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觀點

成人社会求生记

Getty Images
第23期
刘惠宜

阳光如一赤裸的孩子,只知在绿叶之间嬉戏,多幸福啊,却不知人间的虚伪狡诈。──泰戈尔《漂鸟集》(The light that plays, like a naked child, among the green leaves happily knows not that man can lie.)

写这篇文章的不是二十来岁刚出社会的小毛头,也不是五十几岁、准备倚老卖老、饱经风霜的过来人,而是一位晚熟的青壮年。一般大学毕业,上班个五、六年就该懂的处世撇步,我到了将近不惑之年,才懵懂地略知一二。

「牛牵到北京还是牛」是好友常对我摇头叹息说的一句话。说了10年,到现在我才明了自己真的是一头牛。虽说生肖属猪,不该像狗一样,一根肠子通到底,可就是常常被认为太老实。中学时老师这么说我,这是一种赞美;到了这把年纪还有这种美德,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简直是财务报表上的负债。近几年领教到别人信口开河,我却深信不疑所带给我的痛苦后,才明了原来很多人都是这样的,他们可能不是蓄意欺骗,但就是已经养成了这种积习。睁眼说瞎话是人们心知肚明的常态,与「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的生存状况,我们与先人彷佛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了。

不知道是由于兴趣广泛还是个性中潜藏的使然,结识的人中属性两极化:一边是精明的商场老将,处世论事不忘供给与需求的市场铁律;一边是唯美的艺术家,他们献身画画、写作与舞蹈。与这两种朋友在一起,要带不同的脑袋瓜,使用的词汇、谈论关心的话题像AM与FM没有交集。那「我」自己是属于哪一类呢?「我」又是谁呢?我感到他们对我就像是徒步自助旅行时,路旁新鲜的好风景,使旅途的风味倍增,而我也是别人生命中的过客而已。这种找不到定位的感觉,也许就像19世纪末浪漫主义后期的交响曲作家马勒的感受:「在奥地利,我是个波西米亚人;在德国人眼中,我是个奥地利人;而在这个世界,我又是个被另眼看待的犹太人。不管哪一个地方勉强收留了我,却没有一个地方真心地欢迎我,我是一个没有国籍的人。」

不同的职业常让人有不同刻板印象的联想,但肉眼所见果真是实象吗?谁可以对一个生命定义、贴上标签呢?国画中设色淡雅的文会图,不论是明朝王绂的「山亭文会」还是元朝朱德润的「林下鸣琴」,描绘文人雅士在林荫山石间吟诗论文,令观赏者也心生高举远慕之意,愿意自己是画中的渔夫,闻音而来。在认识了一些艺术家、诗人后,我发现大家在一起所谈不尽然都是风雅之事:情感、财务纠纷,为了夺取文坛头衔所使出的竞选手段等等。他们之间的八卦也是有影剧版水平的。难怪前辈陈若曦女士会感慨地说:「文章写得好不好是一回事,人品才是最重要的。」大概这就是人世间吧,很少有人可以超脱于名利情之外。《红楼梦》第一回中,跛足道人的「好了歌」是这么吟唱的:「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一位颇有名气的长辈最近画起了现代画,有人对这幅画出价上千万。我站在巨幅的画作前端详了半天,称赞也不是,不称赞也不是,因为「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其淑媛;有龙泉之利,乃可以议其断割。」我不是美术专家,不应评论。就像有些报纸副刊上的现代诗,我真的没有那种慧根可以洞悉作者幽微的心意。一位报刊编辑坦白告诉我,报纸有报纸本身的考虑,不必然代表刊载作品的文学价值。事实上,读者、编辑的口味以及作者的名气往往决定了这篇作品是不是会被选用,与作品本身不全然相关。曲高可能和寡,通俗的作品往往还比较有市场哩。

