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古知新

李白醉酒,中华诗歌大开另扇门

唐朝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诗侠」之称,诗作中很多是醉时写的。
唐朝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诗侠」之称,诗作中很多是醉时写的。柚子绘图
第36期
曾文

大幕拉开,舞台上是一种东方式的古老,一轮皓月在西,音乐悠扬,一只高举的手臂攫取了观众的目光。一坛酒、一名清瘦的书生,在舞台上起身的原来是「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唐朝大诗人李白。醉中的李白,潇洒不羁,就在此际,剧院中响起中国古典诗词特有的吟咏: 

涤荡千古愁,留连百壶饮。 良宵宜清谈,皓月未能寝。 醉来卧空山,天地即衾枕。 

这是2009年美国神韵艺术团表演的一个节目:「李白醉酒」。醉中李白看见一群月宫仙子下凡起舞,舞姿曼妙。此时李白身醉而神醒,然则人间非仙女久留之地,在仙女返还月宫之后,李白惆怅之余提笔写下: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李白写毕这首诗,神退,复又身醉。醉态中的李白些许踉跄,提坛饮酒,醉卧空山……

欣赏了这个以中国古典舞诠释诗义的奇特节目,赫然发现,原来「舞爱月留人」诗句里写的是「诗仙」李白又一次遇仙后的心境?!

诗仙李白有众多「游仙诗」

传统中历来有所谓的「游仙诗」,按现代的认识,我们习惯把这样的诗当成一种假托,或者是奇特的想象,通常是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与思维的映射。然则,进一步深思,诸如「游仙诗」等诗作如果是诗人们真正遇仙的经历,我们对诗人的意境是否会有全新的认识?而且,中华诗歌是否将向我们开启一个远远超过《哈利波特》的奇特世界?

根据记载,李白离开出生地四川前往中土,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来到唐朝京城长安,遇到了信奉道教的贺知章。贺知章一见李白姿容就大感惊异,再读他的诗作〈蜀道难〉,更是赞叹不已,于是「谪仙」的称号千古以来伴随李白。

当时著名的老道士司马承祯看见李白时说:「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所以李白的仪表「仙」意具足;当然,更重要的是他的文采天成,不似凡夫笔刻,京兆参军李令曾醉眼问李白:「兄心肝五脏皆锦绣耶?不然,何开口成文,挥翰霞散?」

显然「仙风道骨」的李白长得有仙意,天纵文才,所写文章亦犹出自神仙之手。而事实上,李白有许多作品都在谈「仙」。

有人统计过,李白流传下近千首的作品中,所谓的游仙诗即占了一百多首。最著名的当属〈梦游天姥吟留别〉,这是一首记梦的诗,叙述他在梦中游历了「天姥」仙山的见闻。

从诗中「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等几句,我们可以窥见:仙人世界的天空深邃望不见底,器物俱是金银所成,在那个世界日月同时照耀,金银器物在日月的映照下光耀夺目;天空中,凤凰般的神鸟拉着神仙世界的车子,轻快地飞翔;数不清的仙人欢娱舞蹈……

所以当他醒来发现一切只是梦中所见之事时,就发出「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感叹,世间的一切享乐都不能持久保留,终究会如流水般远去。「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于是他又回到初离四川游历名山大川的道路,重燃访山求仙之心。

官场失意方写游仙诗?

李白写〈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是在天宝三年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之时,就是玄宗给了他一些赏赐,把他「礼貌」地逐出了长安之后。所以历来的解释都在这种背景下,认为李白最后的感悟,是在官场上的失意后,转为消极避世的逃遁之词;又或者认为,李白以一种假托的手法来表达不便直言的思想。

这些理解方向,或多或少都是否定李白遇仙的真实性,或许,神仙之事甚为缥缈,所以解诗人总是对此隔着一层,易把诗人所言「仙事」当做一种假托。然而自古以来就流传了诸多「仙事」,许多仙人常常降临人间,比方说授书张良的黄石老人,现代人在诠释上,也众说纷纭,不敢踏实笃定地以仙人仙事来理解。

张大千也曾遇仙

然则,古事久远或不可究。近代张大千却也曾遇见仙人,而且还不止一次,次数多得他都可以把仙人分门别类了!

张大千的关门弟子孙家勤教授有一次接受《时报周刊》访问时,透露了张大千遇见仙人的事情。「他曾经跟我说,他遇见了神仙。」孙家勤讲这句话时哈哈大笑。由于来找张大千的神仙还真不少,以致于张大千都能把神仙分门别类,总结出经验来,他的分类简单而有趣,符合一个艺术家而非理学家的分类:一种是不说话,一直盯着他猛瞧的;一种是话很多,不断要张大千跟他驾鹤上山修道的。

当然,大千先生并没有跟他前去,但从他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神仙会特别钟爱一些人,希望这人跟他走修道成仙之路。从张良的故事也可以明白,那张良其实也是黄石老人特意找的徒弟,所以汉室既成,张良也就专心走向修道成仙之路,这时,恐不能说他是失意而避世吧?

