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盛世中國」報導的背後

「盛世中國」報導的背後
一連串大陸採購團來台新聞,並搭配該省市大幅專題報導,很多都是置入性的廣告。李唐峰攝影。
第101期
李佳鴻

「這將會危及台灣的民主自由!」

10月24日,在NCC大樓中舉行旺中寬頻併購中嘉網路的NCC聽證會,與會學者罕見地幾乎一面倒,大力反對併購案。大樓外公民團體聚集,包括台灣媒體觀察協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台灣記者協會等民間團體。年輕學生則手拿看板、高呼口號:「反對媒體酷斯拉!」

時間回到2008年11月,著名台商、旺旺集團創辦人蔡衍明斥資204億台幣買下中時集團旗下的《中國時報》、《工商時報》、《時報周刊》、中天電視及中視等媒體。11月16日,蔡衍明特別利用假日召集中時一級主管,下達三道指令:一、全力擁護馬英九總統;二、化解兩岸人民誤會;三、所有新聞皆無關統獨。

由於蔡衍明和對岸政、經千絲萬縷的關係,從此,中時集團被疑為「紅雲罩頂」、淪為北京當局的附庸,對於政治新聞和兩岸新聞常常被詬病「美化」處理,失去媒體監督政府執政的功能。

現在,旺旺中時集團再次大動作要併購中嘉網路,引發社會廣泛關注。這一個「近五年來亞洲最大的媒體併購案」交易金額超過七百億;如果過關,旺中集團的有線電視訂戶數將高達26%,可掌控約20%的電視頻道,成為台灣最大的媒體集團。

一般人或許會質疑:「旺中併購中嘉按照市場機制在運作,有甚麼不對?」

如果真的是純粹的市場機制,自然不會引起社會上的廣泛疑慮。蔡衍明和大陸政、經高層均關係良好,旺中集團背後的資金來源很難撇清與北京無關。在「市場機制」背後,包藏的可能是中共當局的政治統戰,怎不令人捏把冷汗?

《中時》易主 立場「紅了」

事實會說話。2008年《中國時報》被收購之後,在報導的內容及數量統計上,確實出現了明顯的傾中傾向。

台大新聞所教授張錦華在研究報告中指出,依《財訊》報導,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台灣媒體財務吃緊,中共國台辦即提供數百萬元人民幣,向《中國時報》和《聯合報》購買版面刊登「魅力城市」系列報導,宣傳大陸各地大小城市與開發區。

令外界震撼的還有2010年1月,《中國時報》總編輯夏珍被撤換職務的消息。在第四次江陳會期間,政黨領袖爭相宴請中共海協會長陳雲林,《中時》在2009年12月26日以頭版頭條報導──海基會認為台灣政黨大老爭相會見陳雲林根本是「A咖對C咖」。

「陳雲林是C咖」的頭條報導一出,惹惱中共。蔡衍明為了平息北京方面怒火,因此決定撤換《中時》總編輯夏珍。

夏珍本人對此表示:「不必避諱,對這次職務調動,外界已經有許多傳聞,為甚麼有這些說法,我很難置評……」

大陸採購團獲明星規格報導

2009年和2010年,大陸各省市首長頻頻來台參訪,《中國時報》(當時已被旺旺集團收購)和《聯合報》跟著大量報導該省市長訪台實況,並搭配該省市大幅專題報導(參見表一)。

舉例來說,配合湖南省省委副書記梅克保率領的考察團來台採購,《聯合報》在2010年8月3日、8日進行湖南專題報導,包括〈魚米之鄉 豬糧天下第一〉、〈雜交水稻之父 成功增產20%〉、〈湖南雜交水稻中心 農業外交尖兵〉、〈湘台農業論壇將登場〉、〈錦繡瀟湘湖南快樂行〉、〈八大精品旅遊路線 遍覽三湘四水明媚風光與名勝古蹟〉等,都是以「新聞報導」形態呈現的置入性廣告。

2010年8月底,廣東省長黃華華帶領採購團來台,《中時》就對黃華華的行程鉅細靡遺地加以報導,具體新聞如〈廣東經貿採購團採購逾70億美元〉、〈黃華華訪艾美特,強調粵台雙贏〉、〈黃華華 盛讚大湖草莓、「唱」遊日月潭〉、〈廣東省長博感情 高唱客歌山歌〉、〈廣東省長會鄉親 啟動萬人遊台〉等,但對黃華華迫害廣東法輪功學員的負面人權紀錄,則一字不提。

陝西省代理省長趙永正來台時,《中國時報》分別在2010年9月13日以及17日刊登西安、陜西的專題報導,包括〈陝西 吃喝玩樂 旅遊大省〉、〈鼓藝奇技驚人 飽嘗特色美食〉、〈塞上風光迷人 流連溫泉之鄉〉、〈千年古蹟 稀世珍寶 舉世獨有〉、〈科技實力超強 經貿『錢』力無窮」〉、〈打造綠色新西安 生態環保一級棒〉等,也都是典型的置入性行銷。

監督新聞不敢報 恐成傀儡

進一步說,在採購團來台時,除了各省市的「專題報導」如影隨行之外,《中時》、《聯合》對大陸的監督型新聞變得少之又少。張錦華的研究報告指出,以2010年8、9兩個月的時間來看,《中時》兩個月只有22則對中國的監督新聞,平均每3天才出現一則;《聯合》兩個月則只有16則,平均每4天才出現一則。而同期的《自由時報》有27次則,《蘋果日報》則高達72則。

