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觀點

(續前期)戒嚴與屠殺後,香港人紛紛在報章刊出譴責廣告,包括後來擔任特首的梁振英。當時作為佐丹奴老闆的黎智英也因為出售印有學運領袖頭像的T恤而爆紅,更因為認識到媒體的威力而改行,第二年創辦《壹週刊》,…

(續前期)學運爆發後,《人民日報》「四二六」社論發表,定性為「動亂」,我遂肯定中共必然會秋後算帳。因此已經無法「見好就收」,除非中共做明顯的讓步。我也認為中共會鎮壓,但是沒有想到是出動野戰軍包圍北京…

(續前期)1989年4月15日北京公布胡耀邦逝世的消息時,我與張五常教授正好在深圳。與往常一樣,我們在深圳是住在新都酒店,那是比較新的酒店,一位叫做梁太的香港人經營,而且離火車站很近,走幾分鐘就到了…

(續前期)1987年10月1日,恆生指數創下接近四千點的歷史新高,次日,成交金額也創歷史新高。美股黑色星期一 練就處變不驚不過好景不常。10月中旬,美國股市暴跌,也影響了香港,10月20日,…

(續前期)我太太的心臟開了刀,身體狀況暫時穩定。我在港大工作,研究中國的改革議題,與我寫的政治評論也是一致的,不至於一心兩用。我在《信報》有了專欄以後,其他報章也找我寫專欄,有的是每天一篇的小方塊,…

(續前期)文革後期與結束後,大批僑生回流,滯留香港,當然也包括人大校友。我到香港不久,接觸到的就有卓寶琴、薛瑞珍、李紹基、黃華榮、饒由基(在香港改名為饒熾烽)等,散布在各行各業。…

(續前期)當時張五常教授對中國的最大貢獻,應該是不但寫文章鼓吹「出賣國土」,1986年6月25日在《信報》的「論衡」專欄寫了「出售土地一舉三得」,而且同時到深圳市政府演講「出賣國土」的好處,…

(續前期)1980年代初期,香港大學經濟金融系主任張五常在《信報》的「論衡」專欄,以他的經濟學理論縱談中國、香港與世界的經濟問題,行文通俗流暢,深受讀者歡迎而聲名鵲起,後來集結成《賣桔者言》。…

(續前期)當中英談判完成簽訂協議後,中共的統戰也有了一定成果。所以以《明報》為首,大事讚揚中英簽署有關香港前途的聯合聲明,說香港人要甚麼就有甚麼,但是中共是否會信守承諾,卻避而不談。而我在專欄裡,…

(續前期)為了穩住投資信心,中共一再宣示他們的政策如何寬大,如何五十年不變。總之,說盡各種好話。開始說,香港只要改換一面旗子就可以了;後來又說,還要換一個總督。為了安撫香港人,鄧小平解釋「港人治港…

(續前期)對於剛剛離開中國大牢獄的我,對中英談判前途問題自然格外關注,那關係到個人未來的前途,未來我還能不能繼續自由生活的問題;也是整個香港市民的前途問題。而我的評論工作使我的關注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