1873年出生于俄国的拉赫曼尼诺夫,是一位杰出的钢琴演奏家。在钢琴技法上,师承安东鲁宾斯坦以来的俄国钢琴系统。在作曲的手法上,则是继承了19世纪浪漫乐派的曲风。他的作品音响效果璀璨华丽,旋律甜美感伤。虽然他深受柴可夫斯基的影响,但他更加追求音乐中一种对生命的探索与深思,再加上他的作品中高超的技巧性,形成了拉赫曼尼诺夫独特的魅力。不过只因为他曾经在一份反苏宣言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当时的苏联政府禁演了他所有的作品,批评他的音乐「反动」、「早已过时」等等。如果我们也是生活在那个时代,在没有媒体言论自由、一言堂的炮轰下,我们还有勇气承认拉赫曼尼诺夫的确是一位优秀的音乐家吗?

米勒的画来台展出,盛况空前,慕名而来的人潮,假日将历史博物馆挤得水泄不通,连一向会议、应酬满满的企业大老也组团前往观赏,个个说他的画如何如何好。可是米勒在世时,画了60年,终生几乎都是在饱受贫困的煎熬中度过。如果我们在他的时代就独具慧眼,我们有勇气力排众议就是欣赏他的作品吗?而今天,如果有人批评米勒的画,那他就是欠缺素养吗?撇开时异事异的审美观与价值观不说,最重要的是,总是要有自己的定见,忠于自己吧。

贝多芬曾经表示,在外部世界,他找不到一个支撑点,唯有向内心深处去寻求,才能找到这样的支撑点。自己也是摔过几次跤才慢慢了解,如果把自己的价值寄托于外,交付外界来定义自己,这对生命的独特性将是很大的戕害。

在这段充满疑惑的晚熟过程,真庆幸有益友相伴。朋友在好不在多,几次困顿、迁徙,我没开过一次口,他们却是主动跳出来帮忙。感激之余,也才体会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朋友间的相处也不应以己之长,攻人之短,求备于一人。能不被各式亮眼头衔或溢美之词所惑,知道自己的斤两,但也不妄自菲薄,试着「律己宜带秋气,处世宜带春气」,这样也要学将近40年啊!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玉見豐田 台灣玉的前世今生
「一石一世界,一玉一乾坤。」玉石天地奧妙無窮。自古以來,中華民族是一個非常喜愛玉石的族群,晶瑩剔透的珍貴美玉貫穿數千年華夏文明,形成獨特的…
妙在留餘
如果有機會參觀企業或工廠內部,單從印象來看,你會比較喜歡哪一種企業:(A)井然有序,毫無閒雜物品;(B)不算亂,但顯然也不是勤於整理整頓。…
台灣人赴大陸該注意甚麼?
既然中國許多醫院的血庫已遭污染,民眾因輸血而感染愛滋病,而政府又不願意公布血傳染的真相,台灣人是否有可能也因為在大陸的醫院輸血而遭感染呢…
2-7. 步步為營(上)
 「登楞──」中午十二點,資訊部辦公室的寂靜突然被一陣刺耳的音樂打破,所有的工程師都停下手邊的工作,將眼光落到專案經理陳億同(…
飯的美味變化式
我愛吃飯。如果同時有麵食跟米飯可以選擇,我一定毫不猶豫選擇後者。這個反應不知道是不是會暴露我或許有著南方血液的祕密。 白淨剔透的米飯,…
健康 美麗 新人生
被譽為西方「醫學之父」的希波克拉底曾說過,「你的食物就是你的藥方,你的藥方就是你的食物。」在食品風暴一波接一波的大環境中,怎樣才能吃出健康…
矽谷創業家的思考實驗
矽谷青年導師保羅‧格雷厄姆(Paul Graham),人稱PG,創立知名創業加速器Y Combinator沒幾年後,洗手收山回家教養小孩,…
楓樹社區 保留農村古早風情
由喧囂的黎明路轉進楓樹巷,一下子安靜許多,心情也跟著悠閒起來。來到福德廟旁的「義興商號」,這是台中市楓樹社區居民平日聚集聊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