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中國

與恐龍共舞的在華企業

《失去新中國:美商在中國的理想與背叛》中譯本。
第17期
周平沙

似乎,整個世界都在敲打中國的大門,只因21世紀的中國向世界提供了一個市場,以及一個龐大而廉價的出口平台。而這些叩門的冒險家們在錢權交易中仍懷有濟世的理想,期待自由民主的理念在商業的往來中能撼動專制的鐵幕,帶動中國的政治改革!

究竟,是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的理想在中國落地開花?還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同化了這些冒險家們?

前《華爾街日報》中國辦事處主任麥建陸(James McGregor),在《十億消費者》(One Billion Customers,台譯《與龍共舞》)一書中這樣寫道:「在中國做生意可以說是令人心驚肉跳。支配西方商業行為的法律理念在中國根本沒有任何靠得住的方法可循--比如說合同的神聖,法規制訂者與競爭者的分離,以及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等等。雖然說重大的經濟改革使得中國的經濟向外國公司部分開放,政府和共產黨依然保持著絕對的權力。面對來自中國政府的命令,普通商人的本能是努力去適應,避免衝突。要不這樣做很難。在今天,中國共產黨政府的行政命令依然常常帶有和中國皇帝的敕令一樣的禁止意味,其結尾往往是說:顫抖並遵守吧。」

「時不時地,會有一隻中國官僚恐龍從政策法規的泥潭中冒出來,把一家成功的外國或私營中國企業踏在腳下,宣布這塊領地是牠的。」集長達20年對中國的觀察,後來轉而從商的麥建陸對中國市場總結出他的看法,稱在華企業是在「與恐龍共舞」。

而旅美中國經濟學者何清漣直接點出:中國已經成了「不少外國商人事業的墳墓」。

80年代在美國著名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擔任外交政策研究員,90年代曾任「美國之聲」電視網絡的首席調查員,現為《亞洲華爾街日報》、《標準週刊》和《投資者日報》撰稿人伊森‧葛特曼(Ethan Gutmann),1998年來到北京,在他節目製作人及美商在華顧問的身分背景下,他與這隻恐龍實際共舞了幾年,他以冒險經歷寫成的《失去新中國:美商在中國的理想和背叛》(Losing the New China: A Story of American Commerce, Desire and Betrayal)一書中提到:「在北京的企業首腦,私底下沒有人認為中國是個有利可圖的市場。」美國大使館商務處官員私下跟他透露:「最多不到三分之一的美國公司,能夠有季度性的獲利。」

媒體大亨20年中國夢碎

歷經幾個月的艱苦談判,領軍「新聞集團」(News Group)的媒體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終於以56億美元的天價將「道瓊斯商業新聞集團」(Dow Jones & Co.)納入囊中。這是去年8月發生的併購案。道瓊斯新聞集團的王牌媒體《華爾街日報》也正式納入梅鐸的麾下,成為他眾多媒體中的一個小亮點。

但是,麥建陸(James McGregor)在《十億消費者》已經預見梅鐸的命運:「在一個共產黨依舊熱衷於新聞控制和政治宣傳的國家,道瓊斯要建立其媒體和新聞業務是危險、困難和耗時的。但是我也提醒他們,雖然中國領導人依然滿嘴是馬克思和列寧語錄,但他們的行為卻關注市場和手段。」

中共領導人的手段令叱吒國際的媒體大亨自稱踢到「磚牆」!

