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鄒族青年方政倫 培育阿里山「冠軍咖啡」

鄒族青年方政倫培育出「冠軍咖啡豆」,因而有「咖啡王子」的稱號。
鄒族青年方政倫培育出「冠軍咖啡豆」,因而有「咖啡王子」的稱號。
第125期
郭惠潔

阿里山上最有名的經濟作物,近年來公認是茶葉。一般人可能難以想像,阿里山鄉的樂野村有一間遠近馳名、吸引眾多台灣咖啡愛好者的咖啡店。許多鍾愛咖啡的人們都為了老闆方政倫的「冠軍咖啡豆」而來;更令人難以想像的是,這間咖啡館2009年開幕七天後的半年之內,竟然一個客人也沒有。

2009年的8月1日,是阿里山上鄒族原住民方政倫籌備的咖啡店「鄒築園」開幕的日子。彷彿自己細心呵護照料、親手栽下的小樹苗,選1號這一天開幕,方政倫在心中畫下了一張藍圖,對未來充滿了期待與希望。

風雲變色》新店開張七天、休息半年

不料,8月8日這一天,突如其來的莫拉克颱風,帶來了自1959年以來,台灣史上最嚴重的水患,台灣中南部多處降下刷新歷史紀錄的豪雨。而阿里山同樣沒能逃出這場雨災,對方政倫和他剛剛親手構築起的咖啡城堡帶來了莫大衝擊。七天前,方政倫滿心歡欣地開張,七天後隨之而來的,卻是豪雨造成的交通中斷。可想而知,當地的居民都忙於救災,民生物資運送都出了問題,沒有遊客,遑論新開張的咖啡店生意了。

「當時我記得雨很大,風倒不強,這樣維持了兩、三天。路都中斷了,出不去。一個禮拜之後,才知道這麼嚴重。」方政倫回憶著八八風災的情景仍不勝唏噓。風災之後的整整半年,由於路不通,店裡沒有一個客人。對於初出茅廬的咖啡店主方政倫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考驗與試煉。當時的他,內心充滿惶恐與不安。

由於當時阿里山上興起一陣開店風潮,突如其來的「八八風災」造成損失慘重的店家,比比皆是。幸好,有多少資金,做多少投資,是方家已有的共識。方政倫對自己的投資向來謹慎,由於沒有貸款的壓力,加上家中原來的蘭花與茶葉生意有一定的客源在,仍能維持生計,才度過了這個難關。

方政倫表示,風災過後的半年,雖然遊客無法進入,但災區的居民勉強可以出得去。他滿懷感恩地表示:「我們這地方在樂野村的台18線,修復的速度要比其他偏遠部落快上許多。」而當時的八八風災特展,邀請了災民前往推銷自家商品,方政倫開始藉由展銷機會打通人脈,拓展交際圈,這對日後的咖啡事業經營,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無心插柳》從接管父親的兩百株咖啡樹開始

會經營咖啡店,進而成為咖啡專家,又接連獲得咖啡相關獎項,一切的一切,要從方政倫的父親方龍夫帶回家的兩百株咖啡苗說起。

十五年前,方龍夫到親戚家作客,無意間在對方家中發現日據時期遺留下來的咖啡老樹。由於覺得樹形嬌小可愛,方龍夫於是拔了兩百棵回家栽種,之後並沒有任何照料,任由其在路邊自生自滅。

後來,方政倫自部隊退役後選擇回到阿里山上的老家務農,一起管理家中的茶園與蘭花園。一開始,他並不適應這種幾近退休的生活,「剛退伍回家鄉時,山上沒有網路、沒有第四台,每天晚上電視頻道轉來轉去,就是那幾台連續劇。」方政倫調侃當時的生活,已經不足以用近似「頤養天年」的單調無趣來形容。「生命彷彿走到了盡頭!」沒有了興趣與熱情,似乎做甚麼都失去意義。

就在此時,父親方龍夫對他說:「那兩百株咖啡樹,就給你管吧!」當時方政倫對於接手父親的蘭花園與茶園,正因一些耳語而萌生退意。他不喜歡自己被冠上「因父而貴」、「子承父業」之類的評語。於是,方政倫順勢轉向研究咖啡的種植、加工與沖泡。

