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下午2點46分,震度達芮氏9.0的地震襲擊日本東北。隨後,出現高逾十三、四公尺,甚至二十公尺的海嘯襲捲岩手、宮城和福島縣的沿海
隨著紀錄畫面的全球放送,世人親眼目睹了滾滾黑浪將房屋沖走,船隻、汽車載浮載沉,彷彿玩具般隨波逐流;逃到高處的人們,焦急地丟繩索給較低處受困於車頂、屋頂的民眾,將他們一一拉到安全處;但有更多來不及逃走的居民,瞬間被捲入浪中,包括一些協助居民先行逃離的鄉鎮公所職員
這場日本近代史上最重大的自然浩劫,截至4月10日,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數已達13,013人、失蹤人數14,608人。而在各地避難所,仍有超過15萬災民等待進一步援助。
更不幸的是,由於海嘯導致福島核電廠1、2、3號機爆炸及4號機起火,引發核幅射外洩。第一核電廠危機,還到達國際標準最嚴重的7級,和史上最嚴重的俄羅斯車諾比災變同級p>
以上彷彿好萊塢災難片《2012》的末日景象,活生生地發生在你我面前,震驚了全世界!
現象1
日本社會令人動容的「沉著理性」
然而,面臨重大天災,日本人所表現出的沉著鎮定,舉世矚目。
災區數十萬計的災民不管是購買物資、領取食物飲水,都井然有序地排著隊;就連著急聯繫親友,也一樣排隊在救濟中心打電話,沒有出現爭吵、插隊情形。
由於遭逢多次地震危害,日本舉國重視防災演習。11日當天,平時紮實的防災訓練派上用場,多數公司行號的員工、學校的師生們,冷靜、迅速地依照平日防災演習的方向撤離;東京的新幹線與地鐵、電車都停駛了。車上的乘客雖然倦極,但依舊保持安靜,耐心等待;地鐵站外則有上千人默默地排隊等車。知道當天無法返家後,日本政府開放東京都政府大廳、東京體育館、大學校舍等地讓人們前往休息,並發放毛毯、瓶裝水。人們坐在樓梯兩側休息時,還井然有序地確保中間暢通。有網友見狀評論:「這是教育的結果,不是GDP能換來的。」
災後第二天,一晚沒回家、疲憊的上班族們,凌晨四、五點又到車站等車。看到電車來了,人們仍然繼續排隊,沒有人插隊。
公路上的車子,則因交通管制陷入車陣中,塞車近12小時,但極少聽見喇叭聲。有日本華人在網路上發帖說:「我在開車,路上塞車,但也毫無喇叭聲,眼前的一切,彷彿一個場面巨大的無聲電影。」隨著管制解除,車流陸續恢復正常。
新宿車站前的計程車招呼站,也有上千人安靜地排隊等待。唯一還能通話的公共電話亭外默默排起了長長的人龍,電話公司則讓民眾拿起話筒就能免費通話,不必再投幣或插卡。三多利公司宣布所有販賣機免費供應產品、7-11和全家便利商店則免費提供食物與飲料。
一位在東京蘋果電腦公司工作的員工表示,11日晚上,經過了七個小時118次餘震之後,蘋果電腦依然沒有關門──因為當時人們對外的交通與通訊都中斷了,手機打不通、火車不能運行,街上連一輛計程車也沒有。成百上千的人們湧入蘋果電腦商店觀看新聞,通過Twitter、Facebook、Email等和家人聯繫。員工們拿出了充電器替人們的手機或電腦充電。「即使到了必須關門的晚上10點,還有大批的民眾聚集在我們的店門口使用Wi-Fi網路,因為這仍然是唯一與外部世界保持聯繫的方法。即使必須關門,很多員工依然留在店門外幫助人們使用iPhone,教人們如何連接Wi-Fi等。」
