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

傳統信件式微 美郵局年虧80億

傳統信件式微 美郵局年虧80億
有收益的普通信件大量減少,使得今年美國郵局面臨至少80億美金的損失。Getty Images
第101期
王子鈺

您有多久沒「寫信」了?

對於生活在網際網路Y世代年輕人來說,「寫信」大概是指「傳簡訊」,要不然就是寫E-mail或利用MSN、Skype、推特(Twitter)、臉書(Facebook)等和朋友哈拉。到底還有多少人利用傳統郵寄的信件魚雁往返呢?

根據美國郵局最近的一項統計顯示,在1987年,不包括賀卡和請柬,美國人收到私人信件的頻率約為兩週一封,之後逐年下降,2010年已經降到每七週一封,2011年是每兩個月收到一封傳統郵件。

目前傳統郵件大部分是廣告宣傳品、雜誌等,私人信件和帳單則大量被電子郵件所取代。美國郵局報告指出,2010年是美國人第一次不到半數的帳單用郵寄付款,2011年比例更低。有收益的普通信件大量減少,成為郵政體系的財務缺口;伴隨著帳單也用網路作業以及其他信件減少,今年美國郵局面臨至少80億美金的損失。

而傳統郵件被E-mail、推特、臉書及其他類似網路媒體取代後,看起來人們的連絡更趨頻繁,但美國康乃爾大學歷史系教授塞屈斯(Aaron Sachs)不以為然:「諷刺的是每個人都在談電子媒體讓人更接近,我認為結果是更疏遠。」他認為電子郵件「並不像在閣樓讀祖母手寫來的信,內心有那樣親密的感覺」。塞屈斯更深入指出傳統信件有特定收件對象,比較私密;臉書等網路社群則非常公開,反而不會寫出內心深層感受。

縱使有許多人認為傳統信件不合時宜,E-mail更快速、更便宜經濟且較不會遺失,但多數人肯定在收到傳統私人信件會驚訝及快樂,親友來信問候更備感溫馨。傳統郵件仍具備獨特意義,隨著歲月流逝,泛黃的信紙仍是記憶的扉頁、珍貴的資產,比E-mail更持久。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郵政博物館 縱橫兩千年郵驛古今世界
中國的郵驛制度始於何時?岳飛一天收到的十二道緊急金牌如何運送?哪個朝代出現最早的郵筒?世界第一枚郵票長怎樣?最貴的郵票又是哪一枚………
蒜頭糖廠蛻變展風華
午後的嘉南平原,天朗氣清,蒸溽的熱氣伴隨我們來到嘉義的蒜頭糖廠。因此地早年聚集很多有錢人家,算來是頭,即稱「算頭」;後這個村落通稱蒜頭村,…
香港主權轉移11週年
正當台灣因為馬英九當選總統加速兩岸統合步伐,中國觀光客在7月4日駕臨台灣,是福還是禍引發激烈爭議時,7月1日,…
旱災肆虐全球 歐洲「饑餓之石」示不祥之兆
2022年全球持續嚴重乾旱,不僅從中國延伸到歐洲,美國加州農場也傳出重大災情,食物與能源價格走高,已經受到壓力的全球貿易系統不堪負荷,…
加拿大布查特花園紀行
布查特花園堪稱「花卉博物館」,廣受全世界園藝愛好者的青睞。以前曾在名不見經傳的日本三重縣鳥羽市,參觀過一個內容豐富的「海洋博物館」。…
懂得感恩 身心更健康
人生追求甚麼?有名、有利,都不如擁有「健康」實在。錢能買藥,卻不一定買得了健康生活。 感謝神、感謝他人,或僅僅有感恩之心,多說「謝謝」,…
「馬習會」對台灣政治影響有多大?
11月7日的「馬習會」,不少觀察者都用放大鏡找尋其積極意義,比如習打破兩岸領導人不相見的慣例,互稱「先生」,因此算是承認一國兩府的平等地位…
東莞千餘兒童失蹤 父母無奈巡街
「我親愛的寶貝,你離開媽媽已經486天,寶貝你一定覺得奇怪怎麼會離開媽媽?媽媽沒有離開你喔!媽媽的心永遠都會跟你在一起,媽媽真的很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