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保健

记养生

人的健康其实是从人的精、气、神的调节为起点的。
人的健康其实是从人的精、气、神的调节为起点的。Getting Images
第3期
玉莲

古人云:「有修养的人的学习,是听在耳里,悟在心里,逐渐遍布到全身,然后辅助于行动,从他的一言一行中,都可以看出使人效仿的法则。」

没有修养的人学习,是刚从耳朵听进去,就从口里出来,这样做是向人炫耀,是怕别人不知道他的才学,而口与耳之间不到四寸的距离,才学的知识还没有消化到身心就离开了。

学问应该是滋养人的心身,而不是用于取悦于他人。

凡懂得养生的人,应该将自己的所学、所历、所行用来有益于自身,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与健康状态,倘能时时不忘自己的初衷,日久必有良效妙应。

谈到养生,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养身,其实在谈养身之前,先谈一下养「生」。我们应该要知道人的生命如何去修、去养、去管理;如何养性、养气、养形。这样才能达到延长寿命。谁不想多活?谁不想长生不死?历代帝王将相都在寻找延年药方、不死丹,又有几人逃过不下黄泉路?到头来却还是荒冢一堆草罢了,笔者在此不谈死,只谈如何生。

一个人的健康身体的来源有几种:

一、先天带来的。同样的来到世间,同样的受气于阴阳,载形于天地,同样的呼吸与饮食,却似有千差万别。你的愚笨、聪明,你的强壮、弱小,你的长寿与短命,这里有先天的因素,这还有因果的轮回与报应,也就是说,你的祖上的业力的大小,会传到你的生命中。

二、后天养成的。你的生长环境,你的家庭与社会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你的少年时期能否有好的秉赋,食物是否充足,成年时期的饮食是否节制,食欲是否谨慎,否则阴阳不和,百病萌生。

三、你的性情。你能将富贵贫贱,世间功名利禄无累于心么?你能恬淡静退,度善守己,誉至不喜,居贱不耻,无忧无虑,无怵无惊。能做到这些,你就达到养生之道的基本要点了。

在《黄帝内经》〈素问〉中,有这样一段对话,阐述了古人对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的认识,其中也是养生学的一个重要概念。黄帝问岐伯道:「我听说上古时代的人,年龄都能活到一百岁,动作不衰,而如今的人,年半百动作就不灵便了,这是因为时代的不同,还是人们违背了养生之道了呢?」

岐伯回答道:「上古时代,人们能够效法天地自然的运动变化规律,调养精气神,顺应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制化之理,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劳形过度,所以能保持身体与精神的和谐,故充分的活到他们应有的天年,过百岁而逝。」

「如今的人们就不是这样了,他们饮酒当水,纵情色欲,竭尽精气,耗散真气、元气,不知道保持精气,行一时之快乐。违背天地四时气节之规律,逆五行阴阳之平衡,起居没有习常,饮食没有节制,所以到了半百就衰老了。」

上古时代,人们就已经甚了养生的道理,他们知道欲不可纵,纵则精力耗竭,竭则真气散尽。人的真精能生气,气能生神,神全则身健,身健则少病。

「故真气从之,精神内受,病安从来?」

意思是,人保持一颗恬淡虚无之心,真气就会和顺,精与神都能受持于内,疾病又从哪里而发出呢?

古人告诉我们:人的健康其实是从人的生命的本质开始。从人的精、气、神的调节为起点的。精神安闲而少欲,心情安定而不想不惊,身体劳作而不使之过度疲倦,真气运行就会顺畅、协调,无论什么饮食就会觉得甘美,随便衣着也会觉得舒贴,任何环境都会使人满足和愉乐,对金钱、地位、功名,毫无企慕之心,这就是--「朴」,如此质朴,天真的人性,一切都乱不了他的心。

正是所谓:「不修道,已在道中。」这样的养「生」之道,难道不值得当今的世人细细去品味,琢磨,去效仿么?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玉見豐田 台灣玉的前世今生
「一石一世界,一玉一乾坤。」玉石天地奧妙無窮。自古以來,中華民族是一個非常喜愛玉石的族群,晶瑩剔透的珍貴美玉貫穿數千年華夏文明,形成獨特的…
妙在留餘
如果有機會參觀企業或工廠內部,單從印象來看,你會比較喜歡哪一種企業:(A)井然有序,毫無閒雜物品;(B)不算亂,但顯然也不是勤於整理整頓。…
台灣人赴大陸該注意甚麼?
既然中國許多醫院的血庫已遭污染,民眾因輸血而感染愛滋病,而政府又不願意公布血傳染的真相,台灣人是否有可能也因為在大陸的醫院輸血而遭感染呢…
2-7. 步步為營(上)
 「登楞──」中午十二點,資訊部辦公室的寂靜突然被一陣刺耳的音樂打破,所有的工程師都停下手邊的工作,將眼光落到專案經理陳億同(…
飯的美味變化式
我愛吃飯。如果同時有麵食跟米飯可以選擇,我一定毫不猶豫選擇後者。這個反應不知道是不是會暴露我或許有著南方血液的祕密。 白淨剔透的米飯,…
健康 美麗 新人生
被譽為西方「醫學之父」的希波克拉底曾說過,「你的食物就是你的藥方,你的藥方就是你的食物。」在食品風暴一波接一波的大環境中,怎樣才能吃出健康…
矽谷創業家的思考實驗
矽谷青年導師保羅‧格雷厄姆(Paul Graham),人稱PG,創立知名創業加速器Y Combinator沒幾年後,洗手收山回家教養小孩,…
楓樹社區 保留農村古早風情
由喧囂的黎明路轉進楓樹巷,一下子安靜許多,心情也跟著悠閒起來。來到福德廟旁的「義興商號」,這是台中市楓樹社區居民平日聚集聊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