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走邊看

海端布農文物館 探訪傳統足跡

布農文物館是海端鄉舉行重要活動的場所。
藍慧中
第80期
藍慧中
獵人的原鄉--海端,是布農族的原鄉。2010年歲末來到布農文物館,正逢「『緣』來我們在一起」特展開幕。特展結合了不同族群的創作,呈現作品背後的深層文化,有人說能看到真是幸福……

從台東往北出了關山鎮,右轉進入南橫公路的起點。不遠,一座印有布農族圖騰的加油站映入眼簾,再往前,橫跨馬路的天橋上,「歡迎蒞臨海端鄉」幾個大字熱情招呼著來賓!

海端,是布農族的原鄉!順著豎立在天橋正中央指向空中的巨箭仰望,藍天白雲如此清澈,環顧四周,鮮黃翠綠相間的台灣欒樹、原住民圖騰石雕以及路燈上獵人射箭的標誌,處處洋溢著濃濃的布農風情!

布農文物館和布農傳統文化園區,就座落在天橋兩側。這裡保存了布農族的傳統文物,是認識布農族文化的重要場所。南橫公路從這兒往前延伸,經霧鹿、利稻、向陽、埡口,直到高雄縣。只要不趕時間,經過這兒,都值得停下腳步,享受世外桃源般的寧靜和純樸自然風光。

懷舊照片,記錄布農生活足跡

布農文物館園區入口處,豎著拉馬他星星石雕像,碑文上詳細記錄了這位布農族抗日英雄的故事。原本散居在高山深谷中的布農族,日據期間因日人強迫下山而激起抗暴行動,拉馬他星星是其中的代表,也寫下這一頁血淚交織的奮鬥史,流傳下來讓子孫知道,布農族祖先有著維護族群命脈而永不屈服的無私和勇敢。

布農文物館是一棟三層樓高、內外布滿木雕圖騰的雄偉建築。一樓是南橫旅遊服務導覽中心,提供完整的旅遊諮詢服務。二樓故事館,每年會依不同的主題辦特展。三樓的常態展示區和視聽室,展示布農傳統生活器具衣飾等。

從一樓到三樓斜坡走道的兩邊牆面,掛滿了懷舊老照片,記錄著海端鄉布農族人從日治到光復初期,再到四、五十年代的生活點滴。照片讓過去的足跡並沒有隨著耆老的凋零而消逝,反而鮮活呈現,讓人恍若走進時光隧道。

瀏覽時,館內工作人員指著照片告訴我:「那是我的阿嬤,我在這裡。」照片中的小小女孩,經過時光洗禮,化身眼前成熟豐潤又美麗的布農婦女。

打耳祭、收穫祭、新年祭,在廣場上完整呈現

擁有樂天豪爽性格的布農族,傳統生活以農業和狩獵為主。文物館兩側,分立著射箭的勇士和以杵搗臼的婦女,正前方的大型表演廣場,是舉行活動的場所。傳統的祭典文化如打耳祭、收穫祭、新年祭等,在這塊廣場上完整呈現。

布農族是優秀的獵人,善於獵狩又取之有道,狩獵回來後還要報戰功。遊客想體驗獵人射箭的英姿,可以請文物館安排,學習布農族獵人舉起弓箭的豪邁。

坐在廣場階梯上,靜靜傾聽,遠方似乎傳來布農族獨特的八部合音,沒有歌詞、逐漸上升的和音,是向天神傳達最真誠的敬意。在這兒可以感受到傳統其實並不遙遠,只是被時空隔開了;布農族人透過靜態文物和動態活動,將傳統和現代連結,讓文化不斷層。

各族群創作,展現深層文化

2010年歲末來到文物館,正逢「『緣』來我們在一起」特展開幕。很幸運的,我們親耳聆聽到海端社區布農族傳統古調吟唱班天籟般的歌聲,歌詞充滿頌讚天地的歡欣。這群演唱者都是耆老輩分,卻有著如赤子般的純真自然,十分動人。

免費參觀的特展,結合了不同族群的創作。海端鄉余尚志鄉長特別強調,雖然族群不同,但生命的來源是一樣的,大家因緣分而相聚,一起努力傳承文化。風趣幽默的余鄉長,熱情親切地和鄉民互動,展現大家長的風範和慈愛。

精緻的特展呈現作品背後的深層文化,有人說能看到真是幸福。其中最遠有來自蘭嶼雅美族國寶級造舟工藝師張馬群、張世凱父子的拼板舟。張世凱的問候語十分溫馨:「各位家人好!」沒有華麗的詞語,有的是把大家當作家人的純樸和真摯。

廣場上排隊射箭的小朋友,讓平日沉靜的文物館,寒冬中洋溢著歡樂和陽光。承辦人高金蘭告訴大家,這是祖先傳下來的文化,將展到2011年3月27日,可以預約導覽,或安排部落深度旅遊。

咪呼咪尚,我的布農族朋友

布農族人十分熱情,一位初見面的婦女用布農族語跟我說:「很高興認識你!」當我學習用布農語講這句話時,她又告訴我,下回再來時,要改說:「很高興遇見你!因為我們已經認識了。」

雖然記不住這麼多種的問候語,但「咪呼咪尚!你好嗎?」卻是簡單又親切的布農族問候,其中也有「祝你平安」、「祝福你」的意思。在離開文物館的路上,充滿感動的心裡想著:「咪呼咪尚!我的布農族朋友,下回我還會再來的!」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解讀人類十大常見夢境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在現實中做不到、沒勇氣做的事情,在睡夢中卻有出乎意料的表現和結果;在夢中發生驚恐、遺憾的事,醒來後慶幸那只是一場夢境。…
以色列新總理的老問題
2月10日,以色列舉行全國大選,產生新的總理。但不管誰來組閣(以色列是內閣制),都將面對老問題,那就是以色列的生存和自己人民的安全問題。…
登山者必備離線地圖 新創APP Hikingbook持續登頂
台灣多山,陡峭的山勢、多變的氣候以及茂密的林相,增添登山的樂趣與挑戰,但也因此增加了風險。台灣每年總會傳出登山者受困山中的事件或山難,…
賣刀不如去賣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11年9月1日第17期《求是》雜誌上發表的文章──〈關於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
梁振英是否地下黨員掀風波
由於近來香港特區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的異常表現,被認為要競逐下一屆特首的步伐越來越快速;加上中共製造的「幹部治港」輿論的配合,…
警惕中國的銳實力
▲中共的全球媒體擴張,被喻為「紅色滲透」。Fotolia    …
台灣「百萬導遊」公開陸客旅遊業黑幕
何謂「百萬導遊」?年薪一百萬?還是月薪一百萬? 都不是。「百萬導遊」的意思是,一團中國觀光客從進入台灣到離開,短短七、八天的時間裡,…
要領導,就要扮好領導者的樣子
有一句西諺說:「在羅馬,就舉止像個羅馬人一樣」(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在中文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