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歲魚池國樂團 飆出專輯

魚池國樂團於風景秀麗日月潭演出,別有一番風情。
岳翔雲
第38期
岳翔雲

星期三晚上接近7點,許多人正在享受豐富晚餐時,魚池鄉原本寂靜的小小土地公廟卻開始熱鬧起來。

 

魚池國樂團團長盧幸助早早來到廟埕準備團練事宜;隨後黃有來陪著老伴帶著二胡、笛子漫步過來;盧漢洋則肩上扛著椅子與樂器騎著機車而來;夜色中還映入86歲巫王尾踩著三輪車與82歲王受柿阿嬤推著嬰兒車過來的身影;緊接著林益仙騎著腳踏車拉著「小拖車」載著樂器也趕了過來;最後,當然是快遲到時,某某老先生開專車送太太過來...... 

 

平均年齡60年紀最大國樂團

 

原來,聞名中外的旅遊風景區南投縣魚池鄉,最近默默竄出一支「響噹噹」的「千千歲」國樂團。4月30日,日月潭水社碼頭傳來陣陣悅耳的絲竹樂音,駐足的遊客,除了豎起耳朵洗耳恭聽,更是睜大眼睛目不轉睛,原來,這悠揚聲音,竟是來自一群「阿公、阿嬤」所組成的「千千歲」魚池國樂團。

 

樂團企畫黃有來介紹說,目前樂團經常出席的團員有40人,平均年齡高達60歲,最年長86歲,總年齡2,405歲,堪稱全台「年紀最大」的國樂團,叫做「千千歲國樂團」,一點也不為過。

 

上工大「車」拚 滿載認真與用心

 

指揮鄭瑞賢老師說:「這麼多年來星期三團練時間,阿公、阿嬤們不僅不缺席而且還都很準時。對於這些60歲到80歲的阿公、阿嬤們來說,要自備交通工具與攜帶樂器上工,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各式各樣的「交通工具」湧向廟埕,真是難得一見的場面。除了攜帶大小不同樂器,每台車還得載椅子,雖然都是「超載」,但也讓人看到他們「滿載」的認真與用心。

 

團長盧幸助說:「樂團是在1999年921大地震之後才成立的,當時許多房子倒塌,加上餘震不斷而顯得人心惶惶。尤其是老年人住了一輩子的房子倒了,頓時無所依靠。」盧幸助因此與黃有來、莊慶章等地方耆老共同發起籌組國樂團,希望能安撫人心,給大家一個慰藉與希望。可是,當時大家連甚麼是二胡、琵琶、古箏、大阮都不認識,樂理、樂譜就更不用講了,根本不知從何做起?盧幸助比喻:「很難!真的比《海角7號》『馬拉桑樂團』還難!」

 

「一開始,我們就是幾名歐吉桑在土地公廟廣場,帶著二胡、笛子自我摸索起來,雖然彈不出曲子來,但是,漸漸地,住廟口的阿嬤巫王尾以及更多鄉親也來加入。」直到人數近30人時,前魚池鄉長謝明謀說:「乾脆組個樂團吧!」

 

樂團草創時期,首先由「麒麟國樂社」黃央正及曾金花老師細心指導;直到2001年,另聘「樂飛豆芽工坊」鄭瑞賢老師繼續給予正規及基礎訓練。十餘年來,每週三的團練幾乎不曾中斷。 

 

看不懂「豆菜芽」照樣學出功夫來

 

鄭瑞賢老師表示:「前兩、三年都是在進行樂器認識跟基礎訓練,進度很慢。可是看到大家這麼用心,自己也很感動。除了要傾囊相授外,更要想辦法讓樂團成長起來。」

 

團長盧幸助說:「樂團能成立及持續發展到今天,鄭老師功不可沒,因為他不僅對我們很有信心,而且很有耐心、很會鼓勵與招呼團員。每當有阿嬤說,我學不會,我明天不要來了,老師會鼓勵說,會啦、會啦,一定可以學會的。許多團員就是在鼓勵中慢慢建立信心。」

 

負責揚琴的創團成員莊鳳珠說:「鄭老師『足甘心』,對我們這些老頭子不離不棄,每次從南投草屯來一趟都要一個小時以上,而且風雨無阻,有時就算颱風警報來了,他還是進來教。一開始,鄭老師對我們這群甚麼都不懂的老學生還會笑說,怎麼教都好像是『對牛彈琴』,可是鄭老師卻不嫌棄,一點一滴地教,有時一天只學一小節。」

 

最年長可愛的老阿嬤巫王尾說:「我不識字,看不懂豆菜芽,都是老師一個字、一個音符地教。」王受柿阿嬤則說:「因為不會,所以要認真一點,不能缺席。」黃有來也表示,初學時,因為甚麼都不會,所以一有空就練習,結果有一天,隔壁鄰居打電話來說:「怎麼都只有一首,能不能換別的?」樂團首席賴鴻文也不遑多讓:「阿嬤這麼認真,我也要趕快學,每天自行練習5到6個小時,手指都磨破了、出血,還是要加油。」

 

在「有樣看樣」的認真互動中,大家的技術日益進步。 

 

高雄首演「皮皮剉」 現在四處「獻醜」

 

當然,除了耐心、鼓勵與技巧指導外,鄭瑞賢老師也發揮所長,將大家熟悉曲子加以重新編曲、改譜、配譜,並調整難易度以適合阿公、阿嬤們練習。

 

