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慘遭總書記和六個部長欺騙

慘遭總書記和六個部長欺騙
即使有中共高官背書,台商照樣遭到坑害。圖為2008年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前)正在主持會議。後排左一為國家主席胡錦濤,左二為總理溫家寶。Getty Images
第97期
鄭少凡

在中國,由於沒有民主與法制的基礎,權力與地位是決定事情成敗的關鍵。許多人想,既然是個十足的人治社會,只要打通最高層級官員的人脈,事業就能萬無一失了。

真是如此嗎?

台商蔡高德的故事告訴我們,當中共高官也吃定你的時候,更讓人措手不及。

蔡高德是一位成功的商人,90年代事業遍及台灣、香港、東南亞、日本及美國,產業價值達億元美金。蔡高德透露,目前光在台灣的事業,每年所得稅就高達二千萬台幣。

這樣一位成功的商人,十幾年前在中國卻有著慘痛的失敗經驗,以至於他十幾年來都不敢再踏上中國的土地。而這失敗的經驗,竟是在中國政府最高領導人和六個部長的背書下造成的!

高官雲集》

總書記和六個部長背書也沒用

1991年,蔡高德率領一個由台灣政府與民間組成的航空工業考察團赴美考察。旅美華僑楊小燕從紐約、王石勇從台北同時飛到美國與他會面,遊說他去中國投資。

王石勇是先總統蔣介石母親王太夫人的親戚,楊小燕是王石勇的舅媽。楊小燕是鄧小平打橋牌的牌友,中共官場人脈豐沛。在他們的引介下,蔡高德認識了許多中共中央的高官。例如當時的經貿部副部長、現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就宴請了蔡高德三次。前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中央政治局委員丁關根,也找了許多官員宴請蔡高德和楊小燕。

在宴會中,蔡高德向丁關根表示,想要生產25cc小引擎的動力自行車在中國銷售。丁關根大表讚同並當場准許!當被問到他的准許算不算數時,丁關根還拍胸脯保證:「當然算數!這裡有六個部長陪你吃飯耶,怎麼能說話不算數呢!」

當時的電子機械工業部長何光遠,還證實此項目為中國國家建設「八五計畫」中的一個項目,邀蔡高德到北京設廠。

於是在1992年,蔡高德投資了一千萬美金,蓋了二千多坪的廠房,安裝近五百套設備。當時中共的總書記江澤民親自表示支持,還「親切地」說,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找他協助。

在六個部長和總書記的支持下,這項「國家計畫」開始進行,25cc小引擎動力自行車一台一台生產出來。

但始料未及的問題卻來了,有了動力自行車,中共卻不發給民眾騎動力自行車的牌照,這些產品「一台也賣不出去」。

遇到這種荒謬的事情,蔡高德只好一一尋找當初那些拍胸保證的中央官員。然而這些人卻個個迴避,一個也找不到。蔡高德還寄了三封信給當初「親切地」表示願意幫忙的總書記江澤民,信件同樣石沉大海,沒有任何回音。

後來,當時的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對他的陳情信做了回應,內容卻是:「請台辦向蔡先生做些解釋,北京市並不宜推廣電動助力車。」

歸根結柢,所謂中共高官的保證,一點效力也沒有!

接二連三》

投資鋼鐵與遊樂場同樣悲劇收場

投入千萬美金的蔡高德,為了養活員工,又聽信中共招商的甜言蜜語,從事鋼鐵事業,進了廢鋼來賣。結果只准在北京賣,不准銷到北京以外的地方;而北京根本沒有市場。蔡高德再次慘賠。

不甘心的他,後來又投資二百萬美金打造遊樂場,官方「按例」不批准,結果又告失敗。

蔡高德痛定思痛,終於決定退出中國市場。「三個事業都是(與中方)合資,最後都垮掉了!」

但蔡高德卻沒有提出告訴,因為他諮詢了北京大學法律系的六位教授,這六位法律專家都勸蔡高德不要提出告訴。蔡高德回憶一位中國法律系教授跟他說:「你告沒有用,中國的法沒有人管的!」

蔡高德回到台灣十幾年,至今,一步也不敢再踏上中國土地。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百歲不是夢 老人長壽的5大祕訣
百歲不是夢!要老得健康才好,纏綿病榻的老年生活,不但自己受苦,也造成照顧者的負擔。因此,老年人在生活中要學會照顧自己,…
蘇州電視台主管「翻牆」被撤職
中國當局箝制言論,目標從異議人士擴及到關心時政的普通民眾。近日,蘇州市廣播電視總台一名主管,因使用推特(Twitter)…
以舉辦台灣東尼獎為志 科技大老雷輝的音樂劇夢
音樂劇有歌有舞,輕鬆活潑,是吸引民眾走入劇場的最佳表演藝術形式。「綠光劇團」2018年推出台灣原創音樂劇《再會吧 北投》,…
一百個天使的真心大告白
北一女三十重聚:美國篇 打開YouTube北一女重聚「非廣告」,出現幾位熟女「小綠綠」。有人用鍋鏟表演儀隊槍法、…
自然吃、慢慢吃,身體就不老
這幾年常見到雜誌或者電視節目在探索或介紹養生的美食。大概是過去大魚大肉吃多了,年紀有一些了,發現「零件」開始有些故障,因此開始反省生活型態…
為公還是為私? 我們與惡的距離
公視3月底推出的社會寫實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造成很大迴響,我十分喜歡每集開始的鋪陳,片頭利用「品味新聞台」臉書(FB)專頁的特效鏡頭,…
四川地震帶來的挑戰
5月12日的四川大地震震驚了全世界,也引來澳洲媒體的持久關注。最大量的報導當然集中在災情和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傷害、特別是精神傷害上。…
培育生技人才 「偉喬生醫」勇闖試劑原料市場
2013年創業初期進駐於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南科育成中心的偉喬生醫,切入較少人進入的試劑原料市場,目前已經是台灣最大的CO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