「新聞集團」可謂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跨國媒體帝國,淨資產超過400億美元,梅鐸的個人財產超過110億美元。

7月初,有消息傳出,微軟打算聯合「新聞集團」和時代華納等媒體公司聯合收購雅虎。但這個消息卻因為梅鐸向國外媒體透露:「在6個月內,相信微軟將徹底放棄收購計劃。」可能告吹了。

在澳洲,梅鐸擁有澳洲最主要的報紙《澳大利亞人報》,以及其他39家全國或地方報刊。甚至有報導說,梅鐸擁有三分之二的澳大利亞報紙。

在英國,梅鐸早就收購了老牌報紙《泰晤士報》,還擁有《太陽報》、《世界新聞報》,以及主要有線電視「天空電視」等。梅鐸擁有近三分之一的英國報紙。

在美國,梅鐸擁有收視率最高的有線電視「福克斯」(FOX),還有發行量超過《華盛頓郵報》、全美排行第五的《紐約郵報》;好萊塢的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被稱為白宮必讀的政治刊物《標準週刊》(The Weekly Standard);另有美國最大出版社之一的哈潑.科林斯(HarperCollins),以及各種各樣的音樂、體育、娛樂電台、電視等等。

在歐、亞多國,梅鐸同時投資無數電視媒體。

20年來,梅鐸一直試圖征服中國市場,他注入這個國家20多億美元,但是,據說現在至少損失了一半。梅鐸的中國策略成為一個廣受爭論的話題,批評人士指責他為發展與中共政府的關係,犧牲了新聞工作者的價值觀。如:迫使旗下公司放棄出版前港督彭定康(Chris Patten)的回憶錄,卻付出高額版稅為鄧小平之女鄧榕出版英文版《我的父親鄧小平》。而梅鐸在購入香港「衛星電視」隔年,即下令該台撤下「英國廣播公司」(BBC)的新聞,因為BBC新聞經常播送「六四」畫面。

失去原則的梅鐸家族

為討好中共高官,梅鐸慷慨解囊,投機取巧,失去原則。甚至,他與結髮31年的妻子離婚,只為娶回一位小他38歲的中共高幹子弟──鄧文迪。

鄧文迪為梅鐸生下兩個女兒,雇用一位講普通話的保姆,希望為小孩的中文教育奠定基礎。目前鄧文迪是「新聞集團」在中國投資的一家公司(My Space)擔任主管。他們在北京距紫禁城不遠處買下一個四合院,花了500萬美元。鄧文迪在中國積極和高幹子弟「拉關係」,包括前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的兒子。梅鐸見過江澤民、丁關根等不少高層領導人。

美國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新聞學教授弗瑞德‧貝爾斯(Fred Bayles)對《華盛頓觀察》週刊說:「新聞集團過去的亞洲報導中,有時會討好中國領導人,......雅虎和谷歌在中國營運時,都曾對中國的政治制度做過一些妥協。」

「妥協」使外商在中國紛紛淪陷,他們稱中國是個「無底洞」。

2005年8月2日,中共中宣部下令結束中國電視市場的對外開放。

曾在梅鐸「新聞集團」擔任亞洲商業發展部主任的布魯斯‧多佛(Bruce Dover),在其新出版的《梅鐸的中國冒險》(Rupert Murdoch's Adventures in China)一書中,披露了一些梅鐸如何與中共官員打交道的內幕。他說:「梅鐸對中國市場貪得無厭的胃口,讓他用力太過、太快、太早,最終走向破滅。」

詹姆斯‧梅鐸(James Murdoch)在去年12月初正式接掌「新聞集團」歐洲及亞洲的運作事務。和父親一樣,詹姆斯也充分表露他對中國市場的覬覦,他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保持和中共政權的「意見一致」。

詹姆斯‧梅鐸曾批評遭中共政權打壓的法輪功為「天啟的迷信者」,就像當初他父親批評達賴喇嘛為「熱愛政治、穿著古馳名牌鞋的和尚」一樣。詹姆斯也曾表示西方記者在中國協助那些「擾亂的危險力量」導致中國時局混亂,批評BBC是自大狂的媒體。

下錯賭注的「歐衛」公司

中共宣傳部門早年要求所有進入中國的外國節目必須經由一枚指定的中國衛星播送。這種把所有信號整合轉播的做法使得共產黨審查部門能夠24小時監視所有的播送節目,一旦主管部門不喜歡CNN或其他外國頻道上的節目,他們就可以立刻切斷信號。

