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熱鬧

令人心痛:我們這一班集體染毒

第63期
石磊磊

最近,看到電視播報一則令人怵目驚心的新聞:高雄某高職夜校女學生全班40名同學中,竟然有30位集體吸毒。盯著螢幕上的畫面,我不禁深思:我們的教育、我們的社會到底怎麼了,怎麼會變成這樣?

全班同學集體染毒,堪稱台灣教育史上罕見的重大案件。在警方的調查報告中,部分毒癮較大的同學,每天購買毒品的花費就要400元。其中有十多名女學生因缺錢買毒,不惜出賣靈肉、脫衣陪酒。一名涉嫌販毒的同學更以全班同學為市場,積極經營下線,每賣出一包K他命可賺取50至100元佣金。為了賺取更多的買毒錢,販毒的同學於是更積極地開拓市場,將毒品散播全班。

而前往酒家脫衣陪酒的女同學中,有部分是因吸毒後沒錢支付,因而被要求前往酒店坐檯,踏進另一個萬惡的深淵。酒店經紀人先以「8小時可賺取薪資5,000元」為誘耳,招引女學生嘗試。但就讀夜校的同學放學時間已是晚上9點,每晚可陪酒時間只有4至5小時,未達經紀人口述的「8小時」,因而強迫被扣減薪資。如果女學生抱怨,則以「會讓家人知道妳在吸毒」威脅,讓同學們心有顧忌,不敢吱聲。

在毒品與酒店的雙重剝削下,女同學們失去生命的希望。一位學生被捕後說:「吸毒、坐檯陪酒,都是惡性循環的不歸路,我知道這樣不好、這樣不好!但我就是無法回頭。」她懷念過去半工半讀、對未來充滿憧憬的生活,但因一時步伐踏錯,如今過著悔不當初、渾渾噩噩的日子,對於未來沒有願景。

你覺得這則新聞看見了台灣甚麼樣的問題?

網友觀點:

天堂:

「吸毒、坐檯陪酒,都是惡性循環的不歸路,我知道這樣不好、這樣不好!但我就是無法回頭。」這句話道出了關鍵問題。其實這些年幼女孩,可能是因為好奇、因為朋友,或幾次的興奮,讓他們一步一步走向不歸路。這中間,一定有很多機會她們可以回頭,但是卻又被「會讓家人知道妳在吸毒」所威脅……這其實跟所有社會上青少年的犯罪,都是同樣的故事,都是一步一步走錯,卻不敢跟父母、老師講出來而越陷越深。中間的一個關卡就是「怕」。但這個「怕」,卻是父母、老師、學校、社會教育出來的,因為一犯錯,即使小錯,也被人們視為異類,造成孩子們根本不願意講出心裡話。

我覺得教育問題出在這邊,我們嘴上說多元價值,但心中其實還是單一價值,認為讀書最高尚!這個價值觀不從內心根本改變,那教育是很難改善的。

Kate:

人生的路就是不斷地修正再修正。中途看到一些小巷,或許也很想進去看看,當明知是一條無尾巷或暗巷就別走進去了,即使進去了,也是可以回頭再走出來,回到大路上。修正的過程需要一些勇氣,甚至可能會受點傷,但還是要勇敢地離開暗巷,離開這樣的環境。只要堅信自己是值得走更好的路,甚至日後還能以自身的經驗幫助那些迷路的人咧。

花兒:

唉!不知道看到這則新聞的教育學者、教育長官、教育界人士,心裡是甚麼感覺?如果心中沒有悲哀,沒有一點點的反省,那真是不配負責國家的教育工作。有人真的會真心誠意去關懷他們嗎?還是又把他們送到一些「視他們為異類」的場所去勒戒?

不知道這件事後續到底如何?如果有媒體持續關心這件事,又能好好保護這群孩子,我就會非常肯定這樣的媒體。不要把這些事情當一則簡單的新聞報一報就過去了!

呼叫王小兵:

染上毒癮最可怕的地方是它會消磨人的心智、讓人無法自拔,像個無底洞。很多染上毒癮的,整個家庭都會被捲入愁雲慘霧中,一直陷在一種惡性循環中。我想,這時給予毒癮者心理上的力量是很重要的,例如信仰的力量,讓他們心智能堅強起來,才能走出來。

Catherine:

看到這篇文章心裡覺得很沉重,猶記得在念書的時候讀過一句英文諺語:Curiosity kills a cat。當時不懂得為甚麼好奇心會殺死一隻貓,後來才瞭解原來貓是相當謹慎的動物。過度、不適當的好奇心是有害而無益的。在學生時期,同儕間的相互影響力是相當強大的,在全班都染毒的情況下,如果自己沒有一定的把持力與堅定的原則,便會淪落到被冠上「毒蟲」的下場。

「她懷念過去半工半讀、對未來充滿憧憬的生活。」相信有這樣想法的學生,一定還存在著原來純真的心態,只是生理上被可惡的「毒」給狠狠地禁錮著。我相信這些犯了錯的學生,心理上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是家庭不夠溫暖嗎?還是教育出了問題呢?發生此事的學校校長也很痛心,說要加強管理,但這並不只是單方面管理或者關心就可以解決,一個巴掌拍不響,若這些學生願意而且下定決心要脫離這種荒誕的生活,我想這些關心的話語才能真正地打入他們心中吧!

