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奶粉專題報導

中國禁產有毒食品 難在何處?

三鹿毒奶粉造成中國53,000名嬰兒患腎結石、4名嬰兒喪生的醜聞傳出後,再度引發全球的中國食品恐慌。
三鹿毒奶粉造成中國53,000名嬰兒患腎結石、4名嬰兒喪生的醜聞傳出後,再度引發全球的中國食品恐慌。
Getty Images
第22期
何清漣

9月中旬三鹿毒奶粉造成中國53,000名嬰兒患腎結石、4名嬰兒喪生的醜聞傳出後,再度引發全球的中國食品恐慌。歐盟、印度等十餘國紛紛對中國乳製品下達進口禁令。法國媒體將此稱為「集體下毒」,還有媒體則質疑「中國人失去了道德羅盤」。中國當局被迫於9月16日宣布取消食品國家免檢制度,國家質檢局局長李長江被迫辭職,三鹿所在地石家莊市的市長、副市長均被免職。而官方媒體仍一如既往地宣傳黨與政府如何關心受害嬰兒,「取消免檢制度是食品監管的重大轉身」,「在黨與政府的關懷下,中國人的食品安全有望保證」。

果真如此嗎?只要瞭解中國有毒食品是如何煉出來的,恐怕就清楚在中國要想禁絕有毒食品,實在是撥雲見日無定期之事。

食品汙染源多頭化

中國的食品汙染源有多個源頭,非常複雜:

第一類:生產過程中採用所謂「高科技手段」。比如常規種植業大量施用農藥和化肥(其中有些已為國際社會禁用,如六六六粉);在常規畜禽養殖過程中,則普遍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常規淡水或近海養殖的水產品除被各種水汙染所侵蝕之外,也有過量使用激素問題。這些有毒成分均殘留在最終產品(各類蔬菜、肉類、奶製品)中。

第二類:企業或為節約成本在產品中加入有毒物質,比如在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以製造蛋白質含量高之假象。或是為了某種外觀效果使用有害化學物質,比如在鹹蛋與辣椒醬中加入蘇丹紅,為使陳化米好看使用石蠟,加工火腿使用農藥敵敵畏,加工銀耳、蜜棗使用硫磺,加工木耳使用硫酸銅......,中國人戲稱有毒食品為民眾普及了「化工知識課」。

第三類:緣於中國嚴重的環境汙染。中國目前受鎘、砷、鉻、鉛等汙染的耕地面積近2,000萬公頃,約占總耕地面積的五分之一,全國每年因重金屬汙染的糧食達1,200萬噸。這些糧食都被用於消費,少部分甚至用於出口,近年來屢發的中國「毒米」事件,其中不少就是這類汙染農田種出來的糧食。

食品安全嚴重影響中國人的健康

中國食品安全成為問題已有近20年歷史,且呈愈演愈烈之勢。中國人也意識到食品安全已嚴重影響到國人的健康。中國科學院院士鐘南山說,廣州很多疾病發病率的快速增長都和食品安全有很大的關係。比如現在廣州的腸癌、婦女子宮頸癌、卵巢癌的發病率呈現出快速增長趨勢,而這些病與農藥、添加劑、防腐劑及催生劑的過量使用有很大的關係。此外,還有生殖專家指出,種種滲透於衣、食、住、行中的不良因素已明顯暴露出對男性健康的負面影響。比如,食品添加劑、著色劑、防腐劑,以及農副產品中殘留的農藥均會影響生育;化學工業造成的空氣、水等環境汙染也會損害生殖功能;隨處可見的各種輻射,濫用抗生素、激素類等藥物等都是生殖健康的慢性殺手。

國家與市場的關係被腐敗銹蝕

中國人的健康既已受到有毒食品的嚴重威脅,中國政府為何還不加強監管?答案很簡單,以高度腐敗的中國政府如今的管制能力,對此已經無能為力。

前述三類食品汙染源當中,第一、二兩類係廠商行為,需要在國家(政府)與市場的關係這一層面解決。一般而言,國家與市場之關係依靠兩條紐帶維繫,一是制度信用,二是道德信用。而中國這兩大信用鏈條早已斷裂。第三類食品汙染係中國多年來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的結果,需要中央與地方步調一致、多個政府部門協同參與,所有官員都廉潔自律,方能慢慢解決問題。而這個前提在中國並不存在,只要看看環境生態保護雖然被定為「國策」推行多年,有關法律、法規共達1,800多部,但生態環境卻越來越惡劣,就可知道生態惡化在中共治理下的中國是必然之事。限於篇幅,本文只談國家與市場的關係。

食品汙染源多頭化,以及中國廠商(包括農村專業養殖戶)喪失社會責任感製劣造假等,在中國均非祕密。保障食品安全的最後一道屏障就是國家的質檢制度,而國家質檢局在中國這麼惡劣的商業環境中,還居然推出所謂「國家免檢制度」,實屬放任造假製劣。

國家免檢制度規定凡達到一定市場占有率的企業,其產品只要連續三次在省級以上質檢機構的檢測中過關,就可由所屬省市推薦,向國家質檢總局申請成為「國家免檢」產品,有效期3年。獲免檢金牌後,3年之內由企業自身監管產品質量。中國政治高度腐敗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一家企業想通過省級以上質檢機構的3次質檢並獲其所屬省市推薦,最後得到國家質檢局的免檢金牌,這5道環節無一不構成官員們的尋租(rent-seeking)良機。至今中國共有2,200多種國家免檢產品,可以想像質檢部門官員尋租自肥程度。2004年阜陽假奶粉事件中,三鹿奶粉曾被指出有質量問題,但在三鹿的強力公關下,不僅沒有倒牌,反而被國家質檢局作為8個名牌免檢奶粉推薦給消費者。其後,集各種國家優質品牌榮譽於一身的三鹿利用了國家免檢這一榮譽背書,在其產品中大量投入三聚氰胺。