總部設在法國巴黎的「記者無疆界」公布了一段「歐洲衛星公司」駐北京辦事處工作人員與中共中央宣傳部官員的對話,6月23日歐衛駐北京代表說:「......我們可以關閉任何一個轉發器,關閉新唐人的衛星訊號主要原因是我們不斷受到中國政府的抱怨和提醒。......兩年前,廣電部就不斷重複同樣的話,『......先關了「新唐人」電視台,然後我們再談話』。」

「新唐人」電視台是一家由海外華人所創辦的獨立、非營利的華語電視台,2002年2月於美國開播,總部設在紐約,2003年7月起使用4顆衛星向亞洲、澳洲、歐洲、紐約全天候24小時免費播放。2006年,「新唐人亞太電視台」在台灣成立。

「歐洲衛星公司」受到壓力關掉新唐人原本透過其衛星W5發送的訊號後,新唐人發表聲明:「新唐人是自2004年以來唯一一個向大陸播放不受中共審查控制的資訊的中文頻道,我們秉持社會公義和真實報導的原則而揭露中共的暴政,為被迫害的信仰人士、維權人士和弱勢群體發聲,令中共惱羞成怒。此次停播新唐人是中共投鉅資利誘和威逼所致。中共用中國人民的血汗錢封殺中國人民最需要的真實聲音,新唐人對此表達最嚴厲的譴責。」

紐約《看中國》報紙時事評論員孤山認為「歐衛」下錯了賭注,因為:「當西方公司蜂擁進入中國大陸時,聲稱貿易會把民主自由的理念帶到中國。不過我們今天看到的情况卻正好相反。西方某些大公司不僅幫助中共迫害中國人民,還幫助中共把對媒體的監控擴大到了世界其他地方。」

孤山評論「歐衛事件」時也舉梅鐸為例,他說:「良心的價值在於不能出賣。一旦上市兜售就不值錢了。老梅鐸苦心經營中國市場10多年,砸下20億美元,主動獻媚,被動讓步,能做的都做了,不僅沒有得到中共的讚許,連正常的平等貿易關係都沒有得到,最後心灰意冷的撤出就是明證。」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美啟動減支 專家:增稅傷害更甚
就在美國兩黨縮減財政赤字的爭議不斷下,3月1日的「自動減支措施」終於啟動,但是民主、共和兩黨仍忙著指責對方毫無退讓之意。…
腦海中那憨厚的笑容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毎個人的小學作文都曾這樣寫過。只是,那個無憂無慮的年少時光,又如何能理解光陰似箭? 日前同窗好友的一通電話,…
什麼是魂魄?什麼是精神?
  人們經常會用這樣的詞彙,如「神魂飛揚」、「魂不附體」、「體魄」,這個人的「精神」很好,那人的「意志」堅強。常用這些字和詞,…
全球金融危機 誰是罪魁禍首
不論是天災或人禍,災難發生後,總少不了究責之聲。這波全球金融大震盪,讓歐美等各國央行忙於救災,而且損失慘重。但央行「損失」的資產,…
地主與富農的逆襲!
中共建政後為了實現共產主義,先後進行了多次政治運動,其中最涉及財富重分配的當屬「土改」與「文革」,…
俄羅斯邁入高收入國家 中國尷尬?
俄羅斯Ridus新聞網7月初發布消息稱,根據世界銀行的評估,俄羅斯每人年平均GDP達1.27萬美元,被認為已經步入「人均高所得國家」行列。…
紐約攬勝 石溪海灘觀雲隨想
以前因為工作的緣故,去過兩次位於紐約長島的石溪大學,但是由於行程匆忙,沒有時間欣賞周邊的大海與藍天。2012年初夏,…
日劇《東京家族》 誠摯說一個兩代互動的故事
《東京家族》這部電影改編自小津安二郎所執導的《東京物語》。導演山田洋次向逝世滿50週年的小津導演致敬,於是翻拍了他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