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校長的輔導室

陶盆記

一隻盆景居然像篇啟示錄,經藝術家娓娓道來,聽似尋常,但對我而言,卻恍如天風海雨,內心兀自激盪不已。
一隻盆景居然像篇啟示錄,經藝術家娓娓道來,聽似尋常,但對我而言,卻恍如天風海雨,內心兀自激盪不已。
容惠珍
第38期
吳雁門(雲林縣口湖國中校長)

曾經四度獲得普立茲獎的美國上世紀重要詩人佛洛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應聘為普林斯頓大學駐校詩人時,他無須授課,只要偶爾在校園裡散散步,讓學生們和他偶然相遇,或者是遠遠地看見詩人的身影就可以了。人們普遍相信智慧與人文的培養,不一定都要經過課堂上言教的方式來完成的。 

富創意的「駐校藝術家」

廖信雁先生專精於美術與陶瓷藝品製作,是雲林縣崙背鄉布嶼堡社區的文化工作者。學校著力於推展文學與藝術領域,因而,也特別聘請他擔任「駐校藝術家」,但是必須負責部分教學工作。他的思想非常自由沒有框框架架,教學歷程非常富創意。

他教導學習能力優秀學生的美術與陶藝課程外,也指導特殊教育班的孩子。校內8位特教班的學生,在他的眼裡簡直個個都是美術天才:「用色大膽,充分表現畫者豐富的情感世界」、「線條利落,技巧極具天賦」、「構圖超凡,有大家之風致」等等這些評語直令人振奮不已,同事們還以為他是在讚賞美術資優班的學生呢!

陶瓷盆景的隱喻

開學一個月後,某日,他一襲唐衫,手托著一陶瓷盆景,出現在我的辦公室門口。藝術家衣袂飄飄,像極了甫下中條山的道人,我想必是有教於我而來。略一坐定,他客氣地表示這素燒的陶盆盆景要送給我,接著,進一步地為我闡述盆中世界的隱喻。

「不花俏的素燒陶盆,象徵著教育工作者平淡、質樸的社會影像……」連指帶說之間,藝術家有意無意地瞅著我胸前的大花格子領帶。因此,藉著改變坐姿時,我將也是有些花俏的新皮鞋藏到茶几底下。「盆土正中央,尺來高蒼翠挺拔的胡椒花,最是吸引人們目光;校園裡比之這類的學生十分之一不到吧?」底下的話他謙虛地作了留白。的確,少數擬升高中的學生是天之驕子,他們的確擁有較佳的學習資源。一思及此,我的額頭竟微沁出汗來。

「半截由盆土中斜斜長出的胡椒花幹,同樣是生意盎然;有些學生需要的是瞭解與引導,而非矯正。」事實上,我剛剛才「矯正」了兩個學生,藝術家雖意無所指,我卻心裡直發虛。「平置在兩株胡椒花左側的扁平石頭,是盆景刻意的安排;學校裡或多或少有難以管教的頑石型學生,他們正好藉以檢驗教師們的耐性與專業。」我的思緒翻騰著,藝術家不會知道,我的腦子繞了一個大圈子後,念頭停在:「有多專,業就有多重」這句話上。

啜了一口茶,他莊嚴地取出一隻盒子,以蓮花指和著泥土拈起一枚地衣,並且小心翼翼地將它植到陶盆上的角落,藝術家幽幽地說:「這細小的地衣,於明年此時,將會蔓延地布滿整個盆面;這一類的學生……」「這一類的學生需要特別關注,他們以後會是社會發展的主力!」我雖然接得痕跡十足,但見藝術家微微一笑,應是對我的悟性表示嘉許吧!

發人深省的一幕

一隻盆景居然像篇啟示錄,經藝術家娓娓道來,聽似尋常,但對我而言,卻恍如天風海雨,內心兀自激盪不已。揖收了陶盆盆景的禮物後,我不止小心翼翼地照顧它,只要是來訪的客人或是來串門子的學生們,我都會和他們分享這段素燒盆景的故事。

有一天的環保教育時間,張老師特別來辦公室看看學生整潔工作執行的情形。他踅到盆景前瞧了瞧,即刻招呼三位責任區的學生到跟前來,他一面動手做,更一面諄諄教誨著學生:「已經一段時間了,竟然沒看見盆景裡的樹都長歪了!」他順手拔出那株斜著長的胡椒花,鬆了土後再重新將它種正。「另外,盆景裡不能有雜草!」地衣也就在一拉一捏間,毀了!「還有……」不能再有了,三位學生齊出聲攔阻,同時三雙無辜的眼神向我這邊投了過來。

有幸見到這發人深省的一幕,應非偶然。此刻,我想想自己長年的教育生涯裡,不也做了許多教非所宜的事。於是,我向三個學生點點頭,輕聲地告訴她們,其實也是告訴自己:「明白了……」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百歲不是夢 老人長壽的5大祕訣
百歲不是夢!要老得健康才好,纏綿病榻的老年生活,不但自己受苦,也造成照顧者的負擔。因此,老年人在生活中要學會照顧自己,…
蘇州電視台主管「翻牆」被撤職
中國當局箝制言論,目標從異議人士擴及到關心時政的普通民眾。近日,蘇州市廣播電視總台一名主管,因使用推特(Twitter)…
以舉辦台灣東尼獎為志 科技大老雷輝的音樂劇夢
音樂劇有歌有舞,輕鬆活潑,是吸引民眾走入劇場的最佳表演藝術形式。「綠光劇團」2018年推出台灣原創音樂劇《再會吧 北投》,…
一百個天使的真心大告白
北一女三十重聚:美國篇 打開YouTube北一女重聚「非廣告」,出現幾位熟女「小綠綠」。有人用鍋鏟表演儀隊槍法、…
自然吃、慢慢吃,身體就不老
這幾年常見到雜誌或者電視節目在探索或介紹養生的美食。大概是過去大魚大肉吃多了,年紀有一些了,發現「零件」開始有些故障,因此開始反省生活型態…
為公還是為私? 我們與惡的距離
公視3月底推出的社會寫實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造成很大迴響,我十分喜歡每集開始的鋪陳,片頭利用「品味新聞台」臉書(FB)專頁的特效鏡頭,…
四川地震帶來的挑戰
5月12日的四川大地震震驚了全世界,也引來澳洲媒體的持久關注。最大量的報導當然集中在災情和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傷害、特別是精神傷害上。…
培育生技人才 「偉喬生醫」勇闖試劑原料市場
2013年創業初期進駐於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南科育成中心的偉喬生醫,切入較少人進入的試劑原料市場,目前已經是台灣最大的CO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