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走邊看

海端布農文物館 探訪傳統足跡

布農文物館是海端鄉舉行重要活動的場所。
藍慧中
第80期
藍慧中
獵人的原鄉--海端,是布農族的原鄉。2010年歲末來到布農文物館,正逢「『緣』來我們在一起」特展開幕。特展結合了不同族群的創作,呈現作品背後的深層文化,有人說能看到真是幸福……

從台東往北出了關山鎮,右轉進入南橫公路的起點。不遠,一座印有布農族圖騰的加油站映入眼簾,再往前,橫跨馬路的天橋上,「歡迎蒞臨海端鄉」幾個大字熱情招呼著來賓!

海端,是布農族的原鄉!順著豎立在天橋正中央指向空中的巨箭仰望,藍天白雲如此清澈,環顧四周,鮮黃翠綠相間的台灣欒樹、原住民圖騰石雕以及路燈上獵人射箭的標誌,處處洋溢著濃濃的布農風情!

布農文物館和布農傳統文化園區,就座落在天橋兩側。這裡保存了布農族的傳統文物,是認識布農族文化的重要場所。南橫公路從這兒往前延伸,經霧鹿、利稻、向陽、埡口,直到高雄縣。只要不趕時間,經過這兒,都值得停下腳步,享受世外桃源般的寧靜和純樸自然風光。

懷舊照片,記錄布農生活足跡

布農文物館園區入口處,豎著拉馬他星星石雕像,碑文上詳細記錄了這位布農族抗日英雄的故事。原本散居在高山深谷中的布農族,日據期間因日人強迫下山而激起抗暴行動,拉馬他星星是其中的代表,也寫下這一頁血淚交織的奮鬥史,流傳下來讓子孫知道,布農族祖先有著維護族群命脈而永不屈服的無私和勇敢。

布農文物館是一棟三層樓高、內外布滿木雕圖騰的雄偉建築。一樓是南橫旅遊服務導覽中心,提供完整的旅遊諮詢服務。二樓故事館,每年會依不同的主題辦特展。三樓的常態展示區和視聽室,展示布農傳統生活器具衣飾等。

從一樓到三樓斜坡走道的兩邊牆面,掛滿了懷舊老照片,記錄著海端鄉布農族人從日治到光復初期,再到四、五十年代的生活點滴。照片讓過去的足跡並沒有隨著耆老的凋零而消逝,反而鮮活呈現,讓人恍若走進時光隧道。

瀏覽時,館內工作人員指著照片告訴我:「那是我的阿嬤,我在這裡。」照片中的小小女孩,經過時光洗禮,化身眼前成熟豐潤又美麗的布農婦女。

打耳祭、收穫祭、新年祭,在廣場上完整呈現

擁有樂天豪爽性格的布農族,傳統生活以農業和狩獵為主。文物館兩側,分立著射箭的勇士和以杵搗臼的婦女,正前方的大型表演廣場,是舉行活動的場所。傳統的祭典文化如打耳祭、收穫祭、新年祭等,在這塊廣場上完整呈現。

布農族是優秀的獵人,善於獵狩又取之有道,狩獵回來後還要報戰功。遊客想體驗獵人射箭的英姿,可以請文物館安排,學習布農族獵人舉起弓箭的豪邁。

坐在廣場階梯上,靜靜傾聽,遠方似乎傳來布農族獨特的八部合音,沒有歌詞、逐漸上升的和音,是向天神傳達最真誠的敬意。在這兒可以感受到傳統其實並不遙遠,只是被時空隔開了;布農族人透過靜態文物和動態活動,將傳統和現代連結,讓文化不斷層。

各族群創作,展現深層文化

2010年歲末來到文物館,正逢「『緣』來我們在一起」特展開幕。很幸運的,我們親耳聆聽到海端社區布農族傳統古調吟唱班天籟般的歌聲,歌詞充滿頌讚天地的歡欣。這群演唱者都是耆老輩分,卻有著如赤子般的純真自然,十分動人。

免費參觀的特展,結合了不同族群的創作。海端鄉余尚志鄉長特別強調,雖然族群不同,但生命的來源是一樣的,大家因緣分而相聚,一起努力傳承文化。風趣幽默的余鄉長,熱情親切地和鄉民互動,展現大家長的風範和慈愛。

精緻的特展呈現作品背後的深層文化,有人說能看到真是幸福。其中最遠有來自蘭嶼雅美族國寶級造舟工藝師張馬群、張世凱父子的拼板舟。張世凱的問候語十分溫馨:「各位家人好!」沒有華麗的詞語,有的是把大家當作家人的純樸和真摯。

廣場上排隊射箭的小朋友,讓平日沉靜的文物館,寒冬中洋溢著歡樂和陽光。承辦人高金蘭告訴大家,這是祖先傳下來的文化,將展到2011年3月27日,可以預約導覽,或安排部落深度旅遊。

咪呼咪尚,我的布農族朋友

布農族人十分熱情,一位初見面的婦女用布農族語跟我說:「很高興認識你!」當我學習用布農語講這句話時,她又告訴我,下回再來時,要改說:「很高興遇見你!因為我們已經認識了。」

雖然記不住這麼多種的問候語,但「咪呼咪尚!你好嗎?」卻是簡單又親切的布農族問候,其中也有「祝你平安」、「祝福你」的意思。在離開文物館的路上,充滿感動的心裡想著:「咪呼咪尚!我的布農族朋友,下回我還會再來的!」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195 國大團結 巴黎氣候協定抗暖化
2015年12月12日,在一片掌聲中,全球氣候峰會終於通過了由195個參與國共同協商完成的氣候協議草案。…
中國樓市「金九銀十」今何在?
在中國房地產市場高速發展的十餘年裡,每年的9月至10月都會迎來一波銷售高峰,被業內人士稱為「金九銀十」。然而2017年中國各地在限購、限貸…
解讀人類十大常見夢境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在現實中做不到、沒勇氣做的事情,在睡夢中卻有出乎意料的表現和結果;在夢中發生驚恐、遺憾的事,醒來後慶幸那只是一場夢境。…
令人神馳的花蓮海岸之旅
有句話說:「花蓮的土會黏人。」是壯濶的大山大海孕育出寬宏的特性來廣納異己,也吸引了不少外地人在此定居。 得天獨厚的海岸線,…
他們,為何選擇扶輪?
談起扶輪社,一般人膚淺的印象是──這是一群「有錢人」參加的社團,是老闆們交際聯誼,行有餘力捐錢做公益的組織。事實並非如此。在其中,…
菫色的大稻埕碼頭
菫色的橋、菫色的微光、菫色的招牌,連空氣也充滿了菫色的紫羅蘭花語,這是大稻埕碼頭給我的夜晚印象。唐朝詩人李商隱的詩〈錦瑟〉,真切卻又感傷,…
排灣族迎親隊伍
這是阿丹記錄台東縣達仁鄉排灣族土坂部落原住民婚禮的完結篇。婚禮當天,排灣族新郎會率領載著禮物的轎子隊伍,浩浩蕩蕩地親自到新娘家迎親。畫面中…
香港關注溫州鐵路災難
由於香港成為中國的一部分,中國每發生甚麼大事件,香港市民都有「患難與共」的心情,覺得不知道甚麼時候,類似的事件也可能在香港發生。於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