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這位被譽為「價值投資之父」的智者,曾在哥倫比亞大學的課堂上向他的學生傳遞一個超越時間的洞見:「如果你想在華爾街取得成功,你必須具備正確的心理態度。關於這一點,哲學家史賓諾莎(Spinoza)闡述得最為透澈:『你必須用永恆的觀點去看待事物。』」
▲英裔美國金融分析師、經濟學家、投資者人葛拉漢,被譽為「價值投資之父」。Adobe Stock
葛拉漢的永恆啟示
這句箴言深深烙印在學生馬歇爾‧溫伯格(Marshall Weinberg)的心中,並在他回憶葛拉漢的教誨時公諸於世,成為後世投資人反思的起點。
然而,現今多數投資人的思維模式卻與此背道而馳。他們將投資視為一場場有限的競技,急於追求短期的「勝利」:試圖精準捕捉飆股、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以擊敗市場為己任。他們渴望贏得單場戰役,卻往往忽略了核心事實:市場本身,從來就不是一場有限賽事。
投資的本質:一場永無止境的遊戲
1986年,紐約大學教授詹姆斯‧卡斯(James P. Carse)在其發人深省的著作《有限與無限的遊戲》(Finite and Infinite Games)中,提出了一個深遠而富有詩意的概念:
「有限遊戲的目的是為了贏;無限遊戲的目的則是為了延續遊戲本身。」
有限遊戲具備清晰的起點、終點、規則與勝負判斷,例如:一場選舉、一場球賽或一份考卷。無限遊戲則迥然不同,它沒有既定的終點,規則會隨著時間演變,參與者也持續更迭。它的本質並非為了最終的勝利,而是為了「不斷地參與」。
你可以賣出手中持有的股票,但市場並不會因此停擺。你可能在短期內獲得盈利,但市場永遠不會頒發一座代表終極勝利的獎盃。這場遊戲沒有終結,也沒有絕對的贏家。真正重要的是,你是否能持續參與其中,不斷學習、成長、修正,並與市場共生共榮。
無限遊戲的生命哲學
投資並非唯一的無限遊戲。事實上,人生的許多重要面向,其本質皆為無限:
★人生:並非活到某個年齡就功成身退,而是持續地探索與自我演化。
★婚姻:並非結婚的那一刻,而是需要長期經營的歷程。
★教育:並非一紙文憑的取得,而是伴隨終生的學習。
★創業:並非賺取第一桶金,而是持續創造價值與影響力。
★投資:並非在對的時間賣出股票,而是持續參與經濟、產業與資本的演進。
將這些無限遊戲誤解為有限遊戲的代價是顯而易見的:焦慮、浮躁,以及過早的退出。然而,一旦我們領悟其無限性,便能學會運用時間、紀律與堅定的信念來引導我們的行動。
真實案例:被「遺忘」的財富人生
在美國佛蒙特州,一位名叫羅納德‧李德(Ronald Read)的清潔工,過著簡樸節儉的生活,唯一的愛好是閱讀財經報紙。他默默地買入他所認同的企業股票──銀行、石油、電信、公用事業等,這些都是具備穩定現金流和成熟商業模式的龍頭公司。
他從未試圖擊敗市場,也從未頻繁交易,甚至身邊幾乎無人知曉他在投資。直到2014年他以92歲高齡辭世,人們才震驚地發現他留下了超過800萬美元的資產。
有熱心人士推算,在他50歲時,淨資產大約只有12萬美元。李德成功地把12萬成長為800萬,並非源於賭中任何飆股,而是以一種極其簡單、極其耐心的方式參與了一場無限遊戲:長期持有、持續參與,並對時間的力量抱持敬畏之心。
他所投資的,不是股票的短期價格波動,而是企業的長期內在價值。
無限遊戲的五項投資策略
★資本保全優先:留在場上,方能制勝未來。
有限遊戲追求單場勝利;無限遊戲則更關注如何「不被強制退出」。這意味著你需要合理配置資產,避免過度槓桿,並保有足夠的現金彈性。李德也曾投資過雷曼兄弟,但由於他分散投資並長期持有,因此即便遭遇單一企業的失敗,也未傷及整體財富的根基。
★選擇值得長期託付的企業。
「如果你不打算持有一家公司十年,那連十分鐘都不要持有。」這是巴菲特的經典忠告,亦是無限遊戲投資者的選股哲學。選擇那些你願意長期參與其商業旅程的公司,而非僅僅是想搭便車短期套利。
★時間是最大的複利引擎。
短期波動是投機者的戰場,而長期持有才是價值成長的催化劑。時間能夠修正市場對價格的短期誤判,也能充分釋放企業成長所帶來的紅利。只要你不急於求成,時間最終會成為你最堅實的盟友。
★錯誤不是終點,而是進步的養分。
無限遊戲允許,甚至歡迎錯誤的發生──因為每一次錯誤都提供了寶貴的調整與學習機會。將每一筆投資失誤視為通往更成熟投資者之路的墊腳石。
★成功的定義:超越自我,而非超越他人。
投資真正的收穫,不應僅限於資產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思維模式的進化、情緒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及投資信念的深化。市場波動潮起潮落,但你在這場旅程中是否成為了更為清醒、更具智慧的參與者,才是衡量成功的關鍵標準。
讓遊戲繼續:一種成熟而睿智的選擇
在無限遊戲中,沒有明確的終點線讓你衝刺。因此,真正的贏家從來不是那個最快衝過終點的人,而是那個願意與時間為伍、持續校準自身信念的人。
這場遊戲的關鍵並非你「能否贏得」某個特定回合,而是你是否「選擇繼續參與」。因此,在這個眾人焦躁不安、急於看到結局的時代裡,請務必銘記,還有一種更為高明的「贏法」:那便是──持續地參與其中。
總而言之,在投資領域,切忌抱持著「拚一把,贏了這場就好」的心態。你只需要,始終留在牌桌上。