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經驗

台灣油價上漲為何不公平?

油電價格漲價時機、幅度,不僅涉及個體經濟問題,也涉及物價穩定、經濟景氣、以及產業國際競爭力等等總體經濟問題。宋碧龍攝影
油電價格漲價時機、幅度,不僅涉及個體經濟問題,也涉及物價穩定、經濟景氣、以及產業國際競爭力等等總體經濟問題。宋碧龍攝影
第111期
陳博志

政府決定讓油電價格大幅上漲,引起很多民怨。油電價格該不該在這個時機調漲,以及該調漲多少,都是相當複雜的問題,其中不只涉及油電價格是否合理,以及是否為節能減碳所必要這些個體經濟的問題,也涉及物價穩定、經濟景氣、以及產業國際競爭力等等總體經濟問題。

四年前馬政府讓油價突然調漲而飽受批評,除了是以突襲方式造成人民很大的不便和不滿之外,也是因為沒掌握到國際油價已將趨跌的趨勢,而造成國內物價和生產成本不必要的波動。這次油電價格調漲,政府除了基於選舉考量而在選舉前凍漲、選後暴漲之外,似乎並未考量在目前的景氣是否適合同時調漲這麼多重要價格,也未好好規劃合理的調價方式,卻講了很多似是而非的道理。這種不講道理的政策方式,對政策品質及國家會有長期性的傷害。

這麼多價格同時大幅調漲,也有可能像當年俄羅斯改革初期的休克療法一樣,因為許多成本和物價都要調整,而使價格資訊混亂,許多市場決策和調整錯誤,而造成很多人和全經濟的重大損失。

政府下令漲價 並非市場機制、自由經濟

針對人民的不滿,馬總統說漲價是回歸市場機制,是為了讓台灣社會更公平、更正義。市場機制或自由經濟這類大帽子一般人很難弄懂,也很難反駁,公平正義當然更是所向無敵。然而從專家的眼光來看,漲價這件事根本不是市場機制,也有極大可能是不公平、不正義。經濟學講市場機制,是指在自由競爭的市場中市場力量自動的調整,而這次油價之上漲是由政府下令,怎能說是市場機制?

我國的油品市場是由中油和台塑兩大事業分占,是經濟學上的所謂寡占市場,是獨占力量很大的市場,根本不是自由競爭市場。其中即使由兩大事業經營者自己去決定產量和價格,也不是經濟學家主張可以發揮效率和公平的市場機制,而是經濟學和各國政府都說要由政府規範和管理的獨占行為。馬總統卻把這樣高度政府介入的價格政策稱為市場機制。我在2008年6月《看》雜誌第14期的專欄〈市場機制常是不負責任的藉口〉一文已曾指出油品市場的寡占性質,以及政府濫用市場機制及反映成本等名詞之不當,本文不再詳述。

而在這種兩家事業寡占且其中一家為公營事業的情況下,政府通常不得不根據國家整體的利益來制定價格。我國長期以來的實務也都是中油訂定價格而台塑跟進。政府的觀念若清楚,這種公營事業領導價格的做法有可能讓價格比較符合國家整體的利益,但政府若弄不清楚或別有所圖,即可能讓民營事業者得到很大的不當利益。

有個笑話說張三和李四在森林中遇到野熊,張三拔腿就跑。李四說:「不用跑了,你跑不贏熊的。」張三說:「誰說我要跑贏野熊,我只要跑贏你就好了。」油品這種公營和民營事業一起寡占的市場,就和這笑話一樣,民營事業只要效率略高於公營事業,就幾乎保證一定賺錢。政府如果不管公營事業的效率,而以公營事業的成本作為訂價的基礎讓公營事業不虧錢,則民營事業一定賺翻。這次政府以中油虧損極大而調漲油價,但忘掉台塑石化還在賺大錢,漲價之後台塑石化可能再多賺百億以上。這不僅不是市場機制,更不符合公平正義原則。

透過租稅調整 可降低油價上漲幅度

就算政府從總體經濟、節能減碳,乃至政府財政等等理由,而認為油價應該上漲,政府恰當的做法也可以是對油品提高稅負,讓漲價的收入以稅收方式歸給政府和全民,而不是歸給台塑集團。

