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清標嚴謹傳承傳統武術

穩健的步法,不動如山的氣度,動靜之間是那麼悠緩,顯得氣定神閒,似乎空氣都在蘇清標身旁凝結了。
丹尼爾
第36期
楊逸凡

「楊家老架」太極拳掌門人蘇清標老師,年近60,所習「楊家老架」共108式。擁有碩士學歷的蘇清標很健談,雙眼炯炯有神,步伐穩健,一副「練家子」的模樣。

 

談到武術的教授,蘇清標頗有心得,令人感受到那股薪傳的熱忱:「現在退休了,要回饋社會,要有一個善終,每個階段就是一個句號,而不是驚嘆號,當然也不要太多問號。」將傳統武術傳承下去,是他選擇劃下完美句點的方式。 

 

不想庸俗化,講究身、心、靈、慧

 

蘇清標就讀師範學院時開始習武,師從鄧時海。由於師徒兩人都是教育體系出身,特別講究教授一門學問的方法。蘇清標表示:「鄧老師常常給我一個觀念,就是本身的教材要好,教材不好將來會變動很大,所以要很清楚。」因此他們編撰教材十分嚴謹。此外,蘇清標特別強調「思想要高」,他的太老師王子和當初就提出「太極拳不想庸俗化」的想法,這也促使他對所習拳法多有研討,並於爾後就讀哲學系時,以太極拳作為論文主題。

 

對於「庸俗化」,蘇清標做了解釋:「學練太極拳不是為了治病,而是要健康。老是談論太極拳能治病,就會誤導大家的思想,它給你健康,不是給你治病的。」他笑著說:「你有病,去治好,再來練。當然練了,你會健康。」如何避免庸俗化,蘇清標表示:「要條理分明,運動原理要清楚。」所以在他編撰的書裡,首先從太極的哲理,逐步談到太極拳的原理與實際的拳法,甚至到身體的結構、身心能量的變化,條理清晰。此外,蘇清標也強調不要「江湖化」,不講這一招一式多厲害,而是講究身、心、靈、慧。

 

開設「師承班」,嚴謹傳承傳統武術

 

蘇清標非常重視傳承,在談到現代一些人將所習拳法進行改動時語多保留,但還是直指核心:「在太老師時代,那可是欺師滅祖的行為。早期是不能這樣改的,這就是傳承,師父就是這樣傳下來的,這就是師門。」為甚麼師承那麼重要?蘇清標表示:「這是傳承的問題,如果不是只跟一個人學,而是跟好幾個人學,那他的核心價值就不會固定在一個。」蘇老師強調自己是一路跟定一個核心價值上來的,更不可能去改動它,他說:「往往改動拳法的人,有其師必有其徒,他的學生也就跟著改他的東西。這都是人心。」

 

為了將自己所習的「楊家老架」傳承下去,蘇清標於1990年開始開班授徒。他認為,推廣傳統武術有其需要,但大眾化難免會有一些弊病,為了讓傳統武術能真正嚴謹而傳統地傳承下去,「師承班」應運而生。

 

獲邀到民間企業開課,蘇清標有諸多心得,他說,同事一起習武,讓整個公司更有凝聚力;再者,由於練功後,身體健康了,無形中病假的情況也隨之減少。幾年下來,一些企業界人士甚至更進一步加入蘇老師開設的「師承班」。

 

對岸學生「亟需從儒家思想中找出路」

 

除了在台灣教授武術外,蘇清標有機會到中國大陸包括北大、復旦等十多個大學交流。幾年下來,他坦言其實很多時候是教他們「中華文化」。那些二十出頭的大學生,經過中共無神論的灌輸,彷彿沒有了根;由於武術極重傳承,要將楊家老架傳給他們,就要告訴他們師承,也必須讓他們拿香祭拜祖師爺。就這樣一個重視道統的儀式,往往讓這些名校的高材生真情流露、痛哭流涕。對岸的傳統文化乾涸至此,蘇清標認為當今的中國大陸學生們「亟需從儒家思想中找出路」。

 

由於這些年專心武術教學,蘇清標對於台灣逐漸喪失傳統文化的情況也感到憂心。一路走來,他最深的感觸就是:「過去是保台灣救中國文化,現在是保中國文化救台灣。」兩句深刻的話讓我深思且動容,台灣與中國那不易剝離的絲絲牽纏,歷史糾葛牽扯到了21世紀的今天,似乎就在無意間,他將台灣這幾十年成為反共基地的因緣一語道盡。

 

一式式的太極拳法在他的手上施展開來,攬雀尾、雲手,緩中帶勁,而那種悠緩的氣度正是忙碌的現代人所需要的。在壓力緊迫的環境下,如果人人都能氣凝神定,心緩意舒,那麼眼前的問題不就自能圓緩地解決?人際關係是不是也自然融洽?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炫富價值不再 神犬藏獒淪為食材
原產於喜馬拉雅山地的藏獒,曾一度被中國富豪拿來作為彰顯其尊貴地位的必備之物。但如今藏獒已經過時,買家基本消失,價格自頂峰崩盤,…
入侵喬治亞 俄羅斯陷空前孤立
俄羅斯和喬治亞於8月7日北京奧運開幕前爆發衝突,原因是喬治亞派兵試圖重新收回境內自1990年代就企圖獨立的南奧塞提亞和阿布哈茲地區。…
紅藜變身「穀類紅寶石」 「藜想莊園」為原住民開創火紅商機
近幾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積極推廣營養價值極高的南美洲「藜麥」,這股春雷乍響的藜麥熱,也風行至台灣。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台灣原生的「紅藜」,…
遲來的旅行札記
旅行,總期待壯山麗水,期待如樂團中的定音鼓那樣帶來震撼,方不枉費那長途跋涉與花費。作家孫如陵說: 「……旅行中的印象,…
緬甸改革大門 媒體、網路助威
緬甸於4月1日舉辦國會補選,雖然在國會總席次中僅占少數,但由於遭軟禁長達20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獲准參選而引來世人關注。…
適地耕作 共同經營創生機
和興有機文化協會總幹事張至沅認為,除了植樹護土,只有將傳統農業轉型成為休閒農業,才能真正幫鄉親走出生活困境,而以有機農業方式維持自然生態,…
第21集:揭開「腹」型人的神祕面紗
「腹型」人在中國和台灣的職場上,非常常見。甚至可以說屬於主導的類型。當然,近幾年來,兩岸三地心型的人逐漸嶄露頭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世代」…
松園別館 詩歌發詠之地
駕著車,爬上了陡峭的坡道,光線從樹葉的縫隙中折射形狀,從身上滑過。熄火後踏上黑色瀝青小路,抬頭一望,座落於花蓮縣美崙溪入海口的「松園別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