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芝山診所整合社區醫療群 以小搏大

芝山診所整合社區醫療群 以小搏大
芝山生活家外觀。余儀呈提供
第96期
鄭少凡

台北市靠近天母的士林區,在士東路旁的小巷子裡,有一家店面招牌寫著「芝山生活家」。路過第一眼看不太出來這裡賣的商品是甚麼,走進門,發現室內擺著「環狀運動」的健身器材。

穿過前廳,走到後面的小會議室,一場小型會議正在進行,七、八個人與台上的講者不時互動、交換意見。仔細聆聽後,發現這裡不是單純的健身中心,「健保論人計酬」正在此進行前所未有的實驗!

台上的講者是社區醫療的專家、台大醫院家醫部劉文俊醫師,他正在交流社區醫療的經驗。台下聆聽的是幾位家庭醫師,他們是參加這次健保局論人計酬試辦計畫中「社區醫療模式」的診所醫師。

劉文俊醫師說道:「我們真的很佩服余醫師,把資源往(社區)這邊推,真的是對社區有熱忱啊!」他口中的余醫師,就是主導論人計酬「社區醫療模式」的「芝山診所醫療群」的余儀呈。

原來,「芝山生活家」賣的是「健康」!

決心1

小醫療、大健康」的理念與堅持

綜觀參加健保局「論人計酬試辦計畫」的七個醫療單位,選擇「社區醫療模式」的,只有台北市芝山診所及以其為主的社區醫療群診所,他們是唯一以診所申請試辦計畫的醫療單位。

通常申請試辦計畫的醫療團隊都是大醫院,因為資源較豐富,也較能承擔投入計畫後的風險。對於芝山診所醫療群申請健保論人計酬試辦計畫,健保局醫管組組長蔡淑玲大感驚訝與佩服。

蔡淑玲解釋,當初論人計酬試辦後,她不看好有哪個診所敢出來以小搏大,沒想到當初提案的25家醫療機構中,竟有一家診所提案,那就是芝山診所,「我們當時也不認為有哪個診所那麼大膽,但是芝山診所就跳進來了!」

不止如此,芝山診所還是參加試辦計畫的醫療團隊中,唯一在大都會區內的。

一般願意參加試辦計畫的醫療團隊,大部分都在較偏遠的地區。因為偏遠地區醫院較少,民眾能選擇的醫療機構也較少,所以病人到非試辦醫院看病的機會也小,試辦成功的機率較大。而大都會區內醫院很多,彼此競爭激烈,要留住病人並不容易,所以在都會區試辦論人計酬成功的機率相對較小。

但是,這些困難並沒有阻擋余儀呈「小醫療、大健康」的理念與堅持。他率領著六家診所,挑戰以診所為單位走出健保論人計酬的道路。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所長鄭守夏表示,如果芝山診所成功的話,將會是一個很特別的案例!

余儀呈打算拿出甚麼法寶落實理念?如何面對財務的風險?

決心2

兩手策略:診所做醫療、芝山生活家做健康

前年,余儀呈籌措資金將原來64坪的場地換上招牌,將診所轉建成「芝山生活家」;原本的診所則遷移到18坪的新址,與64坪的健康促進場地合計,正好吻合余儀呈「小醫療、大健康」的比喻。

「芝山生活家」不談醫療,是一個全然「實踐生活健康」的場域。走進前廳,高大的健身教練帶著一位穿著緊身運動衣的微胖女子,隨著動感十足的音樂,沿著一圈環狀的運動器材,努力地擺動身軀。環狀運動是藉由30分鐘的簡單有氧運動、伸展運動,充分訓練身體每個部位的肌肉群。他們汗流浹背、氣喘如牛,但看得出充滿了健康的暢意!

除了環狀運動,芝山生活家還提供各種各樣的健康課程讓民眾學習,包括推拿養身、有機食品、有氧舞蹈、生活園藝、整脊、氣功等;也引進低溫烹煮食物的器具,除了教導民眾低溫煮食、不煎不炸的好處外,還可提供來生活家運動的民眾健康的食物。

余儀呈讓診所與芝山生活家並進,以論人計酬的模式經營,雖然想讓民眾同時擁有醫療與促進健康照顧,但是,要民眾加入芝山生活家的會員並不容易。民眾在尚未建立正確的生活健康觀念前,很難有動力進行健康生活的練習實踐。所以,診所必須提供足夠的誘因,讓病人們到芝山生活家學習健康生活,只要加入的人越多,診所耗費的醫療費用就會減少,節省下的健保費會越多。

余儀呈解釋,健保局提供六家診所的論人計酬年度虛擬總額約有1.4億元,預計總共照顧8,936名家庭醫師會員的健康。診所將先自行投入資金來營運芝山生活家,並每年拿出固定經費作為會員們的紅利,讓他們免費加入芝山生活家會員,並把每年健保節省下的金額的50%,繼續回饋給芝山生活家的會員,讓他們有更多紅利額度去從事環狀運動、上健康的課程。一旦民眾投入芝山生活家後,便會體會到健康生活的好處,隨著觀念的改變,生活越健康,就越減少去診所就醫的機會。

若這個模式能上軌道,診所醫師就可退出芝山生活家的營運,交給其他的專業團隊經營;而民眾越健康,醫生就可減少醫療時間,提高生活品質。如此一來,醫生、民眾皆獲利,可謂雙贏。

余儀呈信心滿滿,期待將來芝山生活家的模式能成功,即可複製到全台各地,讓民眾學會真正的健康生活。他說:「健保只能解決疾病,不能製造健康。可是只解決疾病,生活習慣不改的話,每天就在製造問題;一製造問題就用藥去撲滅它,隨著年齡增長,總有一天藥也解決不了問題。健康的根本是你得去徹底改變生活的習慣和觀念,我們現在就在做根本上的這件事!」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權貴們正在瓜分中國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權貴們正在瓜分中國。 「清廉」的習王儲與其家族的財富精英 6月29日,美國彭博通訊社(Bloomberg)…
「脫北者」悲歌 遣返北韓後成宣傳樣版
今年2月12日,北韓第三任領導人金正恩為鞏固其最高領導地位,無視國際譴責進行了第三次核子試爆,之後更囂張挑釁地多次向鄰近的日本海發射飛彈。…
從一個陷阱到另一個陷阱
何清漣女士與程曉農先生的《中國:潰而不崩》,分析當前中國問題與前途,我有幸先睹為快。以前有個《Taiwan News財經文化週刊》,…
范蠡急流勇退,有捨有得
在媒體版面上活躍的公眾人物中,有不少政商名流。許多經商者富可敵國,緊抓著國家經濟命脈,甚至還跨足政治圈,參與國家政策。…
國安陰影下香港的亂套
在北京制定的《香港國安法》於2020年年中在香港開始執行後,香港改變了面貌,昔日香港已不復在。然而北京還嫌不夠,今(2024)…
助人為樂的「貴人」
在章思廣和郭逸萍的築夢故事中,有一位「貴人」在兩人創業的關鍵時刻伸出援手,讓他們得以度過難關。這位關鍵人物是助人為樂的「松園民宿」…
二條通綠島小夜曲 來日式老屋喝咖啡
生意正好的傍晚時分,「二條通綠島小夜曲」每一張桌上都點起了小蠟燭,燭火閃爍著光亮,在夜色裡溫暖了這間咖啡店。這棟屋齡將近百年的建築物,…
老友伯的傳奇故事
我父親在老家有一個經歷頗為傳奇的朋友,這裡姑且稱他為老友伯吧。 大約是三十年前吧,老友伯還很年輕。初冬的時候,他步行去一個很偏遠的山區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