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好友出示一隻蘋果的iphone手機給我看,我問他為甚麼還要再買正版貨?他不是才很得意地告訴我剛從中國輾轉買到二隻山寨版iphone,怎麼不到一星期就去買了正版iphone?
他搖搖頭:「別提了,第一隻我一拿回家剛充電就立刻燒掉了,第二隻雖然順利充了電,可是只玩了一天,隔天再插電源,又燒掉了。現在根本沒有地方可以修,所以完全白花錢了。」
我好笑地看著他,沒說一句要他節哀順變的話。可是他又心有未甘接著說:「聽說我買到的是假的山寨版,如果是真的山寨機就不會這樣了。」
這下子我只能瞠目結舌,不知該如何回話了。回想上星期有一個研究生跟我說,現在連台灣的綜藝節目都在推崇山寨文化,認為那是「肯定你的創意」才會「山寨」你的產品!
台灣社會的道德觀念難道和中國一樣完全顛倒了嗎?回家後我打開電視轉到了股市分析,原本沒有認真聽,直到我耳尖地聽到「山寨」這兩個字,只見這幾個人侃侃而談,說哪幾支股票有前途,可以靠著中國的山寨文化大賺其錢,是台灣股市的「潛力股」「中概股」......
歷經廿幾年,台灣才從美國特別301名單中被除名,從盜版的污名單裡洗清出來,難道現在台灣要落草為寇,重上山寨嗎?如果只要能夠賺錢就好,台灣又何須努力了這麼多年,執行取締侵害智財權的工作?
善有善報,惡有惡果
記得電影《海角七號》剛上映不久,就有盜版光碟面市。可是台灣的觀眾抵制盜版,自發地走進電影院看電影,終於締造了國片多年來罕見的佳績,也鼓勵了一批長期為文化默默付出的電影從業人員。
為甚麼我們要付更多的錢去看電影,去買正版的音樂CD,而不去買盜版光碟?因為這樣做是在支持自己文化的傳承。如果把錢給了盜版者,一整個世代將沒有自己的音樂,一整個社會將沒有自己的深刻文化。
前不久波士頓AMR Research市調顯示,美國製造商與零售業者(包括波音、思科、英特爾、Safeway連鎖超市、嬌生、Genzyme等133家業者的供應鏈)有59%擔心中國智財權問題,以致於希望尋找中國以外的替代貨源。
59%的智財權風險有多嚴重呢?相對於中國,同一批接受市調的業者認為,印度、東中歐產品有相同風險的比率只有8%和4%!所以,當外國廠商把設計好的產品交給中國生產時,必須面臨與印度或東歐相比嚴重十倍的盜版威脅。有時甚至是受委託的廠商私下挪用下腳料,或者潛伏在公司的商業間諜複製了外觀近似的產品。在正品還沒有上市前,這些盜版已經同步完成。等到廠商花大錢廣告行銷時,這些盜版品就同時問市。
山寨的問題使得投資研發創新業者的成本與風險增加,所以外商才會集體調整供貨來源,不再視中國為全球唯一的生產基地。
如果台灣跟著中國搞起山寨,最後能夠賺到錢嗎?殺雞取卵的代價是甚麼?根據AMR Research市調顯示,三星電子、音響製造商Bose和惠普等業者已開始轉向其他亞太國家尋求貨源;德國玩具製造商Steiff在2003年曾將該公司1/5產能外包到中國,如今該公司已經把製造地轉回德國和葡萄牙。
你是土匪,誰理你
所謂山寨就是土匪窩。無恥之徒是這麼說話的:「我是土匪,我怕誰?」的確,土匪是誰也不怕,但人們不需要讓土匪懼怕也不需要懼怕土匪,繞道而行不跟土匪往來總可以吧!
如果硬要說中國的山寨問題真的能夠幫台灣創造甚麼利益,應該是趁這波外商撤離中國的時機,讓外商把眼光看向台灣,選擇台灣為生產基地,而不是想與中國聯手賺盜版的黑心錢,即使台灣提供的只是原物料。
事實上不只是盜版的問題讓外資撤出中國,排除這個問題,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也已經被墨西哥與印度兩國取代。
根據法新社引述全球商業諮詢公司(Alix Partners)09年5月份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已經失去全球生產成本最低國家的地位,目前「世界工廠」第一位是中美洲的墨西哥,第二位是印度,中國則掉到第三位。
Alix Partners追蹤過去三年各國在勞動力、匯率、交通、原材料、庫存等成本的變化,將中國、印度、巴西和墨西哥的製造業成本分別與美國的製造業成本進行對比。比對的結果發現中國和美國的製造業成本逐漸接近!
2005年時,在中國製造的零件,其「抵岸總成本」(CIF價格)比美製品便宜22%;但是到了2008年,平均只比美製品便宜5.5%。
2005年,中國「抵岸總成本」比墨西哥成本低約5%,現在比墨西哥貴20%。墨西哥價格則從2005年比美國便宜16%,擴大到2008年比美國便宜25%。所以這些外商根本沒有理由遠赴中國採購。
不走正路,十全變八珍
那麼外商有理由來台灣採購嗎?其實近廿年來台灣的外來投資減少,台商不斷外移,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台灣沒有足夠的基礎勞工。10萬台商在中國僱用至少上千萬人,但台灣根本不可能提供這麼多的勞動人口。
台灣保障智財權,台灣的生產成本中如果做一點調整,讓台灣的廠商可以引進與國際勞動市場同步的基礎勞工──例如東南亞外勞──就可以大量減低台灣廠商的成本。尤其外勞是契約工,3到6年就要回去母國,沒有退休金的問題。與中國動輒提高工資,行政機關以不同名目苛徵豪斂相比,台灣絕對是台商最佳的選擇。
台灣的商業條件與投資條件原本是十全十美,但當年(09年)卻欠了一味(不引進外勞),又多放了一味錯誤的藥材(不停地傾中)。台諺有云:十全欠二味,會變成八珍。如果正路不走卻要去學山寨土匪,那不是八珍又是甚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