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菘看保健

中藥的玄機

中藥的玄機
Getting Images
第24期
白菘
中國人認為食物就是藥物,
藥食不分家,重保養,重整體。
強調的是人與自然整體的和諧,
回歸人的本真狀態。

藥和西藥重要的一個區別是中藥取材於自然界,而西藥則需要經過化學提純。取材於自然界的中藥品類眾多,各種藥材的搭配,各種性味的組合,各種炮製方法的不同,季節、產地、花葉根莖的不同,使得研究中藥如同研究歷史、研究人物、研究社會一樣,具有強烈的辯證性,有著追求真理的意味,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彌綸天地之道」。

中西藥根源不同

宋以後,有不少讀書人開始研究中醫、中藥,一個原因就是認為醫道與天道相通,一些醫家也提出了「醫非小道」。當然,最重要的是它是天然的,還很便宜,很受老百姓的歡迎。過去,一般人都能知道幾味有效的中藥單方,在偏僻的地區,人們也口耳相傳著一些草藥知識。歐洲在19世紀以前,主要應用的也是天然植物藥物。西藥則不同,它是現代物理、化學、生物等發展之後的產物,其思維方式是對抗性治療,故要經過高溫、高壓,加上催化劑的作用,從礦物、動植物裡提取有效成分,性質單一而猛烈,毒副作用大。一味西藥,不管是北京的,還是紐約的,藥性和效果沒有兩樣。而開發一種西藥動則上億美元,使得看病吃藥越來越成為有錢人的事情。

人工比不了自然

自然比起一些科學家來,似乎更懂得怎樣養護人體,它那成分複雜的性味保證了人體中的多種需要。如果人們能比較一下各種水果裡邊的甜和人工提取之後的糖的甜,就能發覺人工的甜只有味覺功能,而各種水果裡邊的甜則蘊含著人體需要的多種營養成分。所以中國人認為食物就是藥物,藥食不分家,重保養,重整體。回憶小時候為了預防傳染病而喝的麻藤湯,濃濃的清香之下,藏著一股暗甜,把熬煮過的根塊一絲絲地撕下,放到嘴裡慢慢咀嚼,也是一樁美味。還有一些草藥單方也很有效,我記得專長在山石旁的一種小葉片,背陽的一面有層金黃色毛茸茸的細粉,把它刮下來,止血的效果奇佳。

中藥不宜西藥化

科學背景下的西醫,不具備傳統的思維方式,理解不了中醫中藥,認為中藥沒有特效,把中藥當成保健品,外國人不瞭解中國的文化,無可厚非。但作為國內的一些專家們,也走上了中藥西藥化的道路,對黃芪、麻黃等中藥進行提純。老中醫們舉例說指出其弊:比如說麻黃,我國古方多用以發汗,用以治喘,富含二十多種生物鹼,對高血壓病人是適用的,但是西醫經過提純的麻黃素,只有一兩種生物鹼,對高血壓病人就不適用了。黃芪是中醫學常用的補氣良藥,西藥的研究方法對黃芪的藥理進行研究,經過化學提純、結構分析、提取物動物實驗等,最後結論是黃芪有降血壓作用。結果幾斤甚至幾十斤黃芪提取物的降血壓作用,還不如一片西藥胍乙腚見效快。所以研究只能得到如下結論:黃芪毫無用處。被稱為中藥現代化研究的典範之作的「青蒿素」,已不具備中藥的性能,不能參與中藥處方的配伍,也不再是中藥。

人與自然重和諧

莊子說:「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中藥裡滲透了中國文化的玄機,與文化息息相關,像「陰陽平衡」、「天生一病,必生一藥除之」、讀書作畫「無非是藥」等思想,強調的是人與自然整體的和諧,回歸人的本真狀態。科學把整體還原為部分,強調「分」,破壞整體生命的活潑生機,病人如同實驗室裡的顯微鏡下的一個細胞,科學的價值成就了,生命的神聖感失去了,可謂「其成也,毀也」。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藉助聊天機器人擷取資料 「讓狂人飛」打造精準行銷
隨著人工智慧(AI)的發展逐步成熟,在各領域的運用也越來越廣泛。過去AI僅能辨識文字,目前也已開發出圖像辨識的功能。一些社群平台如IG,…
李白醉酒,中華詩歌大開另扇門
大幕拉開,舞台上是一種東方式的古老,一輪皓月在西,音樂悠揚,一隻高舉的手臂攫取了觀眾的目光。一罈酒、一名清瘦的書生,在舞台上起身的原來是「…
香港「雨傘運動」的兩樣情
香港人為爭取特首「真普選」引發的「雨傘革命」,持續延燒。民主和自由,對大陸民眾而言,是一個官方常掛嘴邊卻似是而非、百姓渴望而不敢奢望的「…
遠望坑親水公園 綠意層層漫山野
東北角海岸有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幾乎每一段路程、每一個轉彎,都有不同以往的景緻等待遊覽體驗。 滿山遍野的綠 貢寮鄉的遠望坑親水公園,…
香港「黃色經濟圈」何去何從?
曾因在店內擺放民主女神像而不獲商場續約的香港童裝店Chickeeduck老闆周小龍,5月6日位於荃灣新開張數日的分店突然遭到港警搜查。…
死而復生是甚麼滋味?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可以透過學習或是實際體驗而瞭解,但是有一件事是很難「體驗一下」的,那就是「死亡」,因為人死了就「一了百了」了。不過,…
香港「特別恐怖區」
反送中運動開展以來至今已經接近半年了,香港特區政府的表現讓我們大感意外,也大開眼界,這居然是「一國兩制」!…
《三國演義 》董卓死前預兆大解析
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演出「董卓之死」這一段,描述董卓在去京城的路上聽到孩童唱一首童謠:「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