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1日,美軍「午夜之錘行動」(Operation Midnight Hammer)對伊朗福爾多(Fordo)、納坦茲(Natanz)和伊斯法罕(Esfahan)三處核設施實行轟炸。在全世界看來,這是美國直接下場幫助以色列打擊伊朗,但是,在川普與支持他的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讓美國再次偉大)擁護者來看,只要「軍靴沒踏上他國土地」(Boots not on the ground),只算實施空中打擊,不算直接參戰。這很符合川普外交特點:一、戰略不確定(Strategic Uncertainty,美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為川普總統關稅戰戰略的辯護;二、橫衝直撞,沒人知道他下一步做什麼。這是美國著名國際關係大師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最近對川普外交物色的概括——巧的是,川普自己也在6月18日說了一句:「沒人知道我會做什麼。」(Nobody knows what I'm going to do.)
川普決定有限參與的基本考慮
到目前為止,川普派美國空軍下場幫助以色列打擊伊朗,採取的是有限度參與。據《CBS》6月21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導說,美國當天通過外交管道向伊朗表示,打擊伊朗核設施是「美方全部計畫」,美方不打算推動伊朗政權更迭。
之所以這樣,出於兩個原因,一是擔憂利比亞亂局重演。據《紐約郵報》引述三位與川普政府關係密切的消息人士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小心翼翼處理轟炸伊朗議題,一部分是擔心伊朗在最高領袖阿里‧哈米尼(Ali Khamenei)倒台後成為「另一個利比亞」。在聽取各方意見後,川普似乎最傾向下令對伊朗採取有限度空襲,用3萬磅碉堡剋星(Bunker Buster)炸彈炸掉伊朗位於福爾多和納坦茲的核設施,因為以色列戰機無法攜帶這些炸彈。如果採取有限度參與,一旦伊朗政權垮台,這筆帳就不會算到川普頭上,因為那並非他的非常有限打擊所訂的目標。另一個考量是哈米尼若下台,伊朗換上的新領導人可能更糟糕。
第二個原因,則是將川普送進白宮的基本盤MAGA群反對美國參戰。
美國國內反戰聲音有多大?
川普總統並不擔心國際社會的譴責,也不擔心美國媒體與民主黨的反對。因為從2015年他決定參選總統以來,無論做什麼事情面臨的都是反對。他真正在意的是美國MAGA的支持。
美國現在有反戰、支持介入戰爭兩大派;支持者又分兩類,一類是贊成空中打擊,一類認為美國應該全面介入。
反戰派主要由民主黨構成。6月18日,美國國會參議院民主黨領袖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和幾個關鍵委員會的民主黨高層發表聯合聲明,猛批川普處理伊朗問題「缺乏準備、戰略和明確目標」,並強調國會尚未授權對伊軍事行動,不會「蓋章批准」可能使美國陷入風險的干預行為,「美國不能在短短幾十年內再次夢遊般陷入第三場戰爭」。
此外還有由國會議員組成的跨黨派反戰聯盟為有組織力量。這個組合比較奇特,由共和黨資深眾議員湯瑪斯‧馬西(Thomas Massie,維吉尼亞州)聯手民主黨激進派代表桑德斯(Bernie Sanders)、亞歷山卓·歐加修-寇蒂茲(Alexandria Ocasio-Cortez,暱稱AOC)、奧馬爾(Ilhan Omar)等人,在眾議院提出《戰爭權力法案》修正決議,明確禁止總統未經國會授權,擅自對伊朗發動軍事行動。目前,連署者已經增加至44位,但只有馬西一人是共和黨籍。目前,AOC提出川普未經國會授權發動對外戰爭,要求彈劾川普。
這裡講件趣事,民主黨參議員、社會主義者桑德斯21日在演講現場,收到了伊朗被美國飛機轟炸的消息,現場參加者舉拳高呼:「不要再有戰爭!」
支援介入派的情況複雜一些,主要來自於共和黨。部分人屬於「沒問題先生」(Yes Man),川普不管做什麼都會支援,包括在朝的副總統范斯(JD Vance)、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在內。
他在意的是本黨內MAGA成員中的80%那部分,這部分反對介入對外戰爭,要求川普履行競選承諾。其中約500萬青年共和黨人(90%反戰),其領袖是查理‧柯克( Charlie Kirk)。
