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古知新

中國古代蹴鞠 足球的歷史源頭

中國古代蹴鞠 足球的歷史源頭
Getty Images
第113期
倪健哲
相傳最早的蹴鞠比賽是黃帝為了訓練士兵而創;
漢朝時成爲一項職業運動;在宋代達到了興盛的頂峰;
明代時許多貴族與官吏因過度沉迷而荒廢職務,
明太祖下令為官者禁止蹴鞠,致使蹴鞠開始沒落……

足球運動風靡全球,每四年一次的世界盃足球賽,狂熱程度不亞於同樣四年一辦的奧運會。說到足球,一般人會想到英國或是巴西等西方國家,東方國家的足球反而沒有那樣熱門。然而,FIFA(國際足球協會)在2004年曾公開確認,最早的足球運動來自中國。

中國歷史淵遠流長,確實創造過不少運動,如過去曾經介紹過的拔河。足球運動也是來自相當早的年代,而且還有許多「運動明星」。

源於軍事訓練

足球在中國古代名為「蹴鞠」,亦稱「蹋鞠」、「蹴球」、「蹴圓」、「築球」、「踢圓」等。「蹴」即是用腳踢,「鞠」則是指皮製的球體,在早期是以皮革包裹毛髮製成。到唐代時,足球由實心變為空心,放入動物的尿泡(膀胱),然後吹入空氣,以氣囊代替填充物,又名為「氣球」。

除了球體的不同,規則上與現在的足球也略有差異,不只是單純的對抗賽,而是有直接競賽、間接對抗、白打三種玩法。

相傳最早的蹴鞠比賽起源於軍事訓練,是黃帝為了訓練士兵而創。比賽以對抗競賽為主,為雙球門的直接競賽,類似現在的足球。漢代學者劉向所著的《別錄》中寫道:「蹴鞠者,傳言黃帝所作,或曰起戰國之時。蹋鞠,兵勢也,所以練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戲而講練之。蹋徒獵反,鞠求六反。」班固在撰寫《漢書•藝文志》時,就將史上第一本踢球指導書《蹴鞠二十五篇》列為兵書,歸類於軍事訓練的練兵技巧。

漢朝時為皇室娛樂

進行直接競賽的蹴鞠比賽,有特定的比賽場地,名為「鞠城」。四周圍築有矮牆,比賽雙方各有一座像小房子似的球門,場上隊員各十二名,比賽時可以互相碰撞推擠,如同戰爭,踢鞠入對方球門多者勝。漢朝時,蹴鞠已經成為一項職業運動,有比較健全的比賽規則,設有專門的球場,四周還有圍牆和看台,主要為皇室娛樂,而不再是過去的軍事訓練。

單球門的間接對抗是唐宋時期流行的比賽形式,主要用於為朝廷宴樂和外交禮儀的競賽表演。進行比賽時,雙方中間隔著一道球網,網中有一球門,名為「風流眼」,雙方各在一側,在球不落地的情況下,將球踢過風流眼的次數多者勝利。

白打是一種無球門的散踢方式,是流行最久的玩法,不只是高級娛樂,在民間也相當流行。白打的比賽項目是花樣和技巧,亦稱比賽「解數」(原指武功招式),每一套解數都有多種踢球動作,如拐、躡、搭、蹬、撚等,而這些動作也如同武功招式般,有著各種華麗的名字,如轉乾坤、燕歸巢、斜插花、風擺荷、佛頂珠、旱地拾魚、金佛推磨、雙肩背月、拐子流星等。表演的招式越多越精彩,分數也越高。也因為是以輕巧靈活取勝,所以也有女性加入這項運動。

風行於唐宋兩代

唐代時蹴鞠十分風行。據說唐太宗、玄宗都愛看踢足球,後來的唐文宗常常爬上高樓居高臨下看市井間的蹴鞠和摔跤,而許多唐詩中也寫到關於踢球的事情,而且都和清明節有關,如王維〈寒食城東即事詩〉中寫道:「蹴鞠屢過飛鳥上,秋千競出垂楊裡。」陸游的〈春晚感亭〉:「寒食梁州十萬家,秋千蹴鞠尚豪華。」等等。

蹴鞠在宋代達到了興盛的頂峰。《文獻通考》曾記載宋朝時的女子蹴鞠比賽盛況:「宋女弟子隊一百五十三人,衣四色,繡羅寬衫,繫錦帶,踢繡球,球不離足,足不離球,華庭觀賞,萬人瞻仰。」可見場面之盛況。宋代也出過不少踢球藝人,甚至還組織了自己的團體,叫做「齊雲社」,又稱「圓社」,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俱樂部,大名鼎鼎的奸臣高俅也在其中。

明代後開始沒落

明代時,青樓的娼妓以玩蹴鞠的方式招攬客人,使得蹴鞠逐漸趨於下流低俗,遠離主流;而許多貴族與官吏因過度沉迷於蹴鞠而荒廢職務、不理政事,因此明太祖下令官吏、武士等為官者禁止蹴鞠,致使蹴鞠開始沒落。

不過在明代之前,蹴鞠的熱門程度可能不亞於現在的世界盃。更有甚者,世界上第一個死於運動狂熱的人物也是來自於中國──《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項處是一個非常痴迷於蹴鞠的球迷,某日染上嚴重肺病,名醫淳于意為他看病,叮囑他不要過度勞累,尤其是激烈運動,但項處不聽勸,仍外出踢球,結果吐血身亡。

蹴鞠在中國後期因為政治因素而中斷,歐洲的足球運動則是元代時流傳自中國。東西文化相互流傳、影響自古皆然。知道這些歷史源頭,除了趣味之外,也能對足球運動多一層認識。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探訪北投風情 百年溫泉之鄉輕旅行
難得的家族聚會,相約在富含歷史軌跡、人文底蘊、傳說故事的百年溫泉之鄉「北投」。北投區是台北市面積第二大、人口密度最低的行政區,自然資源豐富…
27. 流於形式
本期登場人物: 趙東(東科媒體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於高科技產業創業,最終跨足媒體業的領袖型人物。 50幾歲但看起來像70歲。…
釉彩,陶家寂寞的顏色
到了現在,被命名為「破曉、孤月、冬雪、愁雲」的四個陶碗,端莊地擺在眼前,才看清楚了陶藝家用植物灰與泥漿釉燒製的陶器,釉彩的奇妙肌理、…
工藝復興
最近十多年來,全球化已經達到了一個高峰。我們生活所需,從家電、資訊產品、生活用品到農產品,無不移師到全世界最低廉、最有效率的地方去生產。…
公平要由何時算到何處?
自由、民主、公平、正義這些普世價值幾乎沒有人敢正面反對,用這些詞語來做各種主張和行動時,往往威力難擋。於是如羅蘭夫人所說:「自由自由,…
「整型」真的可以「挽回人心」?
高凌風與妻子金友莊的婚姻亮起紅燈。為了挽回婚姻,高凌風除了不間斷地溫情喊話,想盡招數挽救婚姻,近日更決定變臉拉皮回春,…
一條繩牽兩人 盲人選手跑出無限可能
一條五十公分長的繩子,兩端牽起生命非凡的價值、牽起永恆的情誼。 「他」是張文彥,台灣第一位盲人馬拉松選手,外表斯文,個性溫和,…
蘇銀益豁達面對困境 在虎頭蘭領域闖出一片天
中海拔的南投縣魚池鄉,由於濕度高、日夜溫差大,氣候和土壤條件適合養蘭,是全國最大的虎頭蘭產區,由於虎頭蘭的花型大而美,深受民眾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