更令人動容的是,在重災區宮城縣的南三陸町,建築物幾乎全部夷平,全村近乎滅絕,死亡與失蹤人數逾萬。災後,人們回到家園找尋親人遺體,卻沒有人哭泣、憤怒或歇斯底里。英國戰地記者湯森(Alex Thomson)表示:「他們只是默默地、保持尊嚴做著該做的事。」而救難人員尊敬、小心翼翼地裹覆死難者遺體的態度,也讓湯森肅然起敬。
驚慌、恐懼是正常的情緒,但日本社會沒有被慌亂主宰,反而理智地做著力所能及的避難與救災行動。
現象2
日本政府令人訝異的「消極無力」
日本大地震後,相對於日本民眾在災難中所表現出的冷靜有序,日本政府的危機處理能力,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首先,日本政府的救災行動似乎過於消極,常常拒絕外國援助。如美軍想提供直升機前往災區救援,日方卻表示「需根據受災地區的情況具體分配各國支援」,婉拒美方立即的援助;東南亞國家想贈送幾萬床毛毯,日本政府卻規定「毛毯尺寸要80公分正方」才行;此外,日本表示需要救難犬,有國家願意送到日本,結果犬隻在機場檢疫,卻要花上一個月。雖然後來因為事關緊急,檢疫可縮短為一週,但在那一週內,日本卻沒有能力照顧救難犬,結果救難犬自始至終沒踏進日本。還有的國家想贈送食品賑災,日本政府也表示,無法根據日本食品安全標準檢驗的食品以及沒貼日文標籤的食品,一概沒辦法收下。
不需外援也罷,麻煩的是,日本政府本身的救災能力,讓外界捏了不少冷汗。海嘯後所有的災區交通都中斷了,自衛隊派遣計畫一再更改,救援速度緩不濟急。面對質疑,日本中央政府的反應是:第一、要賑災,可是沒有人來跟我報告情況,要怎麼做?第二、高速公路壞了,產業道路也不能走了,怎麼去賑災?
對此,台大日文系主任徐興慶深覺不可思議:「日本軍力這麼強,有這麼多直升機,有這麼多救援物資,政府就要去空投啊!就不斷地空投!不要管丟甚麼,你空投,民眾自然自己會去分配。日本人就是很理性的民族,他們會井然有序、很安靜地排隊去分配。可是政府沒有去,人就算救出來,卻因為欠缺取暖的毯子導致凍死徐興慶認為日本政府態度非常消極、被動,令人難以諒解。
「災區晚上很冷,沒有電不可能開暖氣,暖爐要用的油也送不進去。有30%到35%的災民是老年人,他們聚集在體育館,地方很大,毯子不夠。可是暖爐最晚開到9點就全部關起來,因為油不夠用講到這裡,徐興慶十分不忍。
而福島核電廠事故發生後,日本政府的危機處理能力與掌握發布訊息的速度,也遭到國內和國際輿論的激烈抨擊。3月11日,地震發生後,美國政府隨即向日本提出讓福島核子反應爐冷卻的技術支援,並願意提供輻射偵測裝備,但日本政府皆以「時間還太早」拒絕美方。
3月12日下午,福島核電廠1號機發生爆炸,東京電力公司一開始輕描淡寫:「有白煙和巨響。」日本政府也搞不清楚到底發生了甚麼事。直到爆炸五個小時後,才證實發生爆炸事件;而要不要疏散居民,竟也一直猶豫不決,一再推遲擴大疏散範圍。之後,核電廠四個機組接連爆炸,終至造成最嚴重的7級核子事故。在這期間,連國際原子能委員會也無法及時從日本政府處得到最新消息,造成誤判情勢;CNN等國際媒體,也因為日本政府沒有告知清楚資訊而誤報新聞。
面對各界責難,首相菅直人的解釋是:「東京電力公司的報告太遲。」社民黨主席福島當即批評:「應該更早知道狀況,政府的反應太慢了。」曾發生車諾比核災的俄羅斯,也指出日方反應太慢,還發生俄國核能專家等不到日本簽證赴日協助的事情。
同一個日本,面對一個大地震,卻震出外界對日本截然不同的評價──人民「沉著冷靜」,政府「混亂無力」。其中道理安在?未來的日本又將走向何方?以下便是深入的分析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