三月七日:

這篇文章寫出了毒品在校園氾濫情況之嚴重,令人憂心。除了學生因為好奇心而踏入歧途外,我卻想到是否也有「怕不合群而被同學排擠」、「如果不照著做就會被其他人欺負」的情況存在呢?之前校園霸凌事件也是屢見不鮮,若真是如此,這則新聞所呈現出的問題就更加不單純了。家長和老師真的要在課業之外,多用點心關心孩子們的生活才行。

Drift:

毒品真是當今社會非常嚴重的問題。這也牽涉到整個社會在風氣上的推波助瀾,舉例而言,像是在對青少年最有影響力的電影上面,時常看到吸毒的主題,讓人感覺吸毒好像可以像電影裡面的主角一樣帥;或是像電影主角一樣吸了毒可以不上癮,繼續過著光鮮亮麗的生活。所以青少年潛移默化地認為吸毒是一種帥氣的表現,當現實生活中毒品誘惑出現時,自然而然不會去拒絕,這是整個社會風氣使然,令人不勝唏噓!

Losingcat Li:

毒品泛濫、笑貧不笑娼,在功利的社會下,連學生都向錢看。沒有希望的未來,只能隨波逐流!

言志:

因為我們活在一個只問成績、不問理想的社會裡,媒體天天報導的不是那個富豪買了甚麼豪宅,就是科技新貴又發生甚麼事情……當我們周遭都是傳遞這種訊息的時候,又怎麼去怪下一代?學校老師根本連社會現實面都沒看到,又如何輔導、引導同學?怎麼能期望一個從小順從社會價值的老師去教導孩子反思這個社會的不公?

Sabrina Kuo:

媒體要導正價值觀。

小書童:

這則新聞除了反應校園吸毒案件之外,學生到酒店提供色情陪酒服務的問題也應被重視!這一群涉世未深的年輕女學生也許與尋歡客的子女年紀相仿,那麼,那些尋歡客怎麼沒想到:「坐在這兒的小姐也是人家的女兒」、「我的女兒會不會也在其他地方經歷這些不堪入目的場景」。光想到這兒,心就不禁一揪!我們的社會很習慣將問題分開來處理,吸毒的問題看起來似乎與酒店尋歡客是毫無相干,但就從這一則新聞來看,就能知道問題是緊密相連的,毒品與酒店就此與女學生的年輕歲月綁在一起,緊張、情色、毒癮、失望、無助將伴隨這群花樣年華的學生。難道我們希望未來的新聞版面繼續看到類似的悲劇嗎?趕緊重視我們社會道德下滑嚴重的問題吧!

Drill:

吸毒之所以可怕,大概在於會讓人上癮,喪失心智,從而無所不做不能自已或是遭人控制毀了自身。其實仔細想想,不只是毒品會毒害人,任何使人有癮的物品或是控制人行為的不好的欲望,比如吸菸、色情的誘惑或是放蕩的行為,這些事物也像毒品一樣毒害著從事這些行為的人。所以我們看到這則新聞時,不只是得同情這些女學生,也得反觀自我,內心是否也有「毒品」在作祟。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古代心理醫學 著重情緒治療
生活節奏快速的現代人,容易累積壓力,以致憂鬱症、燥鬱症等精神疾病層出不窮,心理醫療成了熱門的醫學項目。不過,精神醫學並非現代才有的產物,…
中秋月圓夜 露營野炊 親近自然
炎炎夏日,全家大小進行水上活動、清涼一下是最好不過的暑期活動了。隨著時序漸漸進入8月份,許多人已經開始計畫中秋節連續四天的假期。那麼,…
大陸漢人為何支持中共對西藏的鎮壓?
3月10日以來,吸引全世界眼球的大事件莫過於中國當局對西藏騷亂的鎮壓。國際人權組織與媒體對中國一片譴責聲,…
溫情滿人間
1.    文武兼備,寫信給單親媽媽打氣 桃園市龜山區大坑派出所警員陳俊傑執勤時,得知轄區44歲的里民張女家中有七旬老父、…
解析我國經濟成長的困境(一)
經濟成長是指全國總生產的成長,而總生產增加的來源可粗分成三類:第一、要素質量,即人力、土地、…
從日劇看人生 英雄也難違天意
世人都想當勝利組,不想成為失敗的魯蛇一族。可是,很多英雄雖然失敗,卻不是魯蛇。失敗只是給其英雄的本質上了悲壯的釉色,然後他們成為傳奇,…
過節還是過劫?如何平安度寒冬
每當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前,救護車在穿街走巷中呼嘯而過,白帖子和紅帖子齊飛,喜事、喪事同一天吉日,花店和葬儀社在「大日子」…
陪你走走
先生平常喜歡帶著小兒子傑一同出去騎腳踏車、爬山。年初二的下午,傑正興致勃勃、目不轉睛地看著卡通影片;因此當爸爸邀約他前去爬山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