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經驗

蜂蜜與刀刃?兩岸經濟及金融合作的效應與後果

2008年12月15日兩岸海運開始正式直航,基隆港有四艘裝滿貨櫃的首航船舶,包括萬海航運明春輪、陽明海運宇明輪、台航桃園輪及華榮康平輪,分別前往廈門、上海以及太倉
Getty Images
第28期
陳博志
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兒舐之,則有割舌之患──《四十二章經》,迦葉摩騰與竺法蘭譯

各種經貿政策多是有利有弊,恰當的政策是要衡量利弊的大小,盡可能增加利而減少弊,不要為小利而冒大弊之風險。但在兩岸經貿政策上,馬政府和許多人卻只言其利而忽視其弊,並因而忽略對可能之弊該先做的預防或救濟措施。本文列舉的眾多例證顯示,他們幾乎在所有兩岸政策議題上都忽略了可能的弊害,也就是都只談蜂蜜而忽視刀刃。這種單一方向的偏差不管背後的原因是甚麼,都將使各政策的風險和弊害層層相加甚至相乘,而成為巨大的國家整體風險和弊害。

兩岸經貿政策常忽略各種弊害,主要的經濟性原因包括:重視私人能直接得到的利益而忽略整個社會間接會受到的傷害;看到明顯的利益而忽視潛在或不必然會發生的弊害;注重當前的利益而忘掉未來要付出的代價;以及有人故意誇大利益而掩飾弊害等情況。

弊端一:重私利而輕公害

先就重私利輕公害的現象來看。很多商業利益都是歸私人所有,可能得到的人必大力鼓吹,但其弊害卻由許多人甚至全民分擔,是公害,而一般人常因個人受害不大,不願出力來揭發和反對這些弊害。所以很多政策即使社會總損失遠大於私人利益,支持私人利益的聲音卻仍大於防止社會損失的聲音。

譬如兩岸直航確可讓產品和旅客的往來更方便,這是私人可得到的利益。但直航難免影響國家安全,也會增加預防疾病傳染、走私、偷渡的困難。但馬政府在推動直航時不只不提這些成本,甚至也因而未採取必要的防範措施。

又如企業為降低成本而外移,對企業可能是有利的,但企業丟下勞工而造成失業,債留台灣,使相關產業的生產鏈中斷,或者使技術外流,是全民的損失,而馬政府對這類社會損失卻未採取任何補救的對策。

馬政府積極要讓中國企業來參與所謂愛台十二大建設。這從政府的「私利」來看是有利的,因為可以減輕政府經費不足的困難。然而從公共或國家整體的角度來看,在這不景氣的時候,政府的做法將減少本國企業的商機,更減少本國工程人員和設備的就業機會。

弊端二:重表利而輕風險

其次來看重表面利益而輕潛在風險的現象。一個幾乎小孩子都知道的風險對策,就是不要把雞蛋全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但目前我國出口超過40%是賣到中國,對外投資更是八成以上集中在中國,但馬政府卻完全不在乎這種市場過度集中的現象,絕大部分的政策主張反而都是在擴大和中國的往來。

集中依賴中國也有對方政策變動或故意抵制的風險。澳門高度依賴中國觀光客,最近中國大幅減少赴澳門的簽證,結果澳門的賭場幾乎要倒掉而經濟大受衝擊。中國不久前才因奧運聖火在巴黎被困而由旅行業者「自動」停止出國來處罰法國。最近法國總統接見達賴喇嘛,中國又再度提出停止採購的威脅。

馬政府十分期待中資卻避談中資將來撤走,特別是結合雙方政治歧見或中國軍事演習而撤走時,對台股可能造成的強大殺傷力。馬政府也未注意更談不上防範中資來台控制我國重要企業,或者介入企業經營權爭奪戰的風險。其他先進國家對來自外國主權基金的投資都十分小心規範,馬政府對來自敵國的投資卻是張開雙臂、毫無設防地歡迎。

江陳會時江丙坤先生提出要和中國做外匯互助,未得到陳雲林的積極回應。近日馬總統又重提這主張。但我國和中國同屬全球外匯準備最多的國家,我們都不會因為國際經濟波動而出現外匯不足必須外國協助的情況,因此雙方並無互助的必要。我國唯一可能出現急需外匯的情況,是像1996年飛彈危機那種來自中國的軍事威脅。而屆時它還會依約提供外匯來幫助我們穩定幣值嗎?

