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雨傘運動」的兩樣情

香港人為爭取特首「真普選」引發的「雨傘革命」,持續延燒。
Getty Images
第149期
鄭仁武

香港人為爭取特首「真普選」引發的「雨傘革命」,持續延燒。民主和自由,對大陸民眾而言,是一個官方常掛嘴邊卻似是而非、百姓渴望而不敢奢望的「中國夢」;但對於香港人而言,卻已是日常生活中正常的心態、理念和習慣,一種清醒和自然。現在,香港人突然真切地醒悟,這曾經自然而然的正常享受將要失去,將墜入夢想,遙不可及。這場對峙,攸關中國民主的未來。如何落幕不僅華人關注,世人也拭目以待。而過程中的「兩樣情」,引人深思。

 

紅色特首vs. 民間特首

「雨傘運動」最響的一個口號是「梁振英下台」。示威港民稱梁振英「紅色特首」、「地下黨特首」。

而香港還有一種稱呼「民間特首」,是指周潤發、劉德華等在香港人氣和民望都非常高的演藝明星。周潤發、梁朝偉、劉德華、郭富城、張家輝、鄭秀文、葉德嫻和林嘉欣等著名影帝、影后表態支持占中。日前傳出,包括劉德華、梁朝偉、周潤發在內的香港明星,成中共封殺目標。

何韻詩、黃耀明等二十多名音樂人,10月4日晚在金鐘集會上發布新歌〈撐起雨傘〉,這是在作曲人Pan(羅曉彬)的協助下,並找來著名作詞人林夕共同填詞,於48小時內趕製的新歌。金馬影后葉德嫻也開嗓參與錄音,謝安琪身在美國,自錄一段歌,電郵回港參與錄製。

催淚彈驅離的那天,25歲的Pan也在現場,「我就在這個位置,看到那個很混亂場面,然後見到催淚彈。」畫面停在腦海,只花一天時間,就譜出〈撐起雨傘〉的曲子,「我一直覺得香港很功利,但是這個集會,讓我重新相信了香港」來到這個地方之後,好像我們都被喚醒了。」

 

警匪孿生 vs. 警民一家

10月3日,香港街頭突然出現成百上千佩戴「藍絲帶」者以黑幫的身手,圍攻香港「雨傘運動」,對民眾暴力毆打和性騷擾,搶奪和毀壞民眾捐助的物資、器材。社交網民評論警察:對和平百姓暴力鎮壓,對黑幫暴力和平觀望、和平護送。另有些鏡頭中的古惑仔裝扮者被學生和市民圍住,最後亮出警員證得以脫身。

《蘋果日報》7日頭版報導,旺角和銅鑼灣的群體暴力事件,是由中國國安部幕後策劃協調香港黑幫衝鋒陷陣。出人出力的黑幫包括「和勝和」和「新義安」,國安部每日付款給這些社團的掌門人。在銅鑼灣及旺角搞事的黑社會分子,近二千人,和勝和幾乎傾巢而出。酬勞按工種計算,只到場內舉牌反占中的,每3小時1,000元;叫口號挑釁的每3小時2,000元;戴上黃、藍絲帶冒充學生和反占中者以武力衝擊的,1日5,000元,可吸引傳媒焦點的,最多可獲1萬元。帶隊頭目酬勞2倍,糾眾越多,酬勞越多。

然而,就在9月28日香港員警施放催淚彈、噴辣椒水鎮壓、驅趕民眾當晚,一名為「Arnold Wai」的輔警在其臉書上稱自己已向上級提出辭職,他寫道:「曾經,我認為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為我能夠把小時的兩個夢想職業同時實現。曾經,我親手將幾個罪犯繩之於法,我感到無上的光榮。但今晚我致電了我的上級,辭去了這份職業,因我不想成為別人的政治工具。」他認為,香港人堅持信念,代價可能很大,但這裡是香港,會成功的。

 

催淚瓦斯vs. 催人夢醒

西方媒體對香港從「占中」發展到「雨傘運動」過程中,報導和探討最多的就是警方施放催淚瓦斯的動作。認為此擧是不可思議的愚蠢錯誤,讓香港和世界進一步看清中共本質而清醒的同時,將此前二、三十年用利益和輿論向西方和香港、台灣催眠的努力,尤其是已經成功在望了的對台灣的統戰,瞬間化為烏有。

香港《信報》社評:「大家看到的是,香港示威者不但展現了叫國際社會讚嘆不已的文明態度,占領區內自動自覺清理垃圾,以及分享糧水,最激烈的口號也不過是『梁振英下台』罷了!」英國《獨立報》形容為「史上最有禮節的示威」,令歐美民主國家折服。而港府警方竟然對這些「最斯文的」抗議者動用催淚瓦斯和辣椒噴霧,難怪激起更多港民出來抗議。

美國密歇根大學新聞學客座教授林慕蓮日前在《紐約時報》撰文表示:「香港市民17年來一直擔心的時刻終於到來,後果會形成漣漪效應,蔓延到台灣,那裡的居民現在越來越警惕統一的念頭……」

對內部矛盾已經難以調和的北京當局而言,目前又陷入香港的困局。無論北京下一步如何取捨,對港人而言,已經成功跨過最艱難的一步,從迷惑畏縮到清醒挺身。自由亞洲電台評論員傅申奇認為:「香港公民抗命運動的最後結局,既可能是他們夢想成真的時刻,也可能是他們的夢醒時分。」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百歲不是夢 老人長壽的5大祕訣
百歲不是夢!要老得健康才好,纏綿病榻的老年生活,不但自己受苦,也造成照顧者的負擔。因此,老年人在生活中要學會照顧自己,…
蘇州電視台主管「翻牆」被撤職
中國當局箝制言論,目標從異議人士擴及到關心時政的普通民眾。近日,蘇州市廣播電視總台一名主管,因使用推特(Twitter)…
以舉辦台灣東尼獎為志 科技大老雷輝的音樂劇夢
音樂劇有歌有舞,輕鬆活潑,是吸引民眾走入劇場的最佳表演藝術形式。「綠光劇團」2018年推出台灣原創音樂劇《再會吧 北投》,…
一百個天使的真心大告白
北一女三十重聚:美國篇 打開YouTube北一女重聚「非廣告」,出現幾位熟女「小綠綠」。有人用鍋鏟表演儀隊槍法、…
自然吃、慢慢吃,身體就不老
這幾年常見到雜誌或者電視節目在探索或介紹養生的美食。大概是過去大魚大肉吃多了,年紀有一些了,發現「零件」開始有些故障,因此開始反省生活型態…
為公還是為私? 我們與惡的距離
公視3月底推出的社會寫實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造成很大迴響,我十分喜歡每集開始的鋪陳,片頭利用「品味新聞台」臉書(FB)專頁的特效鏡頭,…
四川地震帶來的挑戰
5月12日的四川大地震震驚了全世界,也引來澳洲媒體的持久關注。最大量的報導當然集中在災情和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傷害、特別是精神傷害上。…
培育生技人才 「偉喬生醫」勇闖試劑原料市場
2013年創業初期進駐於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南科育成中心的偉喬生醫,切入較少人進入的試劑原料市場,目前已經是台灣最大的CO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