美國媒體多數不是川普的友軍,都抱持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態,樂見他被這塊「燙手山芋」灼傷。目前的批評集中在川普違背他不干涉外國事務並發動或參予戰爭的承諾。只有據說與猶太人遊說集團關係較密切的《華爾街日報》,該報於6月17日發表題為〈伊朗是川普的威懾時刻〉(Iran Is Trump's Deterrence Moment)的社論,認為川普如果介入戰爭,幫助以色列打垮伊朗,美國的威懾力就會回來,而拜登時代的阿富汗潰敗以及其他失敗帶來的恥辱,終將加速湮沒於歷史塵埃中。
▲川普唯一在意的「民意」就是支持他進入白宮的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讓美國再次偉大)群體。Adobe Stock
《紐約時報》與《CNN》這類左媒無論談什麼,也影響不了川普的決定。此時此刻,他唯一在意的「民意」就是支持他進入白宮的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讓美國再次偉大)群體。6月14日閱兵式過後,MAGA的中堅人物剛從觀禮台上下來,立刻就進入激烈爭論,分裂之大前所未有。
MAGA內部關於是否參加對伊戰爭的爭論
以色列襲擊發生後,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美國眾議院議長詹森(Mike Johnson)與總統川普在襲擊發生後一天內的先後發言不同,盧比歐稱美國沒有介入;詹森表態支持以色列;川普說正在準備與伊朗簽訂核協定,將促成停火。而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則堅稱他全部告訴了美國,川普總統知情。
川普總統最熱心的支持者塔克‧卡爾森(Tucker Carlson)敦促他不要加入以色列對伊朗進行空襲,並將川普稱為「戰爭行為中的同謀」。6月16日,他在班農戰情室(Bannon's WarRoom)的對話中表示,如果川普總統讓美國介入伊朗問題,這將加速「美國帝國」的垮台,並實際結束他的總統任期。
川普次日做出反應,在他的真相傳媒上發聲:「能否請人向古怪的塔克‧卡爾森解釋一下,『伊朗不能擁有核武器!』」(Somebody please explain to kooky Tucker Carlson that, "IRAN CAN NOT HAVE A NUCLEAR WEAPON!")
共和黨議員中最堅定的MAGA擁護者瑪喬麗‧泰勒‧格林(Rep. Marjorie Taylor Greene @RepMTG)毫不含糊,在川普稱卡爾森為「古怪的塔克‧卡爾森」(Kooky Tucker Carlson)之後約一小時,發表一條長推文力挺卡爾森,稱:「對外戰爭/干涉/政權更迭會把美國置於最後,殺害無辜人民,使我們破產,並最終導致我們的毀滅。這並不古怪。這是數百萬美國人投票支持的。這就是我們認為的『美國優先』」。
在這幾條推文後面,不少MAGA留言以示支持,反對將美國帶入戰爭。MAGA內部的激烈爭論,當即被媒體捕捉到,6月19日,《華爾街日報》(中文版)發表一篇〈MAGA聯盟在川普伊朗表態及移民問題上出現裂痕〉,其中提到「川普的政治陣營因美國加入以色列對伊朗襲擊的可能性正在分裂,白宮方面正悄然聯絡『讓美國再次偉大』運動意見領袖以平息反對聲浪」,文中有這樣一段:「據熟悉相關聯絡情況的人士透露,白宮方面也聯繫了保守派活動人士查理‧柯克(Charlie Kirk)。之前,在以色列準備攻擊伊朗之際,柯克對其支持者做了一項民意調查,詢問美國是否應該介入。近90%的人表示不應該。最近幾天,隨著川普越來越傾向於採取軍事行動,柯克敦促他的500萬粉絲相信總統有能力處理這場危機。柯克在X上寫道:『他的一生都在為這一刻做準備。』柯克還多次附和了白宮的說法,並為川普作辯護,稱川普正在努力確保伊朗無法獲得核武器。『有關川普曾想推動政權更迭的說法完全是錯誤的』……」
川普為何在意查理‧柯克的意見?
這裡有必要交待一下查理‧柯克的背景。查理‧柯克(Charles Kirk,1993年10月14日出生)是一位美國保守派政治活動家、作家和右翼民粹主義媒體名人。2012年,他與比爾‧蒙哥馬利(Bill Montgomery)共同創立了「轉捩點美國」(Turning Point USA,TPUSA),這是一個保守的學生組織,在美國知名投資家福斯特‧弗里斯(Foster Friess)等捐助者的支持下迅速發展壯大,為共和黨爭取到了不少青年選民,成為共和黨青年選民的領袖。凡熟悉政治運作的人都知道,一個政黨如果沒有青年,就沒有未來。也因此,他在川普與共和黨那裡均極受重視。
美國已派出百餘架飛機與兩個航母群開往阿拉伯海域,但川普有個說法,只有「軍靴踏上土地」(Boots on the ground,即參與地面作戰)才算參戰,空中支援不算。這一看法,已經由查理‧柯克轉達給青年MAGA群,他說服青年們支持川普的空中支援,紅線是絕不讓「軍靴踏上土地」。
6月18日,美媒開始盛傳川普一句名言:「我可能會做,也可能不做,沒人知道我會做什麼。」(I may do it, I may not do it, nobody knows what I'm going to do.)