弊端三:重近利而輕遠害

第三來看偏重當前利益而忽略未來代價的現象。當初我國勞力密集產業因工資上漲和新台幣升值而外移時,大部分人都認為這是必要的事。然而下游產業外移之後,有些上游產業開始覺得到國外投資生產以接近下游更為有利,有些上游產業則因進口國的貿易障礙和租稅獎勵而被迫外移到進口國。換言之,原來不必外移的產業,因部分產業外移而被迫外移,這個代價是最初之產業外移時所看不到的。

直航的議題也是這樣。為了讓已有往來的人更方便,我們該有更便捷的交通。但交通便捷之後就有更多人往來,因此又會要求更進一步便捷化;這種去了更要再去、通了更要再通的現象,就是諾貝爾獎得主諾斯所說的途徑依賴(Path dependence),也就是過去的途徑影響乃至決定了未來的途徑。若過去的途徑並不是最好的途徑,長期來看雖然以改走其他途徑較為有利,較短視的人還是會因既有且看得到的利益而反對。

台灣的鐵路一開始用窄軌,後來做雙軌化、電氣化、北迴線、東線和南迴線時為了利用既有的鐵軌、月台以及車輛等設施,每個階段似乎都以繼續用窄軌較省成本。但當這些建設都做完,回顧來看,我們既然要加那麼多建設,至少在電氣化時就該有決心換成較快速平穩的寬軌,而不要珍惜已投下的那一點窄軌設備之成本。但途徑依賴使我們一直用窄軌,直到十多年前實在沒辦法了,才只好另外建高鐵。

兩岸政策也陷入這種途徑依賴,甚至連達賴喇嘛都不敢讓他來,國旗不敢掛,示威嗆聲的人也要隔離甚至抓起來。這樣的途徑依賴會走到甚麼地步?要不要及早換新軌道?都值得人民深思。

弊端四:誇小利而隱大害

最後來看誇大利益而掩飾弊害的現象。這也是馬總統最近一再說直航可以讓台灣農產品更容易賣去中國。但實際的情況是中國賣來台灣的農產和農產加工是台灣賣去的五、六倍,運輸更方便之後,中國多賣來的也很可能是台灣多賣去的五、六倍,台灣農民的總生意反而會減少。

直航可能吸引更多中國觀光客是政府宣傳的利益,但台灣人民去中國玩也變得更方便,政府卻避而不談。而去渡假的人還會帶回很多中國低價的產品而傷害國內的生產和零售業。

馬政府誇大直航利益的一個重要依據,是說台灣為東亞地理中心,所以只要直航,台灣就自然成為亞太航運乃至營運中心,有這麼大的利益,似乎就不必去管其他的弊害。可惜台灣是亞太或東亞地理中心的說法是根據國民黨推動亞太營運中心政策時的一項錯誤資料或謊言而來(請參閱《看》雜誌第6期拙文〈台灣能做中國的中心和門戶嗎?〉)。

我也曾多次公開指出這個錯誤,但馬總統直到上週還多次引用這個錯誤的數據,而主張只要直航台灣就可以成為中心。

直航不等於航運中心

馬政府和相關人士現在也許有點擔心直航的效益和他們吹的牛有很大的差距,所以開始消毒說,因為太晚才直航,時機有點錯過。馬蕭競選時甚至說,若早就直航,中國貨來台轉運,中國的海港就不會發展,甚至連上海大小洋山港都可能不會蓋。但那麼多貨品在中國生產出口,航運豈會不去中國而來台灣載中國貨?前年全球20大貨櫃港有7個在中國,其總運量是高雄的9倍。試問這些貨都來高雄轉運,高雄承擔得了嗎?何況中國若自己不建港,這麼多貨要怎麼運來高雄轉運?自己建了港又何必來高雄轉運?

金融往來,安全堪虞

這種誇大兩岸往來利益的現象,在金融議題上甚至可以把不利的事說成有利。以往在我國銷售的外國證券基金不賣超0.1%的中國股票,馬政府說要大幅放寬至10%。然而這乃是允許台灣人民間接買更多中國的股票,是資金流向中國,所以這個想拉抬股價的政策反而會使台灣的股價下跌。倒是中國的機構誠實地說是台資要救中國股市,所以我們政策宣布次日反而造成中國股價上漲。

馬政府也把開放台商及中國企業來台上市當成救股市的政策。但上市乃是印股票換鈔票;旺旺和康師父回台上市時,台灣股價下跌,因為很多人可能為買它們而須賣掉統一的股票。

中國QDII(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之縮寫,即合格的境內機構投資者)目前若來台投資,總投資頂多是300多億元新台幣,不到目前我國股市外資總額的百分之一,也只有近幾月由我國流出之外資的大約三十分之一,對我國股市的影響當然不大,但這種陸資來台的可能性卻已多次被用來當做炒高股價和鼓吹兩岸金融合作的題材。