天助自助》不斷實驗與摸索、終成專家

這段探索咖啡經營的過程,由於當時資訊管道嚴重不足,顯然是艱辛而孤獨的。十年前,在沒有網路的阿里山上,方政倫時常想:「台灣到底有沒有其他人種咖啡?如果有,他們到底怎麼處理咖啡的?」當時,古坑咖啡還沒有興起,咖啡風潮在台灣尚未興起,方政倫想要得到一點前人的經驗,簡直難上加難。

「天助自助者」,一系列探索咖啡的實驗,於焉展開。因為還在探索階段,不適合購入代工機器,方政倫將咖啡果實一顆顆採下,再徒手剝皮,土法煉鋼費勁又吃力,指甲也常常掛彩。為了加速剝殼速度,他甚至嘗試將曬乾後易碎的咖啡豆,直接置入裝茶的麻袋中,然後用貨車輪胎來回輾個三、四十回。

自行探索的過程中,方政倫發現咖啡成熟後的果皮是甜的,很有水分,但為甚麼烘培出來咖啡卻是苦的?他一再地深思、實驗,參考其他咖啡專家的文章,嘗試又嘗試,終於有了心得:「後來改良方法,我在2007年比賽的豆子其實是用摔的。用人力去摔麻袋,再用電扇吹,那個豆子殼會被吹得非常乾淨。」這個原創方法十分優越,這在他拿自家咖啡豆去參加各項比賽後獲得好評,便可得到證明。

接下來,咖啡豆的烘培,也是一連串的試驗,「我那時用了很多惡搞方法來烘烤咖啡豆,試用過烤肉架、炒菜鍋、烤麵包機,甚至連烘茶機都搬出來了!」反反覆覆的失敗中讓他成長許多。「我曾經用烘茶機製作出一些咖啡豆,也賣出了一些,但那其實不是很完美的成品。」他分析,烘茶機是中空的,所以香氣不易封鎖,會隨著空氣一起烘掉,因烘茶機烘出來的咖啡雖然色澤漂亮,但香氣相對弱上許多。

因緣際會下,方政倫漸漸認識其他的咖啡玩家、專家、甚至評審。「慢慢我才知道甚麼是去殼、篩選、拋光、乾燥機、烘培機等。」方政倫表示,當時的處理過程屬實驗性質,比較不正規,參加幾回比賽後,漸漸體認用人力摔、手剝,都不是正統方式。當咖啡豆進入量產階段,方政倫開始考慮購入各種咖啡豆的處理機器。

獲獎連連》Coffee Review專業評鑑93分

經過種種實驗與經驗交流,方政倫慢慢發展出一套處理咖啡豆的模式,也培養出自家咖啡豆的獨特個人風味。「你只要來這裡,所喝的咖啡都是我自己種出來、加工出來的,相對我的單價高,產量比外界連鎖咖啡館少太多,所以我也不批發。」方政倫堅持保證自栽咖啡豆的品質,絕不向外界收購豆子轉賣,以建立顧客對他的信心與信賴。

如此用心研發後,方政倫參加國內外咖啡比賽,獲獎連連,目前已獲得2007年台灣全國咖啡豆評鑑特等獎(即冠軍);在頗具權威性的2010年美國SCAA精品咖啡生豆評鑑中,來自世界各國的競爭者雲集,方政倫的「鄒築園」咖啡豆闖入第二輪的前五十名;在全世界咖啡界公認的Coffee Review專業評鑑網站上,甚至勇奪93分的高度肯定。按照往例,在Coffee Review拿到90分以上,就會有各國盤商爭相收購,方政倫創下了台灣自產咖啡歷史上的新高肯定紀錄。

方政倫不願意錯失任何一項咖啡豆競賽,但若手邊的咖啡豆未達火候,他寧可放棄比賽機會。「與其隨意參加比賽,不如專心比賽做豆子。」

根據經驗,方政倫認為比賽豆子,就必須得養豆,剛處理好的豆子不能直接參賽。「養豆子要養3至4個月,這時間最好,採收下來後要靜置在一個乾燥不潮濕的環境,豆子沉澱一下,是最完整的狀態。去年我採收期晚,在2月採收,4月比賽,3月就要寄豆子,這樣來不及,所以去年放棄。」對於豆子品質,方政倫絲毫不肯放鬆。

因為這樣的高品質堅持,除了頻頻得獎,方政倫也時常受邀至其他村落的咖啡產銷班授課,知名連鎖咖啡業者的幹部也應公司要求前來取經,「有的連鎖咖啡高級幹部甚至透露,他們做咖啡那麼久,連咖啡樹都沒有見過!」