政府難道不懂這種透過租稅來調整價格會更公平的方法嗎?不可能!因為四年前政府即曾以調降貨物稅以降低油價上漲幅度的方式,避免壓低油價政策對台塑利潤的傷害。馬政府多年來也一直說要課能源稅提高能源價格以節能減碳。不久之前也降低關稅來求平抑奶粉價格。甚至在讓油價上漲以「反映成本」或「符合市場機制」之後,政府還要降低玉米的進口關稅,以平抑物價。所以政府不是不知道有藉稅率來影響價格這個方法,也不是不知道物價一下子漲太多不好,但是在油價問題上就是不像奶粉玉米那樣想到政府平抑物價的責任,以及租稅工具的運用,而採取了對台塑最有利的直接漲價。

也許有人會為政府和台塑爭辯說,台塑賺大錢乃是它的效率高,而不是馬政府要圖利它。若果真如此,那麼台塑的高效率和低成本乃是台灣的本事或國際比較利益的一部分,政府根本不應該強制提高油價而使台灣產業無法利用這個競爭力。政府應該把中油關掉或賣給台塑經營,以讓全民共享台塑的競爭力,而不該為了維護中油的低效率,而讓台灣失去該有的競爭力。

也許有人會說台塑不是效率真的較高,而是污染環境及危害公共安全卻未負擔足夠的成本。若果真如此,政府更應該對油品加稅,以反映成本或使用者付費,而不是直接提高中油售價以讓台塑賺更多錢而不付環境成本。由此可見馬總統所說的「市場機制」、「使用者付費」以及「公平正義」等說法,和這次油價上漲政策是如何格格不入。

節能減碳 現在不做,以後更痛?

至於節能減碳雖為正確目標,甚至也許真的「現在不做,以後更痛」。但如前所述,這只要用提高能源或油品稅負就可以更公平達到,何必用這種圖利台塑的漲價方法?而節能減碳若現在不做以後更痛,那為何16個月前要凍漲?大家可瞭解那當然是為了選票。但選前凍漲選後卻義正辭嚴地說該漲,難道不須給人民一個道歉?或者政府已吃定人民很好騙?

馬總統說,台灣對國際許下的減碳承諾標準很高……如果在這方面沒有做好,將來可能被國際間列為報復,甚至是制裁的對象,「我們不能到那時候再去求爺爺奶奶」。這實在說得很動人,但請問作為國際孤兒的台灣是向哪個國際機構或條約承諾了減碳的標準?國際上又有哪個單位有權制裁別國?長期被一些人士拿來主張我們要有核電廠以避免制裁的《京都議定書》其實我們根本沒能參加,其中也沒有罰則,美國不加入,最近早加入的加拿大也宣布不再遵守。

至於新的國際規範在各國特別是美中的利益衝突下,仍很難達成可行之協議。這些事實雖不表示我們就不必節能減碳,但國家領導人用不存在的事情來恐嚇人民,實在不恰當。由此可見我國的決策方式,乃至政府官員文稿的撰寫,都亟待改善。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原來,你只需要一個小小的催促
童工在許多低所得的開發中國家是一個普遍的現象。這個問題的另外一面就是孩童上學的比例低。普遍的童工會使得整個世代的教育水準低落,形成一種「…
中國人大舉出國求醫 幸或不幸?
過去十年間,中國人時興去韓國接受整容手術、去香港或者美國生孩子、去日本和新加坡接受醫療檢查。但美國醫療相關單位表示,…
紓困各彈各調 歐銀拒擴大振興方案
在全球金融風暴之中,該用甚麼方法挽救經濟?各國政府意見不一。美國財政部3月公布了幫助解決美國銀行業危機的1兆美元銀行不良資產的公私合購計畫…
南韓人權跌谷底 不滿聲浪拉高
自南韓總統李明博就職以來,接連發生一系列影響國家形象的案件,包括燭光大聚會、龍山燒死人慘案、YTN梨泰院殺人事件、遣返法輪功學員事件等,…
「遠距傳送」人類,是否只是科幻片中的場景?
相信很多喜歡科幻作品的讀者,一定不會錯過《星艦奇航記》(Star Trek)。它是一個涵蓋有6代電視影集(共計726集)、10部電影、…
香港回憶錄之「列黑名單」
(續前期)六四以後相當一段時間,我不敢到中國去,因為我的文章曾經被央視指為「國外敵對勢力」。一直到1991年暑假,…
日本大地震 震倒中國房奴
日本仙台大地震後,很多人都想在保險公司投保一份房屋保險,以免發生災難時,價值巨大的不動產付諸東流。在中國,…
活動櫥窗
2020台灣數位新時代年會 受到疫情的影響,市場上漸漸轉型出與過去截然不同的商業模式。光靠廣告投放已經不夠了,消費者要的是真實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