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走邊看

烏溪河畔採草莓

國姓的草莓園已經結實纍纍,是一個適合呼朋引伴、全家共遊的好所在。
國姓的草莓園已經結實纍纍,是一個適合呼朋引伴、全家共遊的好所在。
倪健哲
第54期
張新宸

實施週休二日後,國內休閒旅遊蔚為風氣,每逢假日,大量人潮湧進郊外或山區的知名景點,卻往往造成交通阻塞,影響了遊客的興致。其實,想要親近大自然,不一定非得到知名景點不可,近年來全國各地有許多農村轉型為休閒農業區,結合當地田園景觀和農特產業,規劃各具特色的農村風貌,更值得細細品味。

日前偷得浮生半日閒野外踏青。為了能夠悠閒地「遊山玩水」,特意避開熱鬧的風景名勝,選擇近期因國道六號通車而被「冷落」的南投縣國姓鄉「福龜休閒農業區」,體驗淳樸的田園風情。

原本車水馬龍、遇假日必塞車的中潭公路(台14線),在國道六號通車之後變得十分冷清,雖然是週休假期,沿途人車稀少,車子一路暢通無阻。遠望蔥綠的疊嶺層巒,湛藍的天空飄載著雪白浮雲,心情真是舒暢無比!  

國姓草莓園 闔家採果樂

車子行經「國姓交流道」後即進入「福龜休閒農業區」,這裡是草莓產量居全國第二位、僅次於苗栗大湖的「國姓草莓」產區。舉目望去,道路兩旁連綿約一公里的草莓園,為了防鳥兒「襲擊」,宛如「掛蚊帳」般罩著紗網,形成一個奇特的景觀。「蚊帳」內的草莓已經結實纍纍,襯著翠綠葉片,鮮豔欲滴,吸引著遊客的目光。

將車子停在位於草莓區的「福農莊」,巧遇國姓鄉農會正在停車場舉辦「莓玩莓聊採果趣」園遊會,為草莓季揭開序幕。雖然寒流來襲,天氣冷颼颼,現場卻熱鬧滾滾,遊客穿梭在國姓鄉農特產攤位間品嚐各式美食。有些小朋友已迫不及待拉著父母進入草莓園體驗採果樂!

國姓草莓園是一個適合呼朋引伴、全家共遊的好所在。其生產的草莓屬於豐香品種,產期是每年12月至翌年4月,盛產期則在1至3月的寒假及新年期間;在得天獨厚的氣候與水質孕育下,果實大、鮮紅有光澤、香甜可口。據果農表示,國姓草莓都是施用有機肥,已有多家取得吉園圃認證或施行生產履歷,遊客只要多留意,就可以採到安全可口的草莓。

隨後進入「福農莊」,此處是前往日月潭、廬山、合歡山等重要風景區的中繼站。「福農莊」占地兩公頃,主體結構為歐式的木造建築,園區遍植花木。  

炭雕博物館 炭雕作品栩栩如生

走走看看,來到「炭雕藝術博物館」,館內展示傳統木炭和目前十分熱門的備長炭、竹炭的製造過程及產品特性。經過導覽介紹並透過多項科學實驗後,遊客可以瞭解各種炭的功能。展場栩栩如生的炭雕作品,展現藝術家「化腐朽為神奇」的功力,直讓人讚嘆不已。

「農特產品展售中心」展售南投13鄉鎮市農特產品及當地客家美食,曾因作為遊客中途休息站盛極一時,卻因國道六號通車而沒落。目前由國姓鄉公所接手經營,正在積極作內部整修和改善園區設施,將增設農夫市集、烤肉區,及自行車、重機車休息區,預計在黃曆新年重新啟用。 

烏溪河濱公園 漫步綠色隧道

福龜休閒農業區緊鄰烏溪,烏溪發源於中央山脈合歡山西麓,自柑子林往下游河道漸趨直線,河床亦漸趨寬廣,水保局在這一段設置「烏溪河濱公園」,景色十分優美。

從福農莊前行至下一個路口左轉,走台136線約50公尺後左轉直走約2分鐘即到達「烏溪河濱公園」入口。水保局沿著河岸開闢一條「環村自行車道」,捨棄自行車,漫步在行道樹構成的「綠色隧道」裡,更顯輕鬆自在。在樹下的石椅休憩片刻後,登上大型木造觀景台,遠眺雲霧中的九九峰,俯瞰遼闊溪床上的香蕉、玉米等各種農作物,悠閒自得,恍如置身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暫時忘卻紛紛擾擾的現實世界。

由於時近黃昏,氣溫漸低,沒有下去溪床瀏覽河岸風光,雖然有些美中不足,卻也達到舒展身心的「效果」。帶著好心情打道回府,繼續迎接未來充實的每一天!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美國「肥咖法案」上路 中國貪官剉咧等
中美兩國最近就落實俗稱「肥咖法案」的美國《外國帳戶稅收遵從法》(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
撫臺街洋樓的今與昔
記憶猶新的忠孝橋拆除工程,得以讓北門重見天日。然而與北門也有著同樣歷史淵源的,則是位在延平南路上的撫臺街洋樓。單向道的馬路與小巷,…
美駐伊最高指揮官:預防ISIS 2.0出現
據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報導,美國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領導人說,雖然從「伊斯蘭國」(ISIS)手中解放摩蘇爾(…
2010十大華人事件: 3. 悲》富士康跳樓門 跳出誰的問題?
3.  悲》富士康跳樓門 跳出誰的問題?   2010年,最震撼兩岸乃至全球媒體熱烈關注的新聞,非「富士康連環跳」莫屬。…
感恩的時刻,如何向媽媽表達謝意?
出生未滿週歲時母親就過世的藝人王彩樺,最近發表新歌的MV〈媽媽〉,不僅歌詞表達了對母親的思念,感動人心;更有粉絲聽完這首歌後,…
從被動代工到獲獎品牌,「鈦坦科技」用敏捷思維做企業轉型
一家代工廠商,如何做品牌?一家連「產品是甚麼?客戶是誰?」都不能公開的企業,能做品牌嗎? 來自新加坡、目前全球有四個辦公室、…
香港回憶錄之「獨闖北京」
(續前期)1995年1月,北京隆冬之際,張五常教授上午下令,我下午就趕飛北京。中間兩個小時趕寫幾篇專欄稿,避免開空窗。此行如此倉促,…
美國記者「不付錢」
中美兩國新聞,嚴格說沒法比較,因美國是辦Newspaper(新聞報),中國的報紙雖形式上也是排版印刷等,但卻沒有新聞的靈魂,即新聞的規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