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走邊看

健行仁山步道 遊賞山中花園

仁山植物園經創意的策劃後,處處讓人驚奇。
仁山植物園經創意的策劃後,處處讓人驚奇。
曾漢東
第48期
曾云

仁山自然步道為宜蘭縣冬山鄉頗具規模的區域步道,路徑連接仁山植物園,構成一條完整的步道系統。前往仁山步道多次,每回都因路線迥異而有不同的感觸。

盤繞低海拔,林相多元

這次,我們從新寮產業道路旁仁山自然步道入口啟程。今日風輕日暖,烈陽高照,步道平緩地向上延伸,參天的樹蔭隨緩坡而上的道路高聳入雲,茂密蓊鬱的林木竟成最佳遮蔽。這段路徑相當寬闊,走來涼爽輕鬆,與步道出口大不相同。 

仁山自然步道本身長約2.5公里,走完一趟約需2小時,路線縱橫錯綜,可通往多條登山步道,全程則超過5公里。因盤繞在較低海拔,林相非常多元。沿途中,相思樹、烏心石、樟樹等林木聳立,桂花飄香;近年更於兩旁植滿山櫻花,花開時緋紅優美,點綴整座山林。若一回沒走完,下回再來又能看見不同的景色。我們打算冬季時再來一趟。 

異國植物展示區,特色鮮明

占地約102公頃的仁山步道與仁山植物園,經創意的策劃,處處讓人驚奇。園內規劃多種植物展示區,通過空間設計,帶給遊人耳目一新的感受。依照指示牌,我們首先來到大航海植物展示區。此區栽植多種來自澳洲、非洲、南亞等外來植物,它們歷經多次遷移在台灣落腳,區內以當地的圖騰作為裝飾,營造出特色鮮明的異國情調。

往右行,進入法式庭園植物展示區和英式庭園植物展示區。刻意闢建的西式庭園幅員廣大,噴水池、雕像和碎石台階等模擬西方的特色建築,映襯繁複的花園植栽,讓遊客驚呼連連。植物造景定期修剪保養,維持著整齊有特色的觀景品質。 

苗圃區,花海繽紛

往高處行至苗圃區,井然有序的盆栽和盛開的繽紛花海,讓我眼界大開,心情頓時開朗。仁山植物園的前身是一座造林苗圃,早期生產推廣造林的苗木,如今逐漸轉型培育環境綠美化的苗木。走在方正的苗圃區,花農的身影來回穿梭,植栽有條不紊地排列,幾株杜鵑似乎初綻放,淡淡幽香。

再直行往觀景平台,緯度漸高,視野更開闊,是仁山步道相當為人稱道之處。寬大的觀景涼亭提供遮蔭,居高臨下地向下俯瞰,蘭陽平原盡收眼底。遠山薄霧朦朧我們的視線,與遙遠的海平面似乎難以分辨了,卻無法遮蔽遊人細數遠景的好心情。 

健康體能園區,最受青睞

緊鄰觀景平台的如茵綠地,規劃成健康體能園區,以木頭建造12種簡單運動器材,提醒健行踏青的遊人,身在大自然中不忘運動健身,頗受青睞。我們遇見一位倚著木器伏地挺身的阿伯,身手相當矯健;年輕媽媽一邊吆喝小孩別到處跑,一面支撐著器材拉筋瘦腿。

在仁山亭稍作歇息,汗流浹背的我鬆了口氣。此處是仁山步道海拔較高處,這些爬坡段簡單鋪設原木或石塊階梯,讓遊人以小步伐行走調整呼吸。我們在地勢高聳的仁山亭俯視,下坡路段顯得有些陡峭,頗具挑戰性。然而,正是沿舊有山路修建,沒有過度鋪設,步道保持著一定程度的野地風貌,並以維護生態平衡為首要條件。 

中日庭園景觀,相映成趣

步行下山,映入眼簾的是頗具特色的日式庭園──嵐園。園內遍植山櫻花,山石造景也清晰有條,以石缽、石燈籠、石壺等,配置著竹見亭和日式木門,氛圍靜謐,令人感受到精心打造的日式風格。咫尺之遙的艾園,亭台樓閣的配置十分熟悉,以唐式建築的基本要素──迴廊、水榭、樓閣,營造出富有人文氣息的空間。中國傳統園林強調藝術與文化的和諧,師法自然、融於自然,表現在造景和布局上格外突出。我們在艾園賞魚、取景,松、竹、梅錯落其間,彷彿身在千年前的唐朝。

離開艾園,往步道出口行去,則是窄仄而陡峭下行的石階。此時斜陽遠照,在樹影間隱約得見,遠方的龜山島似乎永遠訴說著鄉愁,無論何時何地,都為宜蘭人積澱著那麼深刻的記憶。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四川地震帶來的挑戰
5月12日的四川大地震震驚了全世界,也引來澳洲媒體的持久關注。最大量的報導當然集中在災情和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傷害、特別是精神傷害上。…
眼見為實?《穆荷蘭大道》潛藏的哲學
《穆荷蘭大道》(Mulholland Drive)是知名導演大衛.林區(David Lynch)的作品,劇情設定發生在好萊塢,…
韓商非洲租地 確保糧食供應
糧食價格高漲的陰霾彷彿仍在昨日,如今雖然原油、糧食和原物料價大幅回落,但如何確保未來的糧食供應無虞,依然是各國政府的一大課題,…
北韓─中國的長期「戰略資產」
11月23日朝鮮炮轟韓國延坪島後,世界多國均對此表示譴責,並認為北韓的主要盟友中國應該向平壤施加更多壓力,促使北韓改變其行為方式。…
千古戰神 北伐名將白崇禧(下)
1938年初,國民政府和軍事委員會遷移武漢後不久,白崇禧在全中國率先提出「以游擊戰配合正規戰,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的持久戰戰略思想…
黃其光── 國際扶輪社首位台灣總社長
  大老闆行有餘力參與社團不是新鮮事,這些富有領導魅力的企業領袖,通常到了社團多半也都能如魚得水,一展長才。但要在眾多領袖級人物裡,…
中國經濟衰退對全球的影響
在中國躍升為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總量排名第二的這個過程中,中國像一隻巨獸,吞食著全世界的各種金屬、燃料與農作物,從非洲、南美到澳洲,…
緬甸向民主前進 多國擬放寬制裁
緬甸近來一連串的改革博得國際正面評價:八大工業國集團4月表態願考慮放寬對緬甸的制裁;英國首相卡麥隆訪問緬甸,提議歐盟暫停對緬甸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