三鹿事發後,中國當局取消了食品免檢制度,但只是被迫砍了這棵栽了多年搖錢樹而已。按慣例,負有監管之責的質檢部門與衛生部門定然能夠將質量檢查變為尋租機會。

從事種植業與養殖業的農民,其行為也不比三鹿這類廠商高尚。筆者在中國居住時就知道,絕大多數農戶都留有為自家專門種養之物,絕對不吃那些他們作為商品銷往市場的食品及原料。只是中國的共產主義思維有美化下層的傾向,故此對下層的道德缺陷視而不見。有學者數年前曾認為生產有毒食品是下層對上層的報復,這個看法我不敢苟同,因為食品銷往市場,並無特別明顯的階層區隔。

政府喪失政治責任,民族主義成了耍賴盾牌

政府面對中國食品安全困局,很少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扭轉。甚至對重金屬汙染農田生產糧食遺害國民也放任不管,既不治理農田,也不禁止種植。他們「保護食品安全」主要採取兩項措施:一是於2005年成立了國務院中央國家機關食品特供中心,在全國各地開辦為中央94個部委提供各類食品的專業養殖基地。在棄監管責任於不顧的同時,傾力為中央部委高官們編織一道食品安全防護網,讓他們免受有毒食品之害。另一方面,則操控媒體,刻意隱瞞中國食品汙染的真相。就在三鹿事發之前的8月,政府宣稱「全國食品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從去年的77.9%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85.1%,......多年來,中國出口食品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

上述報告只能欺騙中國憤青。因為2007年中國製造因質量發生種種涉外貿易糾紛中,先在美國發生使用中國原料製作的寵物食品含三聚氰胺至貓狗死亡事件,繼之是河北天洋食品廠生產的餃子在日本造成多人農藥甲胺磷中毒。對這些事件,中國國家質檢局均以耍賴對待之。比如剛剛去職的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在2007年7月17日的發言中,稱國外媒體「動輒以『有毒』、『致癌』、『汙染』等字眼,把個別食品問題說成是整個中國食品的問題,把個別不法企業的問題說成是中國政府監管體制的問題。而且由食品擴大到其他產品,用意十分險惡」,是「製造『中國產品安全威脅論』,把中國產品妖魔化,達到在經濟上嚴重影響我產品出口貿易,在政治上破壞我國的國際形象的目的。」

對2007年年底日本發生的毒餃子事件,中國政府一口咬定,天洋食品廠的生產流程沒有問題,甲胺磷在中國境內人為投毒的可能性極小。而中國媒體和網路憤青紛紛發表文章,直指甲胺磷是在日本國內被投入餃子的,批判日本政府及日本媒體僅憑主觀臆斷汙蔑中國。直到今年6月國內發生食用天洋餃子的同類中毒事件,才算是結束了這場口水戰。

中共用這種耍賴的辦法,無異縱容本國企業繼續製造有毒食品。

可以說,中國的有毒食品,是生產者以鄰為壑的謀利方式與腐敗政府的默許縱容交相作用下的共同產物。根除有毒食品,既需要在政治民主的基礎上建立責任政府,還需要重建國民道德,所有這些,均非短時間內可期而成之事。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美國「肥咖法案」上路 中國貪官剉咧等
中美兩國最近就落實俗稱「肥咖法案」的美國《外國帳戶稅收遵從法》(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
撫臺街洋樓的今與昔
記憶猶新的忠孝橋拆除工程,得以讓北門重見天日。然而與北門也有著同樣歷史淵源的,則是位在延平南路上的撫臺街洋樓。單向道的馬路與小巷,…
美駐伊最高指揮官:預防ISIS 2.0出現
據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報導,美國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領導人說,雖然從「伊斯蘭國」(ISIS)手中解放摩蘇爾(…
2010十大華人事件: 3. 悲》富士康跳樓門 跳出誰的問題?
3.  悲》富士康跳樓門 跳出誰的問題?   2010年,最震撼兩岸乃至全球媒體熱烈關注的新聞,非「富士康連環跳」莫屬。…
感恩的時刻,如何向媽媽表達謝意?
出生未滿週歲時母親就過世的藝人王彩樺,最近發表新歌的MV〈媽媽〉,不僅歌詞表達了對母親的思念,感動人心;更有粉絲聽完這首歌後,…
從被動代工到獲獎品牌,「鈦坦科技」用敏捷思維做企業轉型
一家代工廠商,如何做品牌?一家連「產品是甚麼?客戶是誰?」都不能公開的企業,能做品牌嗎? 來自新加坡、目前全球有四個辦公室、…
香港回憶錄之「獨闖北京」
(續前期)1995年1月,北京隆冬之際,張五常教授上午下令,我下午就趕飛北京。中間兩個小時趕寫幾篇專欄稿,避免開空窗。此行如此倉促,…
美國記者「不付錢」
中美兩國新聞,嚴格說沒法比較,因美國是辦Newspaper(新聞報),中國的報紙雖形式上也是排版印刷等,但卻沒有新聞的靈魂,即新聞的規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