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走邊看

桃源谷 大自然編織的毛毯

桃源谷 大自然編織的毛毯
俯視桃源谷綠色草原,像極大自然的毛毯。
曾漢東
第78期
曾云
群山萬壑彷彿觸手可及 - 我們隨階梯在林蔭之間向上攀登,登上山頂草原,群山萬壑山巒疊翠;走在山稜線上,遙望遠端連綿而來的一座座山巔,彷彿觸手可及一般……

位於台北縣貢寮鄉境內,桃源谷奇美的自然風光成為熱門景點。無論是經驗豐富的登山客,或是僅想欣賞美景、共享天倫的遊人,都可以來這裡走走,駐足山巔,遠眺一望無垠的山海奇景。

四條路線各有千秋

攀登桃源谷共有四條路線:

沿大溪仁澤社區上山的大溪線,是多數遊人挑戰登頂的路線,需經整段陡坡,路線曲折蜿蜒,可藉此挑戰體力與耐力;習於攀登高峰的登山者多選擇此路上山。草嶺線則由大里或貢寮登上草嶺古道,再通往桃源谷。另一條石觀音線是從大溪的番薯寮上山,經過石觀音寺攀登至桃源谷。內寮線則是一條較為輕鬆的路線,開車蜿蜒而上,可直接到近山頂處,再向上攀登一小段路程,即能到達桃源谷海拔最高處。

不見盡頭的階梯

初次前往時,我們嘗試挑戰登山者的耐力。幾乎看不見盡頭的階梯規劃有序,直通向上,大塊石磚的鋪設稍減健行者的力氣。兩側樹立著各種招牌,介紹桃源谷有機會相遇的花草昆蟲。路程中邂逅牠們時,亦格外熟悉有趣。

我們隨階梯在林蔭之間向上攀登,遠離塵世喧囂,心情也開朗了起來。高度增加,視野也隨之遼闊,回頭眺望,來時路盡入眼簾。我們攀向山頂,逐漸掙脫樹叢的包圍,兩旁的景緻也由風衝矮林轉變為綠油油的草原。除去了樹林的遮蔽,此時映入眼簾的開闊景致令人驚豔不已,原來彷彿高聳入雲的山峰,竟然就在我們腳下;原來遙遠而雲深不知處的群山,是如此廣袤,登臨時看不見它樣貌的全部,卻能投入它帶來的壯麗景觀。我似乎能體會「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壯懷。

攀爬的過程,我因為坡度陡峭而感到辛苦。但是一登上山頂的草原,所有疲累隨即一掃而空。群山萬壑山巒疊翠,我們走在山稜線上,遙望遠端連綿而來的一座座山巔,彷彿觸手可及一般。佇立山頂,雲霧繚繞其間,高空的氣息清新舒暢;陽光自薄霧中灑落,篩下溫暖和煦,也染紅遊人的雙頰。我抬頭仰望,竟覺離天空好似沒有那麼遙遠。

山頂的牧場

因東北季風的強力吹拂,常年風勢的壓力讓植株發展受到限制,坡面上的綠草,梗短且密實,正是大自然編織的毛毯,美不勝收。廣袤的草原上,我們突見幾隻水牛低頭吃草,定睛仔細一望,驚見約四、五十隻牛群沒有圍欄正被悠閒放牧,養牛的老先生讓牛隻在山坡上自由走動,空閒時才前往照料,這裡幾乎已成了山頂的牧場。

前往的時日都是天氣晴朗,站在草原上眺望太平洋,波面靜如止水,偶爾才會因船隻駛過掀起漣漪。佇立海上的龜山島,宛如近在眼前。海洋似乎正以我們無法理解的語言與山脈對話,山海相語,意韻無窮。

無垠綠地 與海與與天接

秋冬季節,我們選擇開車直上山頂,蜿蜒上山的沿途,幾乎沒有聳天的植物,一望無際的景緻,彷彿可望盡遠方綿延的山丘。漫山的五節芒,在雲團中隨風搖曳,是此地的特殊景色,四季的風貌因此有所不同。

前往當天,巧遇一個帶著準備好的食物的家庭,他們開車直達山頂,只需要走幾步就能在涼亭野餐。從海拔高處的涼亭向下俯視草原、牛群與半面坡,絕佳的視野與天倫的歡笑,消閒的午後時光永不嫌多。

一望無際的綠地,與海相與,與天相接。桃源谷山巔的風光,讓人想要多次前往。下山時,我們遇上蕭老先生,他每天看顧牛群需上山下山好幾回,72歲高齡依然那樣硬朗而且開朗。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看股市:一個市場兩種遊戲
最近二家出版社分別來找我,想要再版我七、八年前所寫的兩本有關股票投資的書。歡喜之餘,也令我驚訝,因為當時所寫的內容,一般說來是非主流,…
美軍核子潛艇 百慕達三角驚魂奇航
滿載核子武器的美國「聖胡安」號核子攻擊潛艇2007年3月13日晚7時至14日凌晨5時,在著名的百慕達鄰近水域突然神秘失蹤。…
不斷轉型升級 柯耀宗整合出自我價值
  旅行世界各地、自由安排上工時間、客戶得事先預約時間進行企業輔導與個人諮商、授課時只需動口不動手……這樣的工作內容,聽來是否吸引人?…
全球金融危機 誰是罪魁禍首
不論是天災或人禍,災難發生後,總少不了究責之聲。這波全球金融大震盪,讓歐美等各國央行忙於救災,而且損失慘重。但央行「損失」的資產,…
波特教授到底有沒有支持ECFA?
競爭力大師波特(Michael Porter)到台灣來,有些報導稱:「波特說ECFA是台灣唯一的選項。」馬總統因此拿著這句話宣傳說:「…
政府主導的「資料戰爭」(二)
前期我介紹了北歐國家行政資料的開放與運用,導致北歐國家對全世界研究人才的「磁吸」作用,本文接續介紹北歐目前的「戰略」…
蘋果樹 讓廚房成為媽咪的伸展台
台灣人超愛買鍋的!電視購物三天兩頭就來一檔,百貨公司週年慶也少不了拿鍋鍋當主角,讓人不看不買都心癢癢。但是,台灣媽媽真愛買鍋嗎?其實,…
老友伯的傳奇故事
我父親在老家有一個經歷頗為傳奇的朋友,這裡姑且稱他為老友伯吧。 大約是三十年前吧,老友伯還很年輕。初冬的時候,他步行去一個很偏遠的山區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