2002年,樂團逐漸在日月潭區闖出名號,9月即獲行政院新聞局遴選代表921災區前往高雄文化中心為921震災成果展演出。鄭瑞賢老師說:「成軍3年後,這是樂團第一次公開登台演出,當初可說是半哄半騙,才讓大家前往高雄。」

 

「當時,我們真的嚇得額頭、手心都出汗,演奏第一首時,手還會『皮皮剉』。」團長盧幸助回憶起樂團首演時,還是有點緊張與興奮。現在樂團已經演出信心來,可以到處參加災後重建表演、公益演出及各地廟會活動,如南投縣魚池茶香文化季、日月潭文武廟140人的大合奏、南投花卉嘉年華,以及水社碼頭表演等。團長盧幸助說:「我們不是營利團體,有表演一定出席,自己站起來了,一定要讓更多人體會到我們的努力及美妙樂音!」

 

莊鳳珠也表示:「我們不認輸,老師『無棄嫌擱真好膽』,不僅來指導我們還帶我們出去『獻醜』,南北二路四處去。說真的,能出去就很高興!」 

 

最期待是星期三最快樂是練琴

 

魚池國樂團在鄉下走紅,因緣際會引來都會區藝文人士關注。擅長詞曲的台北市畫家張春發因而為他們創作「邵族之歌」。由於採訪而與樂團結緣的電台DJ孫福元夫婦,只要聽到樂團要外出公演,他們就不遠千里而來,擔任主唱助陣。孫福元說:「因為這群可愛的老人而感動,忍不住想陪他們練習、陪他們歡笑成長而成為好朋友。」

 

日積月累下來,現在每個星期三變成大家最期待的一天、練琴變成最快樂的事,能夠出去表演更是讓人充滿喜悅與成就!莊鳳珠說:「在學習過程中,最大收穫就是快樂!表演時,一個掌聲就是最大快樂,就是喜悅、心靈上的快樂!」

 

除了到處趴趴走之外,2008年底樂團在鄭瑞賢老師帶領下,歷經數月的揣摩練習,終於發表《綺麗日月潭》DVD音樂專輯,以一般耳熟能詳的歌曲、自創的詞曲,搭配團員莊慶章拍攝的日月潭風光照片來歌頌家鄉的美好。包括「邵族之歌」、「水沙連之戀」、「紅茶故鄉置魚池」、「明潭春曉」、「魚池風情畫」、「思想起」等等,在阿公、阿嬤的演奏下別具意義與令人回味。 

 

出專輯圓夢綺麗日月潭共分享

 

鄭瑞賢表示:「出專輯是因為有團員賴鴻文、魏正豪自行創作了日月潭之美的歌詞,錄製成CD會更具有紀念價值與適合推廣。我們採用最克難的方式,借用魚池公所的會議室錄製聲音,一次又一次地錄音才完成,大家的精神真的可佩!」

 

巫王尾與王受柿拿著CD笑嘻嘻地說:「真趣味,我們也變明星了。」

 

阿公、阿嬤組團本來就難,長達10年不間斷地成長與到處表演更難,現在又完成錄製CD這個不可能的任務,鄭瑞賢表示,樂團還有下一個目標,就是帶大家出國表演,弘揚中華絲竹音樂之美與呈現另一種風情的台灣之光。

 

看著心滿意足的阿嬤,聽著悠揚樂音,彷彿也聽到了團員的心聲:「請與我們一起來分享喜悅,一起欣賞日月潭之美,也給這群阿公阿嬤們熱烈掌聲吧!!」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美啟動減支 專家:增稅傷害更甚
就在美國兩黨縮減財政赤字的爭議不斷下,3月1日的「自動減支措施」終於啟動,但是民主、共和兩黨仍忙著指責對方毫無退讓之意。…
腦海中那憨厚的笑容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毎個人的小學作文都曾這樣寫過。只是,那個無憂無慮的年少時光,又如何能理解光陰似箭? 日前同窗好友的一通電話,…
什麼是魂魄?什麼是精神?
  人們經常會用這樣的詞彙,如「神魂飛揚」、「魂不附體」、「體魄」,這個人的「精神」很好,那人的「意志」堅強。常用這些字和詞,…
全球金融危機 誰是罪魁禍首
不論是天災或人禍,災難發生後,總少不了究責之聲。這波全球金融大震盪,讓歐美等各國央行忙於救災,而且損失慘重。但央行「損失」的資產,…
地主與富農的逆襲!
中共建政後為了實現共產主義,先後進行了多次政治運動,其中最涉及財富重分配的當屬「土改」與「文革」,…
俄羅斯邁入高收入國家 中國尷尬?
俄羅斯Ridus新聞網7月初發布消息稱,根據世界銀行的評估,俄羅斯每人年平均GDP達1.27萬美元,被認為已經步入「人均高所得國家」行列。…
紐約攬勝 石溪海灘觀雲隨想
以前因為工作的緣故,去過兩次位於紐約長島的石溪大學,但是由於行程匆忙,沒有時間欣賞周邊的大海與藍天。2012年初夏,…
日劇《東京家族》 誠摯說一個兩代互動的故事
《東京家族》這部電影改編自小津安二郎所執導的《東京物語》。導演山田洋次向逝世滿50週年的小津導演致敬,於是翻拍了他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