如此看來,中共「買新聞」的手段奏效,除了可用歌功頌德式的大版面宣傳中國的美好之外,還排擠了正常的監督式中國新聞。檯面上一片「盛世天朝」、「歌舞昇平」,中國的形象大好。

中共買新聞 監察院糾正

對中共收買新聞的行為,張錦華強調:「這些包裝成新聞專題的廣告,不但違反新聞專業,還有兩岸交流法規上的爭議。」

2010年11月,監察院公布調查結果──旺旺中時設在中國北京的公司,專門招攬中國政府的廣告業務,再轉包給國內其他媒體(如《聯合報》),價格常是行情價的兩倍以上。監察院掌握一份中國大陸與台灣媒體的合約書,這份《中國時報》與《聯合報》的契約就載明「付款方式,以匯款方式支付」,證明了中國官方透過《中時》,以金錢購買新聞的事實。

據此,監察院針對「中國政府以置入新聞的方式購買台灣新聞」,對陸委會提出糾正案。糾正函中指出,中國大陸官方常以「專輯」方式,在我國報章刊登大篇幅置入性行銷的「新聞報導」,已違反《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三十四條及《大陸地區物品勞務服務在台灣地區從事廣告活動管理辦法》第六條等現行法規:台灣媒體刊登之中國大陸不動產投資、招商、婚姻媒合等類型廣告列為禁制項目。

負責調查這個案子的監察委員吳豐山表示,平面媒體無視法規與中國大陸政府進行交易、從事新聞置入性行銷的後果,除影響主權的獨立與完整性之外,更「嚴重扭曲傳播倫理,阻礙國家進步,並侵害民眾對媒體的信賴與新聞應獨立自由的專業。」

「聽其言不如觀其行」,從旺旺集團進駐《中時》之後,《中時》已經快要成為中共在台的宣傳報;如果這次旺中再成功併購中嘉,後果如何將更加難以預料。

大陸各省採購團真的在採購?

文⊙李佳鴻

在各省領導們會台灣鄉親、吃水果、唱山歌、大採購、倡雙贏的背後,大陸各省來台採購的「牛肉」到底是不是真的?

以2009年11月來台的四川採購團為例,當時採購團與台灣廠商簽下近一億美元的合約,包括七百萬美元的毛巾訂單,被報導吹捧為「四川訪台團至今層級最高、商機規模最大的一團。」

但是事實的真相十分不堪。雲林縣毛巾產業科技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周清源隨後出面指出,這張支票根本是「空頭支票」。據《自由時報》報導,周清源說,11月初四川採購團在海基會陪同下到台中,向台中毛巾業者欣綺公司下了七百萬美金(約合台幣2.25億)的訂單,之後周清源問欣綺負責人洪春明,洪竟說:「沒有啦!那是他們拜託我演戲的啦!」

洪春明坦承,當初是因中國友人請託,「給他一個面子」,才答應配合演出說謊,實際上並沒有收到中國的訂單。

針對大陸採購團「芭樂票」的現象,台灣寢具產業團結聯盟理事長黃光藝更投下震撼彈:「媒體每天都在報,宣傳大陸團來台灣採購多少多少……結果哪樣是真的?我們到目前都沒有看到哪一次是真的!」

2010年甚至連一名國台辦官員都坦承:「過去的採購團確實『不夠平民化』,甚至出現誇大不實的現象。」至此,大陸各省組團來台採購的現象才漸漸減少。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權貴們正在瓜分中國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權貴們正在瓜分中國。 「清廉」的習王儲與其家族的財富精英 6月29日,美國彭博通訊社(Bloomberg)…
「脫北者」悲歌 遣返北韓後成宣傳樣版
今年2月12日,北韓第三任領導人金正恩為鞏固其最高領導地位,無視國際譴責進行了第三次核子試爆,之後更囂張挑釁地多次向鄰近的日本海發射飛彈。…
從一個陷阱到另一個陷阱
何清漣女士與程曉農先生的《中國:潰而不崩》,分析當前中國問題與前途,我有幸先睹為快。以前有個《Taiwan News財經文化週刊》,…
范蠡急流勇退,有捨有得
在媒體版面上活躍的公眾人物中,有不少政商名流。許多經商者富可敵國,緊抓著國家經濟命脈,甚至還跨足政治圈,參與國家政策。…
國安陰影下香港的亂套
在北京制定的《香港國安法》於2020年年中在香港開始執行後,香港改變了面貌,昔日香港已不復在。然而北京還嫌不夠,今(2024)…
助人為樂的「貴人」
在章思廣和郭逸萍的築夢故事中,有一位「貴人」在兩人創業的關鍵時刻伸出援手,讓他們得以度過難關。這位關鍵人物是助人為樂的「松園民宿」…
二條通綠島小夜曲 來日式老屋喝咖啡
生意正好的傍晚時分,「二條通綠島小夜曲」每一張桌上都點起了小蠟燭,燭火閃爍著光亮,在夜色裡溫暖了這間咖啡店。這棟屋齡將近百年的建築物,…
老友伯的傳奇故事
我父親在老家有一個經歷頗為傳奇的朋友,這裡姑且稱他為老友伯吧。 大約是三十年前吧,老友伯還很年輕。初冬的時候,他步行去一個很偏遠的山區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