李白自言曾得仙人授「宝诀」

一些才华出众的文人艺术家,似乎都是仙人们垂青的对象,大才如李白者更不在话下,在李白《古风五十九首》第五首里,就描述了他在太白山上遇见仙人的经历。而且,「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也好好把握了这个机会,他向仙人跪求「宝诀」,而仙人也不吝惜地传授他「练药」之法,传授完毕,李白诗中说仙人倏忽消失。「吾将营丹砂,永世与人别」,只留下立志修炼成仙不在人间轮回的李白。 

世人都知道李白经常拜访名山大川,他在大自然中游山玩水,自在消遥。其实换个思惟,求仙访道和游览山水是分不开的,在我们看来的游山玩水,对李白而言却是寻师访友。这样一来,我们更能明白李白自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也就不是空话或夸大之言,而是他真实的志向了。

透过这样的理解基础,〈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时「愁倚两三松」的李白,他的愁,就不仅是在世外桃源间春光明媚中的失落,不仅是浪漫的情感上的愁,还有一份更深的、属于生命的、有重量的愁。

仙不仙,意境大不同

回到神韵艺术团所诠释的〈九日龙山饮〉。

传统诠释这首诗的意思是:九月九日重阳节在龙山上饮酒,绽放的菊花笑向李白这个被玄宗逐出京城的臣子。醉里看西风把我的(官)帽子吹落,在明月下跳舞狂饮,与友人一起享受饮酒赏菊的乐趣。

诗里隐含李白官场上的失意,却也对比出他能放下得失,在大自然中自得其趣的潇洒。

然而,如果「舞爱月留人」指的是月宫仙子下凡的舞蹈,那么李白在诗中表现的不只是自己放下得失,而是他内心的价值与向往:贬官对李白而言只须醉看,有那仙子飘然起舞的九天皓月,有仙人仙舞的仙人世界,那才是他所向往,他欲挽留的。如果李白是偶然流落人间的仙子,那么他「月留人」的惆怅,究竟是欲留月宫仙子在人间,还是希冀月宫留他在仙界?

方干透露从仙界得知的秘密

「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一生半醉半醒,也在半仙半人中成就他的传奇。44岁在紫极宫中正式成为道士,传统或许容易把这历程视为「人生在世不称意」后的消极避世的现象,然而访道士不遇就会「愁倚两三松」的李白,或许入长安是他的求道历练上不得不有的经历吧。

如果我们反过来看,许多诗人也许都是偶入红尘的化外之人,就在这样的偶然中,却在红尘俗世里给我们留下许多珍贵而罕见的经验,就如他们所留下的「仙事」。

果真如此,唐朝方干写的〈题君山〉一诗:「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就格外有意思。君山是洞庭湖中的一座名山,又名湘山、洞庭山,诗人描写此山的作品不少,而方干这首却异军突起,世人多认为他想象奇特、壮美,思路与众不同,因而有此独创性的写法。

然则,如果我们对仙人仙事能笃定一点,我们的理解就将全然不同,也许方干只是把他曾有的神奇见闻据实说来,而为我们人间俗世揭开一个天地间的秘密而已。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劉維倫 放棄外商高薪投身助人
曾經在外商公司工作十多年,待過惠普、微軟、思科,從系統做到軟體,再做到網路,整個IT(資訊科技)產業經歷相當完整的劉維倫,在今年6月時,…
劉燈徽 打造全世界最薄的宜蘭餅
民國58年的某一日,宜蘭一家糕餅鋪中,學徒劉燈徽在爐灶前看顧著炭火。此刻的他,內心是焦慮惶恐的,深怕一有個閃失,餅就烤焦了。 當時,…
開放東、西密道 重現塵封50年圓山歷史場景
圓山大飯店的「西密道」,是世界上最長的密道溜滑梯,全球絕無僅有。2019年開放後立刻造成話題,來自各地的遊客,爭相目睹傳說中的「老蔣密道…
移植器官比死囚多 中國官方七度改口
中資背景、獲准在中國播出的香港「鳳凰衛視」,3月16日推出《黃潔夫:周永康落馬打破死囚器官移植利益鏈》節目,這是中共官方十年來就此「太敏感…
三人行,兩人瘋減重! 你的減肥經是甚麼?
過完長達九天的新年後,除了回歸正常工作外,最令人心煩的恐怕是大吃大喝的後遺症──體重。一項由市調機構尼爾森公司進行的跨國調查近日公布,…
災難片《屍速列車》探索人性深層的善與惡
災難片(Disaster film)是近年來的潮流,尤其是地球末日般的災難。隨手便可列出如《火燒摩天樓》、《危機總動員》、《鐵達尼號》、《…
阿里巴巴馬雲「被消失」的背後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在公眾視線中消失了兩個多月。馬雲和他的阿里巴巴將面臨什麼樣的結局?馬雲遭當局整肅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山林間尋覓古道的詩人──台新金控總經理林克孝
無人識得攀頂雪峰的獨徑 除非浪子麻沁 除非浪子麻沁 ──取自鄭愁予〈浪子麻沁〉 詩人鄭愁予著名的詩篇〈浪子麻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