銀行赴中國設分行的議題,被講成好像我們的銀行去那裡可打下很大的市場,但實際上我們是否有競爭力卻很成問題。去設分行所引起的資金外流、在中國的風險傳回台灣而造成國內金融危機,以及相對必須讓中國銀行也來設分行的損失等等,政府更完全未計算,也未採取防範的措施。

最近全球不景氣,政府不去瞭解中國因不景氣而提高貿易障礙,或向國外傾銷產品對我國的傷害,並加以防範,卻把我們很難獲益的中國擴大內需政策當成救世主。

共同市場,拉低工資

在全面性的議題方面,馬蕭競選時提出建立兩岸共同市場的主張,談了一些共同市場的利益,卻忽略共同市場需讓對方勞工自由來工作這項重大的成本。

馬政府和相關人士也常為誇大兩岸經貿往來的利益,而說我國歷年合計對中國的出超大於整體的出超,也大於我國對中國投資總金額,所以若沒有和中國的往來我們就會入超,而和中國往來我們是賺到。但這也是完全錯誤的說法。出超是出口品換來的,而出口品生產要很多成本,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賺的」,而且很多東西不出口到中國也可出口到其他國家。所以出超不等於是賺的錢。這些出口品也要用很多進口原料和設備來生產,而要花掉很多外匯,所以即使只從外匯收支來看,對個別國家的出超也遠小於因此而多收到的外匯。所以不和某國貿易所會減少的出超,只是對該國出超的一小部分。

鎖國之說,子虛烏有

兩岸往來利弊最大的一種誇大說法,是說我國過去鎖國,沒有利用中國的機會,所以經濟發展輸給其他國家。實際上我國出口有40%賣去中國,其他國家最多只有兩成多賣去中國。我國平時每年有2%以上GDP的資金去中國投資,也遠高於其他國家,美國和日本都只有不到GDP千分之一去中國投資。所以我國利用中國機會的程度遠大於其他國家,絕非鎖國。

誇大兩岸往來利益的謊言極多,實難一一列舉,但其中最荒謬的也許是馬英九先生所說的一個,他曾說雄貓來台灣之後,中國為了避免傷害雄貓,就不會用飛彈打我們。如今雄貓來了,馬英九也許可藉此不再要中國撤飛彈了。

本文列舉這麼多馬政府和相關人士高估兩岸往來之利益和忽視或掩飾其弊害之事證,目的在證明這是特意誤導人民。若政府只是無知或偶然犯錯,不致於這麼多問題同時都是誇大利益而忽略損失,同時也未採取必要的措施來防範或降低可能的損害,而卻找不到一個他們未高估利益而又未低估損害的政策。這麼多事實證明馬政府和相關人士在兩岸政策上掩蓋刀刃和誇大刀刃上的蜂蜜。蜜裡藏刀的居心何在,人民要有覺悟。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放下自我 終能成就自我的大長今
韓劇《大長今》轟動一時,故事傳達了勇氣與堅持,是其能收視長紅、震撼人心的關鍵。 人生的所謂「前途」不在獲得財富尊榮,而是不放棄真理。…
五月天的樹海與花海
時序進入五月,在北台灣,只要走到郊外往山頭一望,眼前的景象您一定不陌生。這片林口台地的山頭上滿滿一片樹海,穿插著白色與金黃色的花海。阿丹說…
奇人異事
 俄羅斯夫妻 照顧孤兒小熊23年 人們飼養的寵物無奇不有。俄羅斯有一對夫婦斯韋特蘭娜與尤里潘特利寇(Svetlana…
請不要排擠我的錢
經濟學家常常關注的一個問題是「各項公共政策的效果」。探討這個效果有兩個目的:第一是了解該政策有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翁松燃、姚嘉文世紀對談:川習政治下的台灣處境
川普上任美國總統後,為改變前朝作風,正雷厲風行、強力施政。習近平五年前就任中共總書記,面臨江澤民集團的奪權陰謀與貪腐遍地,…
中國貪官數量 官民認知差距大
從官方口中的「極少數」到民眾的「無官不貪」,在中國,貪官數量似乎超過人均收入、住房面積等成為最具爭議的數字。 中共政法委機關報《法制日報》…
聖誕不一樣!認識各國奇特的聖誕習俗
原本是宗教節日的聖誕節,如今已成為兼具文化意義與促進商業活動的全球性慶典,從教會到市街、百貨等,盡皆瀰漫著歡樂溫馨的氣氛,…
長女與弟弟
在一個重男輕女的社會,做人家的女兒實在是滿辛苦的,爸媽可能只重視兒子,而把自己當作「賠錢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