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中興穀堡」探索台灣米的深耕軌跡

聯米公司以觀光工廠形式推出「中興穀堡」,成為全球第5座稻米博物館。
聯米公司以觀光工廠形式推出「中興穀堡」,成為全球第5座稻米博物館。
第130期
岳翔雲

網路上曾經流傳這樣一個笑話:老師在課堂上問:「小朋友知道米從哪裡來嗎?」小朋友直接回答:「冰箱。」

另外一個故事是:一群大學生到彰化鄉下旅遊,走到水稻田旁,有人指著綠油油的秧苗問道:「這是蔥嗎?」

許多台灣年輕人不僅「吃米不知米價」,就連「稻子」長怎樣也是「毋知影」。對以農立國的台灣而言,這樣的情況是不是好氣又好笑?

以「中興米」打響名號的聯米公司,2010年1月15日以觀光工廠形式推出「中興穀堡」,成為繼日本、德國、菲律賓、馬來西亞之後,全球第五座、台灣第一的稻米博物館。董事長莊麗珠談到成立緣由時表示:「大家說『吃飯皇帝大』,卻又不知道這一粒米是怎麼來的,很讓人鬱卒。」

「稻香傳奇館」溫馨動人

從彰化縣埤頭鄉東外環道要轉往彰水路時,占地2萬坪的聯米廠房就矗立在稻田間,而後出現眼前及傳來淡淡碾米稻穀香的,則是歐洲城堡造型的觀光工廠「中興穀堡」,牆上的斗大字體「穀動人生、幸福收成」,醒目地引導著遊客走進城堡探索充滿稻香的幸福世界。

進門後抬頭一望,天花板上的大吊燈是由許多斗笠組合而成,微黃的燈光透過斗笠傳來溫馨的農家氣氛。左邊牆上掛著米勒知名畫作──〈拾穗〉,農民珍惜田間作物的真情表露無遺。

通往二樓時,以傳統工法打造的糯米牆旁,中興米的經典名言「有點黏又不會太黏」躍然其上,傳神地表達了中興米的特質,也因此早就黏住許多人的心。

博物館二樓「稻香傳奇館」,首先以「米之生」主題介紹種稻所需的「天、水、地」,並感恩大自然賜予,讓人們得以溫飽。接著各式早期耕作機具,如犁、風鼓機、石磨、蓑衣、腳踏車等的展示,不但喚醒了許多年長者的兒時回憶,也呈現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農村四季景致與生活。

稻香館的四周牆面大多以金黃稻穗做背景,再以簡潔有力標語與照片呈現主題,不僅溫馨也讓人感動。如「打開飯鍋,品嚐這一季的溫暖」,強調中興米的在地、新鮮;「用好米交心、用樂活對談」,敘述農民與土地的親切互動;「和稻香共生、與自然共存」,則是聯米用心呵護土地與對稻米品質的堅持。

以前貧窮年代有句話:「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走路。」在稻香館裡,也許來此參訪的人不曾下過田,但也可由一幅幅的歷史圖片中,深深感受到「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情境。照片中的產銷班現代農夫,黝黑的面孔上掛著燦爛的笑容,在彎腰中卻找到了自信,也在汗水中享受著喜悅。莊麗珠自然也分享了這份喜悅,並由衷稱讚:「他們真的是一群快樂農夫!」

參觀民眾在「中興穀堡」除可瞭解稻米的特色外,許多親子遊或者學校戶外教學旅遊,都很喜歡來此做個時尚又有古早味的稻草娃娃、在震撼聲中享受爆米香,或是參與碾米樂及穀堡米寶包製作等活動。莊麗珠表示:「現在農委會、僑委會,甚至國外旅客,想體驗台灣稻米文化都會到這邊來。而且,認識了台灣米、吃到台灣米,才會有感情。」

說著、說著,真情流露的莊麗珠感性地問道:「你多久沒有赤腳接觸大地走在田埂上?」

「榖色榖香精品館」展現實力

參觀完稻香館下樓前,看見一句:「您多久沒有和家人一起吃飯了?」讓人不由得想趕快回家與家人共享幸福滋味,也不禁聯想起早期人們慣常的見面問候語:「吃飽未?」

另外,一樓的「榖色榖香精品館」,展現的是聯米企業從傳統農業邁向高科技的實力,民眾可以透過「品質管制中心」,瞭解聯米如何以科技化檢驗儀器來測定米的Q度、口感與香氣。

入寶山而不想空手而回的遊客,則可在此選購最道地的小包米、伴手禮,或是帶走濃濃米香的米咖啡、米茶及最新化妝品、生技面膜等,讓人驚訝一粒米還真能創造一世界。

不讓鬚眉的莊麗珠董事長經由聯米企業多年的努力,成功重新喚起大家對稻米的感情,找回吃米飯的幸福感受。她豪邁地許下宏願:「我要用一粒米黏住全球華人的心與胃!」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美國CEO 印度裔為何完勝華裔?
他們有搞笑的口音,在電影、電視劇裡常常被模仿;他們吃辛辣食物,不辣不爽;男人戴著大大的包頭,女人穿著鮮豔的紗麗。他們,…
南橫公路頂端的人間仙境
想體驗漫步在雲端,和雲霧攜手共譜森林舞曲的夢幻滋味,海拔2,320公尺的向陽國家森林遊樂區步道,應該是最佳的選擇了!…
江鳳英背後生生不息的愛
楓樹社區的靈魂人物江鳳英常說,自己只是一根繩子,把願意付出的人串在一起,就像樂曲演奏,只要起個音,把各種音符串起來,…
三國戰將趙子龍勇冠三軍的奧祕
古代的三國雖然是動亂的時代,但在這個時代中出現了許多動人的故事,感動了後世許多人。尤其是現代的商人更看出其中的商機,推出了許多電玩遊戲,…
補助托育政策是不是政策買票?
二十多年來我國出生率逐年下降,少子化問題嚴重,但政府一直拿不出有效的對策,近年來甚至連百萬徵求一句口號這種方法都弄過而沒有甚麼效果。…
外界對中國的三大誤判
過往國內外對中國的觀察經常是「中共團結穩固、中國經濟崛起、中國社會穩定」等樂觀說法,可是事實上,早已有所轉變。…
透視四大奧運女將關鍵成功特質
運動員在競技場上激烈地競賽,體能與技巧表現得好或壞,完全反應出競技場外辛勤付出的多寡。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運動員的汗水背後,…
暌違兩年 中美重啟人權對話
中斷了兩年多的中美人權對話於5月13日和14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這是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以來,中美雙方首次舉行人權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