由於遊走於各展場,方政倫也得知地域不同,也普遍代表不同的口味喜好:「到台北展咖啡不要弄得太苦,台北人普遍不喜歡苦,到台北展弄酸一點沒有關係,但南部人普遍不喜歡酸口味。」

精緻路線》期望帶動阿里山整體產業

談起種植咖啡的困難,方政倫表示,由於採收咖啡需要靠人工,以越南人工和台灣人工相比,越南人工採收一公斤要價新台幣2元,而台灣人工則是30元。「越南是以很粗略的方式採收咖啡,不管有熟沒熟,一整串採下來。我們台灣一定得走精緻路線。」由於精緻度高而導致的昂貴人力,是目前台灣採收咖啡面臨的困境。「我們村莊附近曾有咖啡農因為產價被壓得太低,收成一次後發現根本不符成本,辛苦都白費了,因此把咖啡樹都砍掉,不再種植。」方政倫因而始終不願意和把買價壓到極低的中大盤商合作,寧願走少產量的精緻路線。

回顧苦心經營出的咖啡之路,方政倫認為,即使自己帶動了種植咖啡的風氣,但是咖啡產業並不適合一人獨占。分享經驗法則,讓其他跟進的咖啡農少走錯路,帶動阿里山咖啡產業的整體蓬勃發展,才是他的理想。「就好比人們提到阿里山,便立即會想到高山茶一樣,對阿里山才會有正面助益。」

方政倫甚至建議阿里山的某些村莊種植可可。「巧克力是一種高價品,而且阿里山上要是有代表性的巧克力,那不是很酷嗎?」如果進一步與觀光業結合,加上導覽等活動,方政倫認為必定能活絡阿里山上的各項產業。

他以達娜伊谷為例說明產業基礎穩固的重要性:「靠門票收入的達娜伊谷,災後要站起來,會比其他地方要來得困難些,因為已經沒有產業去支撐。」曾經,達娜伊谷的門票收入可以資助鄉公所以及當地學童的學雜費等,因此導致茶園等農業處於幾近荒廢的狀態,現在災後要重新站起來,當地居民也開始種植咖啡、竹筍和五穀雜糧等。

「由於原住民已經習慣於從事一級產業(農業),對於展售、與顧客交涉等方面有心理障礙,有時明明已經知道展銷的時間,但還是寧願去收割竹筍,原住民太害羞了!」方政倫認為,要帶動地方觀光與產業,就必須突破這樣的狀態。

緣於對阿里山與原住民的深厚情感,方政倫對於當地產業的帶動,不僅有很深的期盼,也一直不停地「化心動為行動」……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有損健康的10大惡習
一個身強體健、愛惜生命的人,即使一時失意,但只要能以健康為本錢,腳踏實地、勤勤懇懇打拼,雖不見得能大富大貴,至少一生平安快樂。 不過,…
歷史中的關鍵女性
NASA背後的黑人英雌──《關鍵少數》(Hidden Figures)(新片)▲網路擷圖導演:西奧多梅爾菲(Theodore Melfi)…
中國孕婦湧來 香港無解
愚人節剛過,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岳就宣布,香港公立醫院將限制接受中國孕婦來香港產子的數量。這是因為公私營產科服務已經飽和,…
與蘇東坡的古今交會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宵又苦雨,與月秋蕭瑟…… 這是蘇東坡的〈寒食帖〉。 很久前,…
拉勞蘭部落的海祭
拉勞蘭部落是台東縣太麻里鄉一個靠山又靠海的部落,也是台灣唯一舉行「海祭」的排灣族部落。據說很久以前,部落頭目出海不幸遭遇船難,…
新疆的歷史與發展
約在上世紀90年代之初,新疆的「疆獨」勢力漸成氣候。持這一主張的人,對於漢人以及任何人將他們居住的地方稱之為「新疆」都非常反感。在美國,…
第九章 圍爐
圍爐,顧名思義就是圍著爐子吃飯。現代人怕麻煩,所以就用電磁爐或者是桌上型瓦斯爐、液態酒精取代了木炭。所以這種裡面可以放置木炭,…
中國爆發無法醫治的怪病「恐愛症」
近幾年來,一種不知名的病毒感染疾病,正在中國無聲無息地傳播。病人大都有共同症狀,包括舌白、肌肉跳、關節響、免疫力低。此外,該病傳染性極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