前台灣外流的錢又流回來。大家都去玩金錢遊戲,誰要進來做實際的、苦哈哈的投資跟生產?」楊家彥生動地描繪政府補貼所起的作用。

楊家彥認為整個社會的經營環境應該是一整套的,如果今天的稅制有利於有錢人,而且難以改變,那麼在產業政策上就應該要多有利於中小企業。楊家彥更認為,以台灣目前的模式,發展中小企業是可以讓財富均衡的方式,不僅多元化發展讓整個經濟體穩定、促進經濟成長,也能縮短貧富差距。

他認為台灣如果現在走自由經濟的話,贏家跟輸家的落差會很大,社會將兩極化,或是一個社會兩個世界,那樣不是一個和諧的世界,像香港、菲律賓的貧富差距就非常大。

楊家彥舉韓國為例,新任總統朴槿惠上任後就強調「平衡」,不僅是外貿、內需並重,也要大企業與中小企業一起發展。「他們希望發展經濟活動與地方、文化的連結性,追求的是一個更平衡的價值。」

楊家彥認為,當台灣創造出來的利益是比較平均分散的,政府在「所得分配」上就不必太辛苦。「政府其實只要照顧特別弱勢的人,讓弱勢者有翻身、促進社會流動的機會就足夠了。」

診斷3》 台灣法規環境最需改善

不過,要辦到這些,楊家彥認為政府還是需要動個大手術。他拿新加坡、香港、台灣作比較,「我們的內需市場、產業技術、人力資源、基礎設施,其實都沒有輸,但輸最多的是在法規環境。」

楊家彥舉例,以電子支付系統來說,如便利超商的ATM系統,日本超商業者可以有很大的自主權設計ATM功能,而在台灣卻不行。「其實台灣便利商店在行銷方面,比日本還進步,但是一些創新卻被法規綁住,反而慢了人家大概十年以上。」

他苦笑著描述:「開個全國發展會議,業者十幾年前講過的問題,現在一點都沒改。」楊家彥認為,不是政府不願意,而是太多的問題需要跨部會協調,而且多元、複雜的中小企業與服務業的問題,政府幾乎沒有概念。

「政府累積了半世紀以上都是在幫製造業,所以他們懂製造業,但是他們不懂服務業,他們也不曉得中小企業在哪裡。」

當然,楊家彥不認為所有法規都要鬆綁。以時下最夯的淘寶網為例,他發現很多東西實在太便宜了,如一個平底鍋、煎鍋竟然只要台幣24元。「如果有中間商把它買下來,賣到其他通路或網拍,消費者根本不知道這是哪裡來的,那麼你說政府該不該做產品來源的標示與區隔呢?」他認為適度的政府管理當然是必需的。

歸根究柢,楊家彥認為政府太擅長於服務大企業,根本沒有服務中小企業、服務業及新興產業,「那個預算的比例實在差太多了!」

楊家彥舉例道:「政府能不能在無形資產上給予中小企業優惠?能不能鼓勵更安全、健康、無毒的商品?能不能獎勵更有美感、有更多文化內涵的產品?有沒有辦法協助追求公益、環保的產品?能不能幫助一些服務或商品更加智慧、更加高效能?能不能提供信保基金?能不能協調工研院、學校育成中心更大力地協助中小企業?」

楊家彥表示,中小企業的問題本來就很多元、不同類型都有,政府需要掌握,也需要跨部會的整合。他認為跨部會的政務委員們應該擔負起這個角色。

楊家彥認為,如果台灣營造出一個可以多元化發展的產業、市場,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機會去發展出自己的獨特性,再加上一些重要生活物資上的穩定,比如對小孩重要的教育、對老人重要的醫療、對家庭重要的居住,「我相信,台灣人生活不會太差,我們應該是一個人家願意移民進來的國家。」

 

楊家彥小檔案

現任:

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研六所所長

專長:

總體經濟

學歷:

愛荷華州立大學(Iowa State University) 經濟學博士

經歷:

實踐大學會計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器官等待病人」 美國會揭開中共恐怖黑幕
在中國,移植患者並沒有等待器官,相反的是器官在等待著病人,這一現象揭開中共不可告人的黑幕。據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
來去「火星」探險
位在土耳其中部的卡帕多奇亞(Cappadocia),地形特殊,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遺產,更是土耳其的超知名景點。…
製造業全球大洗牌 中國風光不再
7月14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四川成都市主持五省區經濟形勢座談會時公開承認,「我國經濟還沒有形成穩定回升態勢,…
新銀髮市場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早年談到銀髮市場,我們總是聚焦在安養、醫療、照護、生活輔具等所謂「老有所終」的概念。在這個概念下,政府、企業、民間團體推出了養生村、…
誓約
石雕藝術家雕鑿了一座母猴哺乳的石雕,小猴子抱著母猴的乳房,睜著兩顆圓滾滾的大眼珠,猛力吸吮著。母猴則閉著雙眼摟著小猴子,一臉欣慰的神情。…
長庚養生文化村 不只是養老
老人照護問題,近年來漸由家庭轉向社會,不同銀髮機構適合的對象與年齡各不相同。台塑集團創辦的「長庚養生文化村」,占地34公頃,…
中國年輕人為何不敢結婚?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的結婚率持續走低,從2013年開始結婚率出現五連降,引發國內外人士的持續關注。到2018年,中國全國結婚率只有7.…
美眾院卡關TPA 波及跨太平洋夥伴關係
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簡稱TPP)首輪談判鋪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