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親已近九十歲,一生過著農家生活,那天她坐在風簷下憶起這個「煮三年爛飯,娶一個媳婦」的故事,說出了半世紀前農家婦女的辛酸。
母親嫁為人婦後,除了要幫忙田裡的農事外,還擔負廚房裡的工作。有一天,她挑著稻草,從田裡趕回家去,要為十幾個莊稼漢準備午飯。匆匆忙忙間,把飯煮爛了,一時心慌,想起曾祖母最疼她,就先向曾祖母告饒,果然曾祖母寬慰她說:「煮三年爛飯,娶一個媳婦。」母親聽到這句話,心情頓時從憂慮的懸崖拉了回來。
那時,農村裡的莊稼漢在田裡幹活的力量,靠的是三餐紮紮實實的大米飯,吃稀飯是撐不了一整天的。母親煮了一鍋爛爛的稀飯,自然是惹了禍,要擔驚受怕了。可反過來說,用較少的米煮成一鍋爛飯,當然就能省下一些米來。母親告訴我,「煮三年爛飯,娶一個媳婦」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把煮了三年爛飯省下來的米換成金錢,就夠娶一個媳婦的花費了。
在電鍋還沒進到台灣家庭以前的農業時代,煮飯對家庭主婦來說可是個大事。母親娓娓說著燒柴煮飯的繁複過程。她說,首先要知道甚麼時候開飯,算準甚麼時候下米煮飯。稀飯要放多少水、乾飯要放多少水,都有準繩。淘了米,把手伸進鍋裡,手掌貼著米粒測量水的深度適宜後,蓋上鍋蓋,端上爐子,就準備燒柴煮飯了。
燒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先把乾草放進爐子裡點上火,乾草的火燃起來了,然後把木柴擱在乾草上,引火點燃木柴。有時火燃不上來,就要拿長長的竹筒,將嘴貼著竹筒口往爐子裡吹氣,催促將熄未熄的火燃起來。等爐子裡的火燃旺了,就可以蹲在爐邊安心等待了。這期間,看著木柴將要燃盡了,還要添上新柴。等鍋裡的米咕嚕咕嚕吵夠了,自然會冒出白煙來,這時火就不能太旺了,要文火慢攻,等到鍋裡漫出了煙霧,還帶著一絲飯香時,就大事底定了,就可讓爐裡的餘燼慢慢熄滅,莊稼漢等著的就是這鍋飯了。
母親倉促間煮出來的那鍋爛飯,或是水放多了,火太旺了,幾十年前的情節,已不復記憶。但是,每當母親在晚風裡說起這個故事時,臉上皺紋裡總迴盪起一絲幸慰的神情。
現在,煮飯就簡單了,大白米進了電鍋裡,只要接上電源,幾分鐘飯就熟了,電源還會自動切掉。掀起鍋蓋時,煙霧冒了出來,可卻找不到母親那個時代酸酸甜甜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