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縣後壁鄉良田一望無際,被稱為「無米樂」的故鄉。新東國小已連續二年獲選執行農糧署的「學童種稻體驗計畫」,讓學童體驗「種田」的經驗,並從中瞭解全程採用有機農法種植的實際做法。
吳建邦校長表示,學生參與種稻,不是以收成為考量,也不希望占用上課時間,只以週三上午的二節綜合活動課進行體驗。
參與種稻實作 體驗種田辛苦
2008年的寒假結束後,新東國小舉行有別於傳統的開學典禮,遵循古禮進行「祭天謝土插秧大典」,虔誠祈求蒼天與大地,讓種稻活動功成圓滿;並頒給小農夫一組農具──斗笠、鋤頭、鐮刀。不畏寒流侵襲,中、高年級學生走入水田插下秧苗。
時值寒流來襲,雙腳陷在冰冰涼涼的爛泥巴裡拔不出來,讓下田的學生頻頻表示辛苦,有些同學則覺得很有趣。雖然天氣很冷,種稻的辛苦點滴在心頭,學生更能夠體會農夫的辛勞。
一到三年級與幼稚班學生也沒閒著,拿著洋香瓜、菜葉到田間誘補福壽螺,並且野放青蛙吃害蟲,以免辛苦插下的秧苗被吃光光。而學生以「福壽螺防治」做為科展的主體,也獲得台南縣科展佳作。去年小朋友更學會調製混合了高粱酒、醋、辣椒的驅蟲藥,瞭解生物防治法與化學農藥的不同。至於除草方式,則以粗糠鋪在稻田中,降低野草的生長速度。
經過4個多月的觀察記錄與實作,小朋友參與了插秧、施肥、除草及製作稻草人趕鳥等過程。吳建邦表示,學生參與稻子生長過程,主要是要讓他們體會農夫的辛勞。插秧與割稻僅止於淺嘗而已,若要孩子全程參與,太辛苦了學生反而難以產生興趣。
吳建邦說,種稻全過程由社區校友指導,並協助完成整個工作。也不忘請社區家長指導學生製作稻草人,教授編草繩,讓孩子知道稻草還可以變成其他用途。
透過「自己做」的體驗活動後,小朋友對飯產生了感情,營養午餐飯吃得比以前多,對飯也比較珍惜。以前課本中說「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現在新東的學生進一步知道「已知盤中飧、粒粒很辛苦」。
親手打造「心動玉白米」Logo
2008年時,學校利用69週年校慶,結合社區婆婆媽媽舉辦米食成果發表會,以小朋友種出的米來烹煮好吃的米食,讓辛苦了一整個學期的孩子們體驗到「一分耕耘 一分收穫」。
大夥製作的米食,除了道地台灣味的紅龜粿、鹹粿、肉粽、壽司外,也有越南味河粉和廣東味的米食大餐,還有「爆米香」也到現場湊熱鬧。社區民眾和學童莫不吃得津津有味。
「活動讓學童瞭解稻作功能與價值,也瞭解米食文化,對自身生長的環境有更深層的認識。」吳建邦希望孩子透過觀察體驗稻作的種植過程,更加惜福;進而培養小朋友對大自然的尊重並珍惜感謝農夫的辛勞。
由六年級全班同學和老師絞盡腦汁想出來、代表新東國小學童種稻品牌的「心動玉白米」Logo,也於校慶當天正式亮相,展現小朋友的設計能力。「心動玉白米」Logo,希望一打開包裝,晶瑩剔透的白米就能讓人心動;「玉白」除了取一百的諧音外,也期待能在米的世界裡達到一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