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論壇

今年4月15日中國最大的廣交會人氣不旺,有參展商說「一天都沒看到一個美國人」。
就在世界眼球均被奧運火炬傳遞過程的抗議活動吸引過去之時,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的對外貿易已出現難以逆轉的頹勢。在內逢人民幣升值、通貨膨脹、勞動力成本攀升諸種壓力,外遇美國經濟受次貸危機影響,…
在區域性的環境中,有些產品因不易貿易的特質,或是因各地環境、語言、文化、偏好的差異,也能成為贏家。例如台灣豐富的地方美食。
全球化的競爭常出現贏者通吃的情況,大家都選全球最好或最便宜的產品,看得大獎的電影、聽最紅的歌、買最暢銷的書,也相信國際大師的意見。於是不只這些「全球之最」能得到極高的所得,…
最近,澳洲莫納什(Monash)大學「人口與城市研究中心」研究人員赫德(Genevieve Heard)博士在對澳洲2006年人口普查的結果做出分析後,發現一個澳洲女性婚姻狀況的新趨勢,…
就業力:該教嗎?如何學?(之二)
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談到,可能有不少人會擔心在高等教育中強調就業力,會不會扭曲教育的目的?但是這種擔憂主要是出自於一種迷思,也就是以為所謂的就業能力僅僅等於是「一技之長」。然而國內外的研究都發現,…
民主是天性還是文化特權?
今年3月下旬,中國官方「新華網」突然轉載了一篇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上的文章,題目是「西方民主並非人類普世價值」。隨後中國的各大網站像如獲至寶,紛紛轉載,因為由美國人說「西方民主」沒有「普世價值…
李柱銘退選說明了什麼?
3月28日,香港《蘋果日報》以頭條報導:「香港民主之父告別議會生涯,李柱銘宣布退選」,並且為此發表社論。報導說:「民主黨創黨主席、有香港『民主之父』之稱的立法會議員李柱銘,…
奧運火炬離開「友邦」俄羅斯之後,就開始其尷尬之旅。作為一位生長於中國又被迫飄流異國的知識份子,面對此情此景,只能用「悲喜莫辨」四字來形容心中的複雜感覺。喜者,…
所得分配問題的慈悲與嫉妒
所得分配惡化雖是全球化下的大趨勢,但我們仍有一些辦法可以降低所得分配惡化的程度或衝擊。不過在思考各種對策之前,我們必須先弄清楚我們為何要關心所得分配的問題,…
就業力:該教嗎?如何學?(之一)
日前上公視一個談話節目,節目當中主持人拿出一個看板,資料來源是某個媒體對於大學生所做的調查。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這個看板分成兩欄,在右邊那一欄,學生最關心的教育問題是「提升大學教育品質」,…
3月10日以來,吸引全世界眼球的大事件莫過於中國當局對西藏騷亂的鎮壓。國際人權組織與媒體對中國一片譴責聲,一些西方國家政要也正在加入譴責行列。 與西方社會迥然不同是的,…
每次台灣的總統選舉與立委選舉,香港各界都會有代表團到台灣觀選,這次總統選舉當然也不例外。由於台灣選情熾熱,香港的選舉完全無法感受到那種氣氛,所以即使飛機票自費,香港的政治人與媒體人,…
美國政治中的「中國因素」
最近這幾天,讓國際社會人權組織大跌眼鏡的,莫過於美中兩國先後發布的人權報告。 先後問世的兩份「人權報告」 3月11日,美國公布了《2007年度全球人權報告》。該報告雖然仍稱中國為「獨裁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