查理‧柯克看到了川普總統的猶疑,他於6月19日在X上發了一條長文,毫不含糊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目前,基地內部(指MAGA青年)對政權更迭產生了一些困惑──或許是好戰分子故意攪渾水造成的。
伊朗政權很糟糕。我們支持人民主權。如果伊朗人民想要推翻其政府,建立一個尊重人權、渴望與鄰國和平共處的新政府,我們將全力支持他們。
但人民革命與外國強加的、突然的、暴力的政權更迭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我們在22年前就認識到了這種差異。薩達姆(Saddam Hussein)從來都不受歡迎。但當美國暴力推翻他時,我們成了敵方侵略者,我們扶植的政府變成了不得人心的占領政府。我們扶植的政府與一場屈辱的軍事失敗密不可分──這場失敗嚴重損害了其合法性。
強制政權更迭會造成權力真空,而社會中最暴力的勢力則會填補這一真空。這會加劇種族緊張局勢──尤其是在一個外國勢力完全不了解一個國家複雜的社會動態的情況下,挑選贏家和輸家。這在阿富汗發生過、在伊拉克發生過、在利比亞也發生過,而且在伊朗還會再次發生。
任何告訴你政權更迭很容易的人都是在自欺欺人。每個國家都有其政府存在的理由。突然讓其陷入混亂不僅風險高昂,而且魯莽行事。」
▲白宮發言人卡洛琳‧萊維特6月19日發表講話,稱川普將在「未來兩週」就美國是否對伊朗進行干預做出決定,她最後表示:「美國總統也不怕使用武力。」Getty Images
查理‧柯克發推文的時間是6月19日上午10:32、下午1:59,白宮發言人卡洛琳‧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發表講話,稱川普將在「未來兩週」就美國是否對伊朗進行干預做出決定,因為他認為與德黑蘭進行談判的可能性「很大」。萊維特表示,總統始終對外交解決方案感興趣……他是首要的和平締造者。他是一位以實力實現和平的總統。因此,只要有外交機會,總統總會抓住。萊維特最後表示:「但我想補充一點,美國總統也不怕使用武力。」
查理‧柯克對「午夜錘行動」讚賞有加,但他粉絲們多數表示,希望美國參戰止步於此,不要再深度捲入。
川普的「有限度參與」會不會變成無上限?
到筆者寫完此文為止,川普對自己的「有限度參與」很滿意,在巴勒斯坦提名他為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之時,他認為自己早就應該得這個獎了,在當日的真相傳媒上表示了這個想法。如今,他多半認為自己又為獲此獎攢了一筆資本。
對於美國在伊朗的「午夜錘行動」,高度讚揚的是以色列,台灣認為美國展示了軍事實力,有美國加持多了份安全感,其餘多是批評。僅以中東反應為例,只有伊朗的世仇沙烏地阿拉伯奉上了歡呼。
但對這場午夜錘行動的效果,美國、伊朗與以色列各有評估,川普宣布這次打擊是「一次輝煌的軍事成功」。他宣布伊朗關鍵的核濃縮設施「已被完全徹底消滅」,這是只有美軍才有能力完成這種軍事行動。
以色列在讚揚美國的行動與川普的了不起的同時,在對伊朗核設施的初步評估不同於川普。以色列軍方認為福爾多沒有被完全摧毀,而是「嚴重破壞」。以色列官員還表示,伊朗似乎已經將包括鈾在內的設備搬離了現場。這顯然是為讓美國將活兒做得更徹底留了伏筆。
伊朗除了在6月22日繼續向以色列發射導彈之外,強調以色列是美國在該地區的「主要基地」,將集中精力對付以色列,為此計畫了為期6個月的戰爭;伊朗議會贊成關閉荷姆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但最終決定權在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手中。美國則要求中國出面說服伊朗不要關閉海峽,認為關閉的後果很嚴重。
川普想通過炸毀伊朗核設施之舉將伊朗逼上談判桌,這一目的是否能達到,還得看今後十天內的事態發展。他自己也不知道下一步棋該落子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